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愛已經辜負的太多了,美食就不能再辜負了。「大寶做飯」每天為您分享家常美食」
青椒燒毛豆米
炎炎夏日,在武漢除了小龍蝦是武漢人民過暑必備之物外;還有另外一物在武漢餐桌是少不了的,也是武漢人民的最愛——一盤在簡單不過的拌毛豆。
稍微有一點基本生活常識的都知道,涼拌的「毛豆」其實就是我們喝豆漿、豆腐所用的黃豆。而涼拌毛豆里的「毛豆」並非黃豆的學名,更多是咱老百姓約定俗成的稱呼而已,更顯親民、接地氣。只因夏日它全身包裹一層絨毛,故稱「毛豆」。初次見到毛豆和黃豆,你很難將二者聯繫在一起。為何有如此不同?說白了!兩者處於不同生長階段:毛豆是綠色的,呈橢圓形;黃豆則是黃色的,呈圓形。毛豆是年輕的樣子,而黃豆是老年的樣子,似乎這個形容才能讓你恍然明白,哦!原來如此!雖說是同一種植物,但二者的吃法卻迥然不同:黃豆,國民早餐用來打豆漿、磨豆腐、榨油,中國餐桌的醬類原材料,黃豆算得上絕對主角;而新鮮的毛豆唯有涼拌才是最經典的,至少在武漢是這樣。
關於武漢人民為何如此鍾情於毛豆!在董宏猷《小巷風情》中對武漢人吃毛豆曾經這樣描述:
在我的記憶中,小巷人家晚餐的餐桌上,涼拌菜式中上得最多的是涼拌毛豆,幾乎家家的小飯桌上,都有涼拌毛豆的嫩綠身影,這一款漢味小菜在武漢人居家過日子的一日三餐中,是具有相當廣泛性的,下酒下飯佐粥當零食吃零嘴,毛豆都可以擔當主角,且價格低廉,每個家庭都能消受得起;菜式製作也極為簡單,大凡居家能夠對付一日三餐的掌勺人,幾乎無師自通就能做出涼拌毛豆的成品菜饌。
我想通過此段話描述,總結出武漢人對於毛豆的情節:一是吃毛豆群眾基礎廣泛,一傳十、十傳百,代代相傳,這就形成了武漢人民飲食習慣;二價格親民,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費得起;三製作簡單,凡能掌勺者皆可根據個人喜好靈活做出可口的涼拌毛豆;四它和小龍蝦有著同樣讓人探索欲的吃法,讓人慾罷不能。我想這也許就是武漢人鍾愛它的緣由吧!
毛豆和小龍蝦就像解不開的枯藤、老樹永遠糾纏在一起。二者就似一對璧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拆不開、打不散。八月後,小龍蝦市場開始疲軟,已接近尾聲;而新鮮的毛豆也開始「下撬」(武漢本地方言「下市」的意思)。夏初是毛豆上市的旺季,也只有剛上市的毛豆最嫩也最好吃,有股子嫩嫩的微甜味道;處暑過後,此時的豆莢已開始變硬,毛豆變得飽滿。已不適合簡單用來水煮、涼拌,也有一股子豆腥味,黃豆的基因也開始顯現。
毛豆米和黃豆屬於同一植物,其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和不俗的功效。毛豆米富含優質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包括維生素、葉酸、B族維生素、維C等。吃毛豆米往往是在酒足飯飽之後,多把毛豆當作消遣的食物,晚上容易多吃。毛豆熱量高、吃多也易腹脹,儘管其營養價值非常高,在晚餐時間,活動量減少,吃毛豆的時候還是要控制量。
處暑過後,毛豆變得飽滿,是食用毛豆米的佳季。剛剝出的毛豆米可以和其它食材搭配,也可單獨燒煮。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青椒燒毛豆米的做法。
青椒燒毛豆米
【所需食材】
毛豆米、青椒、小蔥、蒜子、鹽、胡椒粉、生抽、食用油
【製作方法】
1.毛豆米清水浸泡漂洗,去掉毛豆米的表皮;青椒切丁、小蔥切蔥花、蒜子剁碎備用。
2.凈鍋燒熱,倒入食用油燒至五成熱。爆香蒜末,放入青椒炒出味;再放入毛豆米大火翻炒至深綠色後,加鹽炒勻,加開水沒過毛豆米,調中火燒制。
3.湯汁快收干時,加胡椒粉、生抽調味,撒入蔥花炒勻起鍋裝盤。
【烹飪小竅門】
1.新鮮的毛豆米表皮有一層膜,用清水浸泡漂洗去掉,否則燒出來的毛豆米不清爽。
2.毛豆米不宜入味,和涼拌毛豆一樣,其用鹽量要大一點才能保證入味,加鹽調味時要分兩次,第一次在炒時加鹽,在湯汁收干時,在嘗味道,適當加鹽補味。
3.毛豆米要燒熟煮透,未熟透的不僅有豆腥味,麼不易消化。
廣廈萬間,夜眠七尺;良田千頃,日僅三餐。世界上最治癒的東西,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