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確診病例 20 歲孫女被網暴:小姑娘是個狠人、成都的酒吧被她穿場了

2020-12-08     案件勞聞

原標題:成都確診病例 20 歲孫女被網暴:小姑娘是個狠人、成都的酒吧被她穿場了

近日,成都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趙某信息在網絡平台流傳,似被泄露。涉及的圖片包含了其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照片等信息。對此,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范辰律師表示,如果醫療機構泄漏了該患者的個人信息,需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同時,信息在網絡中流傳,發布者需要承擔相應民事侵權責任,平台方若接到當事人刪除要求後,仍然不採取措施,需承擔擴大影響部分的責任。若為平台方發布,平台方應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如果後果特別嚴重,有可能涉及刑責。

消息一出,趙某的真實姓名包括身份證號碼、住址等隱私全都被公布在網上,疑似趙某在酒吧的朋友圈也被網友扒了出來,引發了很大爭議。 律師說法:公布疫情關鍵人行蹤軌跡不是侵犯隱私,網友泄露個人信息屬侵權,重則涉嫌尋釁滋事。 目前,網傳「成都衛健委:將視情況採取措施,不排除實施封城。」12月8日,成都市衛健委宣傳處回應,截至目前,沒有發布類似消息。

這個小姑娘是個狠人,直接把成都拉胯了,看樣子整個成都的酒吧被她穿場了。但是泄露她的隱私必須譴責,這個小姑娘本身就是受害者,她自己也不是故意為之。 官方獲取信息是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這點沒有問題。但是這個女孩的信息泄露被網絡瘋傳,這個就存在非常大的隱患,另外這個信息如何通過什麼渠道散布的呢。

為什麼個人隱私這麼容易被人曝光和搜集,一個是現在電子通訊設備的無比強大另一個就是因為付出的代價成本不高,法不責眾,也就引起了很多人或機構肆無忌怛的泄露別人的隱私。 通過泄露別人的隱私,換取大眾網絡的流量,供人在茶餘飯後作為一種談資和消遣或者進行經濟利益的輸出,這樣的行為已經觸及了網絡的安全和穩定以及其他個人的人身安全和信息保護。

通過這件事我真的對這些網絡噴子無語了,人家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到底做錯了什麼?讓你們這樣做?她的個人信息全被你們爆出來了,這樣有意思嗎? 中國,一個從古至今一直宣揚包容的名族。 仁義這兩個字你們真的不明白嗎? 那個女孩到底做錯了什麼值得你們這樣做? 我認為她沒有錯,她只是成為了這次事件的代言人罷了,她也只是個受害者。我認為從她身上更多的體現的是我們的防疫意識不夠。

真的怪她嗎? 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怎麼能不喜歡出去蹦迪? 有些人說:「她傳染了我!」 如果說這種話,那這個人也是自作自受,明知道疫情嚴重,你為什麼要出去?你為什麼不在家好好待著? 她也不知道自己感染了,她也不是故意的,有必要這麼對她嗎? 如果換了一個人,換做是螢幕前當噴子的你?你會怎麼想?她只是一個不幸的人而已,我們要注意的根本就不在於是她傳染的,而是被傳染的那些人,要儘快控制住,防止大面積的傳染。去過那些地方的人,要趕緊進行核酸檢測,而不是在網上發泄自己的不幸。

去酒吧這件事本身,是人家的自由。再來看隱私的問題。

這裡要指出一點,公布確診患者的軌跡顯然稱不上是泄露隱私,因為全社會參與的防疫過程本身就包含了公民讓渡一部分隱私的過程;再說泄露隱私的事。但是出於公共利益讓渡部分隱私,和隱私因為公眾的窺私慾和道德優越感而被泄露,是完完全全的兩碼事。而且泄露後所發揮的很多內容其實都是推測和假設,可能是為了流量,可能是真的觀念不合使然,也可能只是無心之舉。

某種意義上,公眾難免形成一種窺私的喜好。真正泄露隱私的是扒人家朋友圈的人,甚至在窺私並顯露自己道德優越感,而且確實給當事人造成了破壞性的影響時,參與者會獲得相當程度的滿足。

他會覺得自己好像很有參與感,像乾了件大事一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到處引戰、舉報的原因之一。

一個20歲的成都姑娘,在被確診之前,她不過是這個人口超2100萬城市中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活動範圍大如何、喜歡與朋友聚會又如何,那都是她的私人生活,與所有人的私生活一樣,應當是全權由她做主,不應成為可以被他人隨意瀏覽、點評的信息;在確診之後,她如實說明自己的行動軌跡,沒有隱瞞,配合流調。

講道理,她6號就不知道會確診,7號才知道的,20歲的年紀逛幾個酒吧又怎麼樣,每個人生活方式不同,沒必要非要說什麼好啊壞,看看自己是什麼貨色,誰比誰高貴,她也去看了爺爺奶奶。我覺得大家做好防控就行了,沒必要上綱上線,非要說什麼我怎樣怎樣我是好女孩兒,你怎樣怎樣你是個好男孩(女孩兒),什麼我要給你頒個獎之類的極端言論的都是些妄受十幾年教育的sb。

大家做好防控,戴好口罩,少外出就OK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aLIQXYB2uKmW_kOdDt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