今天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記者見面會,6名疫情防控一線的巾幗奮鬥者與記者見面交流。
出席發布會的是:
湖北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李述永;
河北省援鄂抗疫第一、第二批醫療隊隊長袁雅冬;
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鍾小鋒;
武漢經濟開發區環衛工人張春香;
新華社湖北分社記者廖君;
志願者楊雪。
湖北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李述永:
全省30多萬婦聯執委全部下沉抗疫一線
湖北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李述永介紹說,今年這個節日非常特別,湖北的疫情防控仍處於關鍵階段,而晝夜奮戰在第一線的一是我們廣大醫務工作者,二是社區幹部,而這恰恰是兩個女性占比最高的群體。
李述永介紹說,湖北省婦聯在省防疫指揮部和全國婦聯工作要求下,2600多名專職幹部,30多萬婦聯執委全部下沉一線,帶領廣大婦女姐妹投身這場在荊楚大地上發生的波瀾壯闊的抗疫大決戰。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就婦聯組織在抗疫工作中發揮了哪些作用向湖北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李述永提問。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徐旭
李述永在回答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提問時表示,在參加疫情防控的全過程中,她感受最深的是婦聯組織的重要橋樑紐帶作用。
「黨有號召,群有行動,這是群團組織的使命所在。」李述永稱,疫情發生之後,全國婦聯第一時間發動各級婦聯組織為湖北募捐,款物達到2個多億。湖北省婦聯也發揮其優勢,及時將這些款物送往一線,解決廣大醫務人員的特殊困難。
另外,當湖北省婦聯得知孕產婦特殊群體的實際困難後,積極爭取湖北省防疫指揮部的支持,出台了「孕產婦保護37號文」,開通12338心理諮詢熱線,24小時為廣大群眾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還號召廣大婦女姐妹立足家庭、立足社區,守小家、顧大家,當好門棟防疫的好幫手。
總之,在防疫過程中,婦聯組織展現出來強大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我感受到了婦女半邊天的力量。」李述永稱,在防疫過程中,各條戰線都能見到姐妹的身影,她們都留下了堅實足跡。
「無論是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白衣天使,還是堅守在基層的社區幹部,以及成千上萬名城鄉的巾幗志願者,她們都用自己實際行動書寫了全民抗疫、巾幗有我的豪邁篇章。」李述永稱。
護士長鍾小鋒:
重症病房裡抗戰60多天,要與疫情抗爭到底,沒有時間去害怕
作為武漢市第一批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鍾小鋒在ICU工作了16年。疫情發生60多天來,鍾小鋒和她的團隊日夜堅守,奮戰在抗疫一線,大家顧不上家中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兒女。
ICU是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每一秒都在與死神賽跑,不能浪費一分一秒、不能有絲毫懈怠。鍾小鋒所在的病房收治的患者進來時基本都無意識,沒法交流。「經過我們的努力,患者有時一個眼神、一個簡單的動作,能跟我們有互動,會讓我們很有成就感,覺得付出很值得,也更有信心去繼續戰鬥。」
鍾小鋒說,「我們平時ICU就收這些重癥結核患者,本身就是一個呼吸道的傳染病,我沒有時間去害怕,只是工作中做得更細緻,因為我要帶領我的團隊們合理防護,合理運轉,用更專業的知識去護理患者戰勝疾病。」
環衛工張春香:
第一批進重症病區做保潔,以後還會把城市打掃得乾乾淨淨
張春香說:「我是武漢經開區的一名普通環衛工人。今年1月28日,接到公司通知,要派人到協和醫院西區做保潔。當時我想,遇到這種事情總要有人去做,我要站出來。我們區一共有15個人被安排在協和醫院西區做保潔。我主要是在大樓病區做保潔。每天消毒、收集,垃圾打包。心裡說實話,很恐懼。
我看到北京專家、黑龍江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專心致志的在給病人治病,心想,別人是外地的都來幫我們,我是武漢人怕什麼呢,我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的。
「請大家放心,我們還會好好保潔,把我們的城市打掃得乾乾淨淨。」最後,她說。
記者廖君:
敵情不退,我也不退
廖君說:「我是一名新華社記者。從去年12月30日以來,我一直戰鬥在抗擊疫情報道一線。這段時間,同事喜歡叫我「鐵人」。其實我們幾百位在前線的新聞工作者都是鐵人,我們必須用鐵的意志、鐵的行動來報道好擊潰疫魔的戰鬥。」
廖君說,和其他女同胞一樣,她身上也有多重身份:在家,是兩位七旬老人的獨生女,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軍醫的妻子。在崗位上,是工作20多年的記者,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在武漢上大學、安家、工作……她熟悉這座城市的一街一巷,了解武漢人的喜怒哀樂,這也提醒她,要向世界講述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經歷的一切。「這段時間,我和其他女記者一樣,顧不上家,更顧不上照鏡子。但男同胞們說,我們戴著口罩的臉龐也挺好看。」
廖君說:「戰鬥不分男女,只有我們進,敵情才會退。許多同行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敵情不退,我也不退。我的一位90後同事深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他說,這裡是我應該出現的地方。我想,這也是我要說的。」
醫療隊長袁雅冬:
只有親臨現場深入病房,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專家
「哪一個隊員沒有父母,哪一個隊員沒有親人牽掛?有的隊員孩子剛剛出生,有的隊員為此推遲了婚期,相當一部分都是80後90後,他們第一次面對這麼重大突發事件,不遠千里支援武漢。我有義務更有責任把大家平平安安的帶回家。」作為河北醫療隊隊長,袁雅冬坦陳,她作為隊長的最大壓力是全體隊員的安危。
「我們相信只要有效防護就能保護好自己,只要科學救治就能挽救生命。」她說,醫者是需要探索精神的,只有對未知領域的不斷探索,才能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只有親臨現場深入病房,掌握第一手臨床資料,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經驗,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專家。
志願者楊雪:
我不是一開始就勇敢,但我想和大家一起保衛我們的大武漢
提到站到抗疫一線的勇氣從何而來,青年志願者楊雪說:「我並不是一開始就勇敢。那天,在醫院工作表妹給我打電話,問我可不可以送她去上班?我當時我心裡咯噔了一下,我很害怕,畢竟醫院還是很危險。可是她是去一線救人,她都沒有害怕,我覺得我應該幫她。在路上她還一直教我怎麼防護、怎麼消毒,她還告訴我,她會保護好自己,叫我不用擔心。她的堅強、勇敢和樂觀消除了我心底的顧慮,這是我第一次心態的轉變。」
「還有一次,在執行物資運輸任務的時候,當時我在等紅綠燈,和並排停著一輛軍車,車裡的兵哥哥看到我志願車的貼標,於是,他搖下車窗對我敬了一個軍禮,那一刻我感到很震撼!他們是來援助武漢、是來幫助我們的,他們卻還在給武漢加油,給我鼓勁。這一刻,我覺得作為一名武漢人,我必須勇敢站出來,為了武漢慢慢變好做出自己的貢獻。」
你要的口罩在這裡!全國口罩預訂信息共享平台上線
女報記者武漢紀事〡方艙社區:生活正在繼續
戰疫封面人物〡甘肅援湖北「90後」白衣戰士:我們已長大,擔責正當時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楚天都市報(ID:ctdsbgfwx 記者 陳凌墨 周萍英 陳倩 劉丁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