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廣大影迷終於盼到了電影院開門營業,彼時彼刻被選來「續命」的片單顯得尤為關鍵。冒險嘗鮮,抑或重溫經典,都是不錯的選擇。
很多觀眾pick重溫老片的情懷,票房可觀,口碑更有保障。 在八月復映片單中,沒想到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呼聲全網最高!
作為科幻迷最愛的作品之一,這部影片豆瓣評分高達9.3分,躋身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6名。
目前電影正在熱映,復映首日全國票房就突破了350w,稱霸熱搜榜,影迷們紛紛表示「排片太少,搶電影票要趕上搶演唱會票難度了」。
很多網友討論說二刷「和幾年前是不一樣的感受」,因為人生的每個階段對於「愛」這個字都有不同的解讀:影片對於父愛的解讀real催淚,再看還是會忍不住眼眶濕潤。身份不同,經歷不同,角度也就不同,自己坐下來慢慢品味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全新體驗。
另一方面觀眾也覺得復映的《星際穿越》「很震撼,還是得去電影院看」,畢竟日益進步的IMAX效果更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刺激體驗。
要知道影院巨幕和家庭螢幕是有雲泥之別的,這一點在科幻片中體現得更加明顯:在電影院,身旁有一大群和你志趣相投的小夥伴一起探索神秘銀河系,欣賞浩瀚宇宙的絢爛奇景,在專門打造的聲光氛圍中體驗震撼。
比如遠看像山,近看卻是珠峰一般的巨浪—— 當這一幕出現在影院大銀幕上,配以逼真的立體音效,觀眾都如同身臨其境,替戲中人捏了把冷汗。
當然,影院呈現算是錦上添花,優質的內容本身才是這部電影的最大看點。
《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庫珀帶領的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拯救了人類的故事。
貫穿其中的除了創意科幻,還有樸實的人類情感:「理性和科學會讓人類走得很遠,但只有愛才能讓人類走向光明。」
庫珀除了是探險家們的領隊,也是一位父親,最初要離家出發時,孩子們是不捨得也不理解父親的。
於是他和兒女約好,每年都要通過視頻聯繫一次。
這一次離開的時光對他來說是短短3天,但對包括他兒女在內的普通人來說則是23年,是很長的一段人生。當庫珀從米勒星球回家,他還是當初離開時的歲數,在地球上的兒女卻都已經長大成人,甚至超過了他離開時的年齡。
兒子長出鬍鬚,遇到喜歡的女孩,並且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女兒從父親離開的悲傷和不解中走出,並成為了一名科學家。
看著這些變化,庫珀到底是怎樣一種感受?他可能覺得欣喜,因為兒女都活得很漂亮,他沒什麼好擔心的;他也可能會覺得空虛和悲傷,因為身為父親他錯過了陪伴孩子們長大的機會。
庫珀最後拼盡全力通過蟲洞返回地球回到了女兒身邊,但他錯過的,是女兒人生中的91年,幾乎是她的一生。
這段讓人悲傷得無力到極點,但想到庫珀引導女兒一起參與拯救了人類,拯救了世界,又會覺得愛很偉大。父女之間的信息傳遞,表面是憑藉重力,實際上是愛,如果沒有愛,他們無法跨越時間和地域進行溝通。
儘管「穿越時空的愛」這種劇情已經有些老套,但在本片中,凝聚在「拯救人類」宏大敘事裡的父女情卻足以令人淚目。因為從庫珀的角度,他從始至終的堅持都是出於對家人的愛,他沒有所謂的壯志凌雲的志向,只想早日完成任務回到女兒身邊,他的旅途燈塔,始終是女兒所在的地方。
而這份生命的守候,同樣跨越了墨菲的一生。但幸運的是,她知道父親一直沒有放棄,即便橫亘億萬光年,父親也在試圖守候著她,在人類的危急關頭,墨菲最終選擇的避風港便是她與父親回憶最多的地方,也正是這份信念,支持她見到了父親最後一面。
這正是諾蘭所擅長的,一者是大愛與使命感,一者是人間的真情實感,兩者形成的古典戲劇衝突,共同推進劇情的發展,也最終推進敘事和情感上的匯流。
而在此前的一次專訪中,克里斯多福·諾蘭也曾透露過,他拍攝《星際穿越》的出發點,正是出於對自己的四個孩子的愛,庫珀式的父愛中有他私人的一面,這是一場飽含情感的漫長旅途。
諾蘭一直認為,相比科學,愛才是一切人類問題的終極解決途徑,因為科學至今還沒有解析和量化人類情感的途徑,「我也始終覺得宏大和微小是可以結合起來的,因為再大的問題最後也會回歸到我們是誰、我們之間靠什麼維繫等簡單問題上」。
除了愛和錯過,影片對於孤獨的詮釋也很到位。當庫珀完成任務回到飛船,飛船上的隊員和庫珀的兒女一樣,已經等了23年。
深邃太空中,無人相伴,也看不見希望的訊號。這樣的場景對於漂泊在異鄉的遊子有著致命殺傷力,孤獨感的共鳴讓離家的人倍加思念故里。
能讓這一系列的故事情節走進觀眾心靈深處,光有好的劇本還不夠:一部好電影還有一個重要的門檻,就是導演的水準,諾蘭則是《星際穿越》的口碑保障。
影迷對他的評價很高:「諾蘭出品,必屬精品」。
眾所周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是諾蘭最強大的武器,《敦刻爾克》、《記憶碎片》、《盜夢空間》、《致命魔術》、《蝙蝠俠》系列等等代表作就可見一斑。 在《星際穿越》中也有不少腦洞大開的劇情和場面,不過這些妙趣橫生的科幻故事背後,有嚴謹的科學保障。
諾蘭邀得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好友基普·索恩教授「保駕護航」,提供科學支持,力求每一幀想像力都做到有跡可循,聯手呈現了這部硬核科幻神作。
除了好導演,好故事,《星際穿越》還贏在亮眼的「奧斯卡金牌陣容」上。
馬修·麥康納飾演的庫珀作為英雄時是堅韌強悍的,作為父親時又是柔軟的,他用拿捏到位的演技和表達向觀眾證明了原來這兩者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艾米莉亞·布蘭德這個角色和安妮·海瑟薇以往的角色不太一樣,但她還是將這位陷入愛河的女科學家演繹得十分到位。
說起來也蠻逗的,很多觀眾調侃說到今天才知道「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有出演《星際穿越》,「14年上映的時候壓根沒認出來!!」
作為庫珀的兒子湯姆,他與父親互動的鏡頭不如墨菲多,也沒有直接參與到「拯救人類」的故事主線行動中,所以沒被一眼認出來也情有可原。但說實話,小湯姆默默堅信父親會回來的勁頭還是很有好感度的。
和在《火星救援》中積極向上的形象不同,馬特·達蒙這回出演了一個叫做曼恩的反派角色,求生欲照常爆棚,看得觀眾咬牙切齒。
奧斯卡陣容星光熠熠,掐指一算,影片整體集結了5位奧斯卡金像獎得主,他們共獲得過7個奧斯卡小金人,更有16次奧斯卡提名。
硬核科學+口碑導演+金牌陣容,《星際穿越》萬眾期待也在情理之中了,8月2日是復映第一天,老影迷重溫諾蘭神作練腦,新觀眾被強勁勢頭吸引前往體驗科幻之旅。
還記得2014年這部電影第一次上映的時候就口碑爆棚,好評如潮。據說電影散場,前後左右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電影中提到的蟲洞、黑洞、相對論、多維空間……從亞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到霍金。
當時很多人都在討論關於最後庫珀落入的五維空間的話題,多數人似懂非懂,又覺得特別有趣。媒體也加入補課行列,為大家普及相關知識點。
甚至頂級科研機構也加入其中,這待遇沒誰了喂!
當時,不僅網友們著迷這部神作,眾多明星和圈內外名人也都被圈粉了。
而比劇情還要火的,是《不要溫柔地走進那個良夜》這首詩。
這首詩因電影而大爆,光是翻譯就有5個版本,高曉松等人也加入了對如何準確翻譯詩句的討論中: 或許老教授是希望包括庫珀在內的所有人都不要放棄任何希望,不向現實屈服,和命運抗爭到底,開創無限可能。
時隔6年,《星際穿越》又帶著更優質的視聽效果回來了,是科幻迷的福音。如果看完這部充滿愛的硬核科幻還不過癮,稍安勿躁,諾蘭的另一部佳作也在路上。
神作《信條》即將燒腦上映,影片講述了整個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特工利用「時間逆轉」,努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故事。這部電影製作成本超2.2億美元,主創陣容也很豪華:除了導演諾蘭之外,還有《暮光之城》的男主羅伯特·帕丁森,奧斯卡影帝丹澤爾·華盛頓的兒子約翰·大衛·華盛頓,以及諾蘭的老搭檔麥可·凱恩。
如果時間可 以逆轉,那麼片中的國際間諜活動會不會變得更加有趣呢?想想都覺得刺激! 憋了大半年,這回電影院終於重新營業,一定要把好片看個夠,期待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