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懲治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對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民警實施撕咬、踢打、抱摔、投擲等,應當以妨害公務罪定罪從重處罰。
人民警察是國家重要的執法司法力量,代表國家行使執法權,肩負著捍衛國家政治安全、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安寧的職責使命。因為特殊的工作性質,民警在依法履職過程中時常遭受違法犯罪分子的暴力侵害,甚至是打擊報復。襲警行為不僅損害民警的生命健康,更是對國家正常管理秩序的破壞,從根本上損害的是國家法律權威。
近年來,一些地方相繼發生公安民警輔警正常執法執勤過程中遭遇暴力抗法和辱罵毆打事件,給民警執法權威和正常社會秩序帶來嚴峻挑戰。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意見的出台,進一步明確了懲治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突出了實際操作性,體現了司法機關對襲警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懲治、絕不姑息的決心和態度。
襲警違法犯罪是對民警履行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職責的嚴重削弱,如若放縱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犯罪分子會變得更加有恃無恐,侵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會更加無所顧忌,終將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嚴懲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民警執法權威,有利於保障民警更好地履行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職責。
刑法關於「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按照妨害公務罪的規定從重處罰」,加大了對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意見對使用暴力襲警的情形、從重處罰的情節等內容予以明確規定,體現了對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嚴懲,有助於遏制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多發趨勢。
營造遵法守法良好社會風尚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這次,意見中的各項內容向公眾進一步強調和宣示民警的執法行為代表著國家,是國家強制力的象徵,具有權威性和不可侵犯性,挑戰法律權威的行為必將受到嚴懲。落實好意見,預防和懲處並舉,將有效消除滋生襲警違法犯罪的土壤。
依法懲治襲警的五大理由
一是維護國家法律尊嚴和民警執法權威的需要。警察權是國家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人民警察法》《刑事訴訟法》《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等法律和規章對民警履行職務活動的條件和應當遵循的程序均作了明確的規定。民警執法權力由法律賦予,民警代表國家依法執行職務,襲警行為不僅侵害民警的生命健康安全權利,更是對國家正常管理秩序的破壞,從根本上損害的是國家法律權威。《指導意見》有利於切實維護國家法律尊嚴,維護民警執法權威。
二是為了更好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襲警違法犯罪行為是對民警履行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職責的嚴重削弱。如果對襲警違法犯罪行為放縱,犯罪分子會變得更加有恃無恐,侵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會更加無所顧忌,最終損害的將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嚴懲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民警執法權威,有利於保障民警更好地履行保護人民群眾的職責。
三是對人民警察履行特殊職務予以保護的需要。與其他執法力量相比,人民警察更直接地面對違法犯罪分子,是國家強制力最直接的體現,執行職務遭受暴力侵害的危險程度明顯更高,《指導意見》體現了對民警依法履行這一特殊職責的保護。
四是有效遏制襲警案件多發勢頭的需要。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五款關於「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依照妨害公務罪從重處罰」的規定,加大了對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對於保障民警執法權益具有積極意義。但從實踐操作來看,由於對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缺少統一的入罪、量刑標準,各地對法律的理解有所不同,致使一些行為性質惡劣的襲警犯罪分子逃脫法律制裁或被從輕處罰,難以遏制襲警案件多發的勢頭。為準確貫徹執行刑法規定,進一步明確對此類案件的定性和處罰,《指導意見》對適用暴力襲警的情形、從重處罰的情節等內容予以明確規定,突出實操性,體現了對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嚴懲,有助於遏制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多發趨勢。
五是營造遵法守法良好社會風尚的需要。《指導意見》的出台向公眾進一步強調和宣示民警的執法行為代表著國家,是國家強制力的象徵,具有權威性和不可侵犯性,挑戰法律權威的行為必將受到嚴懲。這對於震懾襲警違法犯罪行為,在全社會營造遵守法律、尊重執法者的良好法治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一圖讀懂
《關於依法懲治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指導意見》
來源:江西公安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