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的禁忌一方面來自於佛教本身的戒律儀規,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國本土傳統民間風俗的影響。皈依佛門的人,無論在家出家,為了發慈悲心,增長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戒。十善實際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細化,分為身、語、意三業的禁忌,其內容包括,身體行為的善(禁忌):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語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識方面的善(禁忌):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
佛教對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為嚴格,這裡僅介紹一部分內容。一、飲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規定出家人飲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條。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葷」和「腥」。「葷」是指有惡臭和異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蔥、韭菜等。《楞嚴經》說:葷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謂「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種動物的肉,甚至蛋。對此類食物,出家二眾也不能吃。不過素食的範圍也比較廣,例如:辣椒、生薑、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蕪荽、芹菜、香菇類等都可食用。豆製品、牛奶和乳製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
佛教在個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結婚,不蓄私財等。佛教認為出家僧眾擔負著住持佛法、續佛慧命的重大責任和終身事業,因此必須獨身出家才能成就,積蓄私財是違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這方面的禁忌還包括不自歌舞,不觀看聽取歌舞,不坐臥高級豪華床位,不接受金銀象馬等財寶,不作買賣,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後,戒律還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別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個寺院。因此,與僧人交往時不宜問是否已經結婚之類的話,不宜邀請僧人唱歌、跳舞或參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規戒律的娛樂活動。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進尼眾的寮房,同比丘尼說話時要有另外的人在場,不要主動與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參觀、拜佛,應衣冠整齊等等。女士們到男眾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隨意到僧人關閉的地方去。
對於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裡實行一種克制的生活,即不塗香裝飾,不觀聽歌舞劇,不坐臥高廣床座。持齋的日子一般是陰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對出家眾的稱謂,佛教也有一些講究。中國人一般稱呼男出家眾為「和尚」,女出家眾為「尼姑」,或者稱「姑子」,其實這種稱呼是不準確的,特別對尼眾的稱呼更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tamhm4BMH2_cNUgUq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