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隨著房地產事業的發展,不少人靠著炒房賺的盆滿缽滿,還有一些人依靠著自己不錯的眼光,在房價上漲之初就購買了大量的房產,現在搖身一變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但在古代時期,對於一個平民來說可是不允許有這麼多的房產的。《明史》中就有詳細的規定:老百姓在民間的房子一共不能超過三間,而且對於裝飾而言,也不能太過華麗,需要對應自己的身份,所以你想早在古代就過上包租公的生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且在古代時期,土地和現在一樣是一種商品,是可以進行買賣的,在一些國力鼎盛的朝代,都城的房價可並不便宜,《資治通鑑》當中記載:唐朝時期的一所庭院大概需要138貫,相當於現在差不多40萬人民幣,這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可以說是天價了,所以白居易一生都沒能買到長安市中心的房,只能在長安城周邊租房子住。
但現在就有所不同了,雖然目前有些地區也提出了限購政策,但在早些年對這方面國家也是沒有要求的,只要你有錢買願意買,你想買多少都可以。所以就有一小部分靠著囤積房子在向外出租發了家,每年掙到的錢都是我們不敢想像的,此人才是名副其實的香港第一包租公,名下有15000套房子,每年光租金就收300多個億,可以說是所有人夢想的生活了。
說起這位香港第一包租公吳宗權,大家可能都會感覺有點陌生。但要提起他的父親和他的爺爺就是十分有名了,特別是他的爺爺包玉剛,對於一些老人來說可是赫赫有名。要說多有名,他可是上個世紀華人當中的首富!包玉剛1949年前往香港創業,並在29年後成為了世界十大船王之一,在當時也被於香港十大富豪的榜首。在包玉剛去世之後,吳宗權的父親吳正光繼承了包玉剛的一部分財產,當然他的父親也是十分有經商頭腦的。他先是拆除了舊港口建造了海港城,不光是如此他還在後來建造了時代廣場,為吳家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受到父親的影響,吳宗權也不是一個坐享其成的富二代,他對投資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漸漸地,吳宗權的能力也被人們所認可,他所繼承的父親的產業也在穩步的向前發展,但他本人並不喜歡宣揚,他也就成為了香港本地很多人都不了解的隱形富豪。
其實吳家之所以會如此成功,還是來自於吳宗權父親吳光正的轉型,包玉剛的成功秘訣在於航運事業,作為當時航運的重要港口,吳光正卻在這片區域中敏銳地察覺到了房地產行業的商機,在沒有猶豫的情況下,他決定拆除港口並將其改造成為商場。當然這樣的決定在當時並不被人看好,吳光正請用事實證明他們都錯了。就這樣到了吳宗權這一輩基本上什麼不用干,光是依靠海港城每年的收租都有著花不完的錢。
俗話說「富不過三」,到這句話在吳家卻正好相反,到了吳宗權這一代,吳家並沒有沒落,相反在吳宗權的帶領下越來越好,當然這一方面也源自於他父親吳光正的商業遠見,但對於吳宗權而言他也做到發光發熱,並沒有活在父親的影子下。吳宗權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專攻金融專業。在繼承家業之前,他曾在瑞典聯合銀行任職,擔任房地產企業分析師一職,所以在他接管了父親的產業後,他也並沒有手忙腳亂,而是很好的布置了一切。
在面對企業危機時,吳宗權也是從容不迫。他把九龍倉分為了兩個企業,但對這樣做的公司的控制權還是由母公司直接進行管理,然後他家兩所企業分別上市,不僅完成了企業內部的重組,還擴大了企業的規模。正值壯年就取得如此成就,但吳宗權並沒有感到驕傲,作為香港第一大包租公的他,家裡的裝飾也十分的樸素,在他看來相對於金錢而言他更喜歡書。所以他的家裡也從來不擺放一些名貴的裝飾品,而是將所有的空間都留的出來收藏書籍。
當然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不過是有錢人用來裝裝樣子罷了,但對於吳宗權來說並不是如此。他每天都會劃分好時間進行閱讀,而除了閱讀以外,他的另一大興趣愛好就是健身,並且在每周都會進行運動,練就了一身的肌肉,對於吳宗權來說這才是屬於他的生活。
結語
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真正讓其成功的,可能真的是他身上的這種低調的性格,他沒有像其他的富二代一樣過於的張揚,而是不斷的完善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別人對他的肯定,這一點無疑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學習的。
參考文獻:《明史》《資治通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lKSlHIBiuFnsJQVsZ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