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爾濱地鐵3號線丁香公園站,一項疊合結構裝配式工藝首試成功,地鐵站廳及站台側牆以預製拼裝進行搭建,在收窄的施工場地,實現了縮短工期、提升質量的目標。中交哈爾濱地鐵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寶許告訴記者,在軌道交通工程中首創預製裝配式技術,目的是縮短車站主體建設工期,加快恢復交通及占道空間。下一步,這一技術將應用於友誼路沿線7座車站建設中,在地鐵建設5年的占道期內,力爭將對交通的影響降至最低。
作為哈市首條地鐵環線,地鐵3號線(二期)2016年啟動建設,沿城市二環區域伸展,全長32.179公里,共設31座車站,總投資267.26億元,將於2023年底實現全線貫通。
今年底,該項目第一階段、即東南半環工程,將實現車站區間隧道洞通,19座車站目前已完成18座主體結構,工程預計2021年6月投用;項目第二階段、即西北半環工程,2018年動工建設,已進行靖宇公園、丁香公園等4座車站主體施工,很快將啟動友誼路沿線7座車站建設。
據劉寶許介紹,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牽頭作為BOT項目投資人,在地鐵3號線建設中,植入多項創新科技,正在用全線統一標準化施工設計,打造「示範地鐵」。
據了解,哈爾濱地鐵3號線貫穿香坊、南崗、道外、道里4個人口密集主城區,大部分車站施工場地狹小、交通擁擠,為保障工程質量和工期進度帶來極大挑戰。同時,沿江富水砂層帶來的地層滲漏水問題、城市地下管線密布存在的事故易發問題,也成為地鐵施工的最大困擾。
記者在丁香公園車站看到,施工人員將工廠預製件進行一個簡單的混凝土澆築,就完成了一面側牆的施工。施工人員告訴記者,車站側牆建築構件,均在工廠通過自動化加工和定型化限位措施預製完成,現場僅用混凝土澆築施工方法,節省工期約50%,也降低了對施工場地面積的需求,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成為應對施工難點的有效方法之一。
此外,地鐵3號線機電安裝工程也已完成全線裝配施工設計,這標誌著哈爾濱軌道交通工程在裝配式施工領域實現了新突破。
針對3號線穿行哈市老城區易發的地層變形塌陷、既有建築物和地下管線變形等施工難題,建設者們採用暗挖區間大斷面隧道懸掛法施工新技術,科學地控制了地層沉降這一亟待解決的關鍵性技術難題。
同時,藉助「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與安全質量管理深度融合,地鐵3號線施工打造了「遠程視頻監控、礦山法隧道區間視頻監控、盾構區間視頻監控、混凝土質量實時監控、北斗定位監控」的「五網合一」系統,為項目建設提供智能化支撐;引入BIM技術,實現了圖紙立體化、交底可視化、資料數據化及1∶1仿真模擬場景,讓哈爾濱地鐵3號線成為國內一流地鐵工程。
「按照目前的時間表,3號線將在2023年底實現全線貫通,到那時,哈爾濱將完成「十字加環線」基本軌道交通框架。」哈爾濱地鐵集團建設分公司總經理商春輝說,地鐵3號線建設周期長,原因是要儘量緩解交通壓力。
據了解,2018年,因地鐵2號線經緯街沿線車站未完成主體施工,經緯街部分道路封閉,同時啟動3號線二期西北環建設也將封閉友誼路及經緯街部分路段,極大增加哈市該區域交通壓力。為此,哈市在2號線開放經緯街道路交通後,於今年6月初啟動西北環車站建設,將交通影響縮至最小。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地鐵3號線西北半環即將開工建設的友誼宮、上海街、河松街等7座車站,正在進行前期清障和管線遷移工作。「地鐵施工占道周期為5年,原因是哈爾濱每年有效施工期僅7個多月,5年建設周期實際施工時限僅為3年半左右。為保障按時完工,哈市不斷優化施工方案,24小時倒班施工搶抓工期。」
(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