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激增,大家的警惕心與防控性也不斷提升。但是,也有不少謠言潛入來「混淆視聽」。
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發現,目前的謠言大概可以分為這麼三類:關於疫情本身的謠言、造成市場波動的謠言,以及一些「不明覺厲」的花邊謠言。
關於疫情本身的謠言
目前來說,最易傳播、最易造成猜測和恐慌的,就是關於疫情本身的謠言,可以說是謠言圈層中的「最核心一環」。種種跡象表明,一旦核心信息受到謠言衝擊,將造成整個信息傳播鏈的變相。
(網傳圖片)
上述這張圖是近日某微信群中,一位深圳「熱心」群友傳播的所謂深圳疫情進展,以篤定的語氣稱「深圳剛發現1例新肺炎,醫生全副武裝接走。」
先不論醫生接走的這位人士是否真正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這位群友的做法說輕了是出於新鮮給大家發消息,說重一點就是在公開場合傳謠。
要知道,新型肺炎的確診過程有嚴格流程,要經過嚴密檢驗。若靠該網友的「所見所聞」就讓深圳新增一例肺炎病例,恐怕是說不過去。
這類事件不止在深圳出現,隨著多地發布疫情進展,不少城市也紛紛出現謠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形勢愈發嚴峻的當下,一旦謠言被附以「死亡」、「重症」等敏感字眼,幾乎是提升了一個傳播級別。例如一則傳播較廣的「通知」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後重症率14%、致死率4%。
所幸相關專家及時闢謠:這樣的計算方式不科學,流行病學中對病死率等計算有明確規定,必須要有足夠樣本量才可以得出科學數據,「不能說兩人車禍一人死亡,得出致死率50%的結論」。
事實上,關於疫情這一類核心信息,社會各個主體更應該「各司其職」。政府和相關機構、專家的信息發布要「跑」得過謠言散播;對於普通公眾來說,更要管好自己,少點衝動、多點理性,何必強出頭去當這場防疫戰的謠言「創作者」呢?
造成市場波動的謠言
當下,不僅各大藥店口罩售空、市場白醋「緊俏」,VC泡騰片、抗病毒藥物、抗生素、板藍根等藥品也開始出現脫銷的情況。這些冒出的大量防控措施,真有那麼靠譜嗎?
記者綜合醫生和專家觀點來看,未經官方發布的網傳療法幾乎是沒用的。當然,不乏有人想靠做這些來求些心理安慰,不過最好不要影響到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口罩需要戴,但不能超過4小時
有人認為,口罩既然戴了,不如多戴幾個,說不定預防效果更好?醫生建議,那還不如選擇防護性較好的N95口罩,並一次性使用。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教授王月丹說,預防此次冠狀病毒不推薦使用帶通氣閥的口罩,因為其可能會讓病毒在局部聚集。要想更有效地避免冠狀病毒感染,使用N95的口罩較好。佩戴N95口罩時,一次時間不能超過4個小時,如果長時間持續使用N95口罩,會造成肺部損傷,可能會引起肺氣腫之類的問題。
根據世衛組織的建議,佩戴口罩應注意:及時更換口罩,約每2~4小時進行一次更換,一次性口罩不能重複使用,應在使用後立即處置。
藥不能亂吃!
鍾南山在近期的採訪中曾表示,截止目前,新型冠狀病毒還沒有特效藥。但是近期關於中藥方防治肺炎和喝某涼茶防治肺炎的傳言四起,1月21日廣東省中醫院發表聲明,闢謠所謂「藥方」。
專家認為,維生素C也並不能增強免疫力,沒有抗病毒的作用,通常只是輔助性質的治療,要注意用量,含量並不是越高越好。
不少人還希望口服抗病毒藥物來預防,比如奧司他韋(商品名「達菲」)、利巴韋林(商品名「病毒靈」)等,但實際上,抗病毒藥物並不能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此外,抗生素也不能預防新型肺炎。以「預防」為目的,錯誤地使用抗生素,會使耐藥性問題更加嚴重。再如板藍根之類,如被感染了喝也沒用,也並不能起到預防作用。
總之一句話,吃藥還是謹遵醫囑,不能多吃,不能亂吃。
煮白醋?別鬧了!
近日,網傳某位奮戰在武漢第一線專家的聊天記錄,提醒大家買白醋在室內消毒。
但是不少業內專家表示,此做法不僅效果有限,而且有害。
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博士EASON陳醫生說:「白醋?別鬧了,醋屬於弱酸,熏醋對於普通病毒或細菌都沒有明顯效果,況且醋具有腐蝕性和刺激性,揮發後可經吸入、食入或直接接觸皮膚影響人體健康。」
中國科學院遺傳學博士李雷認為,醋是可以殺菌的,但效果很一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於康說,醋酸在一定濃度時確有消毒、殺菌作用,但效果並不是很好,即使濃度很高,也不推薦使用。
「不明覺厲」的花邊謠言
即使在這樣重大的全國性防疫戰面前,也不乏博取眼球的娛樂性內容,引來一些不明真相的網友紛紛轉發,但實質上就是在傳謠。
(網傳圖片)
吸煙能預防?別想了!
這張網上熱傳的圖,「文字遊戲」繞來繞去,試圖表達一個意思——吸煙後煙油子覆蓋肺細胞表面,可以阻擋肺炎病毒。並試圖用「全國幾乎沒有吸煙者因SARS死亡」這一毫無數據支撐、也不合邏輯的例子來推理佐證。
對此,業內專家已明確表示:該說法不靠譜、無依據、是謠言。
知名科普網站果殼報道,這是一條從非典時期就開始流行的謠言。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也指出,從科學的角度看,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恰恰相反,吸煙只會給病毒帶來更多的感染機會。
放鞭炮也能預防?胡說!
近日,一篇《面對不明病毒,重提解禁煙花爆竹!》的網文寫道:「燃放煙花爆竹產生大量煙霧這種煙霧的成分是二氧化硫,與空氣中的水分就形成了稀硫酸氣溶膠,是非常有效的空氣消毒劑。實驗證明,這種酸性氣體完全可以有效殺滅靠呼吸道傳染的細菌病毒。」
縱觀三類謠言:關於疫情本身的謠言、造成市場波動的謠言,博取眼球的花邊謠言。可信程度逐漸降低,娛樂程度逐漸上升,交織中形成了複雜的謠言生態。傳播者不管是以此顯擺、調侃,都是不夠理智、不合時宜。一句簡單的話說,謠言實質就是一種「輿論病毒」,有時它比真正的病毒更值得我們警惕。
部分資料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新京報、果殼網等
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 李天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aau9m8Bgx9BqZZIHG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