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特殊的「雲發布」帶我們走近5位逆行的白衣戰士……

2020-02-12     江海明珠網

荔枝新聞專稿 編輯/劉嘉

一聲號令,他們穿上白色戰袍,暫時告別為人兒女、父母、愛人的身份,化身與新冠肺炎病毒抗爭的戰士,一往無前。

新春伊始,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最美醫護工作者」的榮譽發布,因為嚴格遵守疫情防控措施,而創新地轉變為「雲發布」。主持人、獲得榮譽的五位醫護工作者、他們的家人,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了「零距離」溝通;而承載著江蘇人民深深敬意的表彰決定與榮譽證書,也零時差地傳送到湖北武漢抗疫前線。

獲得「江蘇最美醫護工作者」榮譽的五位勇士:孫立群、王謙、賈凌、陶連珊、陳偉,是江蘇首批援湖北醫療隊的成員。大年初一那天,和家人還沒有來得及互道新年的祝福,戰「疫」的集結號已經吹響。從接到出發命令到登上駛向武漢的高鐵,他們平均用了不到三個小時。

江蘇英雄兒女馳援武漢同胞,逆行者的身影堅毅而高大。出發前,他們利用短暫的時間做了什麼?抵達後,他們又如何履行一個醫護工作者的職責?一場利用雲技術進行的榮譽發布,讓五位江蘇白衣戰士的故事更加走近人心。

因為在與央視主持人董倩的對話中金句頻出,江蘇援助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醫療隊隊長孫立群成了「網紅醫生」,「每個人都要做有勇有謀的戰士」,就是她援助工作中秉承的信條,也是人們對江蘇醫生群體的高度評價。

醫療水平領跑,醫療觀念領先,江蘇醫生沖向疫區火線,憑的就是有勇有謀的底氣。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共設有8個普通病區、1個重症病區,孫立群每天的工作計劃排得滿滿:到重症隔離病房查房、指導制定治療方案、組織醫生們開例會、培訓當地醫護人員……許多工作都需要她來組織開展。

而在對病患實施救治之外,醫護人員在疫區的自我防護工作,是作為醫療組的長孫立群在工作之餘思考得最多的事情。她綜合考察、自我推敲、廣泛徵求意見,親手繪製了一張張醫院內部地圖,從基礎設施的改善到人員行走路線的優化,都考慮得非常周密嚴謹,既保障了醫療物資的安全運送,也讓醫患分流迅速實現。這一系列感控改造措施切實有效,甚至成為了火神山醫院建造時的參照藍本。

對武漢當地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讓兩方力量迅速達到一致,孫立群認為這在團隊合作、共同應敵中非常重要,「每個人都要做有勇有謀的戰士」。

在雲發布的現場,孫立群八十多歲的母親孫明秀道出了一個動人細節:臨行前,孫明秀老人給女兒煮了40個雞蛋;而這些雞蛋,在醫療隊員們抵達武漢後整理物資時,提供了來自家的溫暖。

王謙:我的身後是整個江蘇團隊

2020年1月31日的下午,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駐江夏區中醫院醫療組組長王謙,因為一起新冠肺炎的危重病例,向大後方——江蘇省中醫院的高級專家團隊發起了一次網絡會診。經過四十分鐘的視頻溝通,駐守南京的專家組與53歲的女性病患直接對話,隔空望聞問切,開出了一份中西醫結合的處方。經過幾日治療,這份處方發揮了療效,患者脫險了,王謙的心也放下了。

軍醫出身的王謙,在同事眼中「身上有著強烈的軍人作風」、「哪裡有困難、哪裡有危險,就要衝向哪裡」,他始終沒有覺得自己報名支援武漢的決定有多麼偉大,「這本身就是呼吸科的疾病,我又是呼吸科醫生,專業的事情就應該讓專業的人來做」。初到江夏區中醫院,醫院自身條件不理想,駐院醫療組長王謙深感肩頭責任重大。仔細梳理工作後,他把建立「三區」(清潔區、污染區和半污染區)「兩通道」(醫護人員通道和病人通道)當成首要任務。「三區兩通道」從無到有,讓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得到保障,杜絕了「非戰鬥性損耗」,為有利抗擊疫情夯實了基礎。與此同時,他還組織隊友將收治病人按照病症輕重進行梳理分層,讓診療工作更加有序推進。

王謙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從來沒有在凌晨一點前走下崗位。身為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江東派出所民警的妻子眭茜,也同樣奮戰在防控一線。自從進駐武漢,王謙就成了眭茜「杳無音信的愛人」,常常幾天斷了聯繫。

在連線中,眭茜坦言,為了能得到丈夫平安的消息,她只能向王謙的隊友詢問;而詢問的渠道,就是送醫療隊「出征」那天家屬們組建的微信群。微信群里,前方的醫療隊員誰有時間,就代表大家報個平安,以此慰藉親人。家屬們也因此團結成一家人,彼此鼓勵,也為遠方的親人們默默加油。

王謙說,就是因為有隊員們的齊心協力,有後方專家團隊的有力支撐,有家屬們情深意切的祝福守望,有8000萬江蘇兒女的殷殷期盼,他心裡很有底。

賈凌:我是黨員我先上

八零後醫生賈凌入黨兩年,在同事眼中卻是一個時時事事起著先鋒模範作用的「老黨員」。抵達武漢後,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臨時擴建的重症病區,就成了賈凌主動請纓要駐守的「陣地」。

進入重症病區的醫護人員,必須進行防護要求最高的三級防護。賈凌的每一場戰鬥,就是從穿上厚厚的防護服開始。防護服一層隔一層,隔離了病毒的入侵,卻隔斷不了他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衝鋒陷陣的決心和擔當。

到重症監護區的病人,大都需要氣管插管、接呼吸機之類的搶救措施,稍有不慎就面臨被感染的風險,危險也往往不期而至。曾經有一次,患者氣管的插管出現了脫管風險,脈氧值不斷下降,患者命懸一線。關鍵時刻,還沒有完全防護好的賈凌第一時間衝上去,解決了危險,把在生死邊緣游離的患者救了回來。

在賈凌的手機里,保存著一段視頻,那是他在深夜剛剛下班、又因為病人生命垂危而被緊急召回時拍攝的。視頻只有漆黑的路,路的盡頭有星星點點的燈火,畫外的賈凌氣喘吁吁地自言自語:「這條路我走了很多很多遍,我現在就想著能走快一點、再快一點,把危重病人搞平穩了,讓他能夠活下去」。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使命。

第一時間衝上去,是賈凌面對自身危險和病患危險時做出的選擇,是他趕去搶救病人時的一路疾行,更是他報名參加援湖北醫療隊時毫不猶豫的姿態。他的「先斬後奏」得到了老黨員父母的鼓勵與支持。在給兒子的信息中,賈凌的父母這樣說道:「聽姐姐講,你要到武漢支援他們,爸爸為你高興,說明你這十佳榮譽稱號沒白拿,單位還是信任你的。」「能參加這場特殊戰鬥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說明兒子是好樣的!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

在雲發布現場,賈凌的父母在連線時再次給了兒子鼓舞與囑託。父親賈明君曾是一名軍人,他鼓勵兒子,軍人的後代就是要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作為醫生,兒子治病救人、守土有責。

也許,當賈凌的兒子賈柏岩在為爸爸披上那件超人披風的時候,爸爸就成了他心中最想成為的那個人。

陶連珊:女兒心中的天使

在陶連珊的女兒馮澤華的眼中,媽媽是個女漢子;而在雲發布的現場,陶連珊卻幾度落淚……

馮澤華習慣稱呼媽媽為「老陶」。這是一對關係好到像忘年姐妹一樣的母女,今年念大五的醫學生馮澤華走上學醫的道路,也是受了媽媽的影響——她從小就羨慕媽媽能穿著白色的制服,美麗得像天使。

陶連珊報名去武漢的消息,對於愛人和女兒來說非常突然;但他自己似乎早就做好了準備,她說自己有多年的ICU護士經驗,去武漢抗疫一線,她是最最合適的人選。

馮澤華擔心媽媽在武漢工作壓力大、睡眠不好,影響健康;而事實上,在一線的陶連珊卻堅強得讓同隊的護士心疼。悶得透不過氣的防護服、把臉勒出深深印痕的口罩……每天長時間的佩戴引發的生理不適,陶連珊從沒有過一句怨言。任何跟工作無關的事情她都緘口不言,包括自己的生日。

連珊,名字緣於她大年初三出生。到達疫區工作的第三天,陶連珊迎來了五十歲的生日。隊友們因陋就簡用饅頭代替了蛋糕,用炒麵代替了長壽麵,給了她一個驚喜;而陶連珊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是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

在連線時,已在大二時就光榮入黨的馮澤華為媽媽的入黨申請點贊,母女的血脈親情之間多了一份同志間的鼓勵與支持。就像自己十多年來一直在職業上為女兒樹立榜樣一樣,在病區沖在最前面的黨員同志成為了陶連珊的榜樣,她說,她也想像黨員那樣去戰鬥。

淚水不會讓陶連珊顯得柔弱,卻讓這個「女漢子」 更顯率真可愛。她會為女兒的懂事流淚,為患者能透過厚厚的防護服認出她是江蘇的護士、叫出她的名字而流淚……這些淚水,是母親的慈愛,是醫者的善良,也是白衣天使的一顆心。

陳偉:天使的守護者

如果沒有一張照片為證,我們很難想像留著短髮、幹練精神的陳偉曾經長發及腰。

為了能讓自己成為江蘇援武漢醫療隊的一員,在隊員名單出爐之前,陳偉就剪去了一頭秀髮,並以黨員的擔當懇請組織:請務必派我出征。陪著陳偉剪髮的,是她的五妹陳靜。當長發落地,陳靜輕鬆坦然,陳靜卻哭成了淚人兒:姐姐的長髮從未剪短,為了工作,她真是鐵了心。

陳偉告別長發,也暫別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熱鬧的家庭群里再也沒有了她的消息。赴武漢日,她只在朋友圈寥寥數語,給關心她的親友報了平安。她的時間,都用來保護自己的同行。

陳偉是江蘇醫療隊感染防控專職人員,負責保障整個江蘇醫療隊的安全,成為「保護醫護人員的醫護人員」,是「天使的守護者」。第一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院感(院感又叫感染控制或者感染管理)組一共有5人,他們要負責兩家醫院和住地酒店的全部感染控制工作。「今天去28樓發現,很多醫護人員白大褂外穿手術衣,不建議這麼穿。」「護士長等外勤人員不能自由穿越半污染區、緩衝區、清潔區,否則是行走的污染傳播者。」 這些直指醫護人員工作不足的嚴厲簡訊都出自陳偉,但是信息一發到工作群里,卻引發大家的刷屏點贊。沒有陳偉的提醒,醫護人員自身感染病毒的風險便會多上不少。

陳偉很忙,但再忙都會在每天晚上11點下班後,給領導發送第一線的消息。這些消息是對病毒防控的最新鮮經驗,對當地、本院的疫情防控也起到了很好的借鑑作用,讓醫院的同事在病毒可能來襲前做好了充分準備。

在連線中,採訪過陳偉的記者是鍾寅這樣評價她的工作:「上管天,下管地,管空氣,管牆壁」,但就是在巨細靡遺的感控中措施中,白衣天使的安全得到了切實保障。

「天使的守護者」,陳偉守護的是同行的生命安全,更是打贏新冠肺炎攻堅戰的決勝力量。

疫情當前,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而沖向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工作、生活等狀態,更是牽動著民眾的心。一場特別的雲發布,娓娓講述了五位江蘇醫護工作者在戰疫前線的生動故事,展示了他們勇敢、崇高的英雄形象,也讓觀眾更加欽佩在疫情來臨時轉身走向戰場的白衣戰士。雲發布,發布的是最美人物的先進事跡,發布的是帶著家鄉父老親切囑託的崇高榮譽,發布的更是8000萬江蘇兒女在抗疫戰役中「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雄峙壯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c0HN3ABgx9BqZZIVZy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