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有多少人是日本人的後裔?數量成千上萬

2020-03-08     國史拾遺

大家知道,日本和韓國的關係非常複雜,這不僅僅是因為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對朝鮮半島的侵略,更源於近千年的兩國瓜葛,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地緣關係過於親密,歷史上糾紛不斷,日本歷史上多次侵略朝鮮半島,所以兩國人民對抗性很強。

但是,糾紛不斷,必然也是交流不斷,成型的民族主義事實上在近代才得以形成,在近代之前,民族認同事實上並不是個人認同的全部,忠君報主也是,古代匈奴人為漢朝服務、越南人為中國服務、漢人服務元清……這種行為都有。

夷狄入中華則中華之,古代民族認同並不完全是根據血緣來的

甚至,古代還有日本人為韓國人服務,這些人子孫遍地,甚至現在很多韓國人都是日本人的後代!這裡面,最有名的人叫金忠善。

金忠善是什麼人呢?他本來是日本的將軍,出生地是日本的和歌山縣,原名沙也可,16世紀末,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大規模侵略朝鮮半島,金忠善是日本加藤清正右軍的將領,但一踏上朝鮮的土地便向朝鮮方面投誠了,原因是因為此人歆慕中華文化,認同朝鮮「小中華」地位,認為日本是師出無名。

「惟壬辰四月日。日本國右先鋒將沙也可。謹沐浴頓首。裁書於朝鮮國節度使閣下。」——《慕夏堂文集》卷之一

沙也可向慶尚道守將朴晉投降,漢文化圈得規矩,對於主動投誠的人士歷來是高官厚祿以懷柔,於是他就被授予官職,抵抗日本侵略者,他效力於朝鮮王朝,傳授製造鐵炮技術給朝鮮軍隊,並在東萊和蔚山的海戰中擊敗日本侵略軍,建立功績。

著名的壬辰倭亂,16世紀末東亞地區全面混戰

這麼個人雖然是日本人,但是中華文化圈講究民族認同,古代血統這個東西不算太重要,所以他自然也是功臣,於是權栗、韓浚謙等朝鮮大臣奏請賜名「金忠善」,獲批,他就成了朝鮮人,還加入了金海金氏,他後來居慶尚南道晉州並娶當地兩班之女(有朝臣背景的富商張春點的獨生女兒)為妻,因他與金海金氏本無血緣關係,因此他成為了友鹿金氏這分派的始祖。現在這一支人口有7000人。

日本電視動畫《戰國BASARA Judge End》其中也用了這個歷史梗

也就是說,韓國5000萬人中,至少有7000人有這個日本將軍的血統。

1598年,萬曆朝鮮戰爭結束後,金忠善奉命守衛李氏朝鮮的北方邊境達十年之久,以抵禦女真人入侵,1624年,李適謀反,擁立朝鮮仁祖的叔父興安君李瑅為王,史稱「李適之亂」。金忠善支持仁祖反正,捕斬李適的部將徐牙之。屬於功臣

1636年,清朝軍隊入侵朝鮮(史稱「丙子胡亂」),金忠善奉命防禦,殺清兵500人,擊退了清朝的進攻,當然,這仗朝鮮是輸得一塌糊塗。此後金忠善退隱,遷居大邱,娶張春點的女兒為妻,潛心研究儒學。逝世後被李氏朝鮮政府追封諡號「忠善公」。

此人著有《慕夏堂文集》。今大韓民國大邱廣域市的鹿洞書院,據說是後世為了紀念他而興建,為日本遊客到大邱必訪景點。

這個人因為特殊經歷,在日韓關係中具有獨特地位,日本方面現在也把他當正面人物看,2010年12月,金忠善家鄉,日本和歌山縣居民在當地名勝地的紀州東照宮裡建立了一座金忠善的紀念碑。該紀念碑高1.5米,兩側分別以朝鮮文和日文介紹了金忠善的事跡,並祈願日韓友好關係不斷發展。

其實,韓國國內有很多人都有日本血統的,就姓氏而言,除了友鹿金氏外,還有咸博金氏(始祖是同樣萬曆朝鮮之役時投降李氏朝鮮的降倭金誠仁,後由朝鮮宣祖賜名並成立咸博金氏。人口近5000)、島間網切氏(始祖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在韓日本人後裔遺留的孤兒網切一郎,人口很少)、對馬島尹氏、槐山占氏…..等很多姓氏的本貫都是日本系的。

金忠善的紀念碑

當然,除了日本系外,韓國的中國系人口更多,比如蘇州賈氏(始祖是明神宗時跟隨明朝軍隊派來征討壬辰倭亂的將士賈維鑰,根據大韓民國政府在1985年的戶籍統計,現時蘇州賈氏的後人在韓國生活的有7894人)。

這裡最特殊的有一個曲阜孔氏,這個中國人都能知道吧,對的,孔聖人後代,元至正九年(1349年),元朝以宗室魏王阿木哥之女魯國大長公主(承懿公主)寶塔失里嫁與身在元朝的質子江陵大君王祺。兩年後,元廢高麗忠定王,命江陵大君回國即位,翰林學士孔紹等六學士三大將作為公主的陪臣隨駕。至高麗後,孔紹被選入太學士,官至門下侍郎平章事,封檜原君、昌原伯。孔紹原配皇甫氏無子而卒,再娶左贊成曹晉慶之女,生子傳孫。

於是孔家血脈就在朝鮮半島傳開了,現在韓國著名影視明星孔劉(演《釜山行》、《熔爐》的)就是這個支系。

除了中國系和日本系外,韓國姓氏本貫還有越南系、女真系、蒙古系甚至回紇系、阿拉伯系等極少數。

作者:雲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c-LvXABjYh_GJGV6FU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