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逛逛逛 買買買」的盛會
在第四屆山西(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上,除了運城當地的水果外,還有全國各地的特色農副產品精彩亮相,極富異域特色的國際客商帶來的產品也受到遊客的關注及青睞。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小吃,再加上供貨商熱情的吆喝聲,果博會館外熱鬧非凡,成為此次果博會的另一方吸金地,來往的遊客及市民多多少少都會有所收穫。
異域精製品 看到就想買下
「來看看馬來西亞的果糖,芒果、葡萄、草莓,多種口味。」「這個瑪瑙的小蘋果怎麼賣?」「茶葉怎麼賣啊?」……
在國際客商的展區,聚滿了市民,巴基斯坦的花梨木手工藝品、印度的精油、馬來西亞的果糖等商品都吸引市民好奇不已。
在巴基斯坦JAVED貿易有限公司展位前,市民劉偉在向客商沙偉茲了解他剛看好的一套桌椅的價格。「最近家裡需要購置一套桌椅,剛看見他家的不錯,就來問問。花紋看起來比較獨特,民族風格挺強的,太太喜歡,我們想購置一套。」劉偉說。
花梨木工藝品
沙偉茲告訴記者,他專做傳統花梨木手工藝品,這次帶來了餐桌、座椅、首飾盒、茶葉盒等手工藝品,每一件工藝品都經過反覆打磨。純手工打磨可確保花紋不僵硬,而且獨一無二。「果博會這幾天有很多人來問,還有大型的商場來諮詢過。可能因為我是外國人但又會講中文,一天能賣五六件商品。雖然量不大,但效果已非常好了,既收穫了粉絲,也擁有了客源。」沙偉茲說。
巴基斯坦的花梨木手工藝品的旁邊是一家瑪瑙飾品店,記者看到陸陸續續有許多愛美的女士前來選購手鐲、手串等飾品。
瑪瑙飾品
打磨精美的茶杯、茶具,造型精美的蘋果、茄子,紋路清晰的花瓶等瑪瑙飾品都深得市民喜歡。
「顏色看起來很亮,入手也挺潤的,市面上很少見到。沒想到在果博會上能看到這麼精緻的瑪瑙製品,一會一定叫姐妹們都來挑上幾件飾品。」市民高梅女士說,她和姐妹們一起來果博會是想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一進會場就被來自異域的瑪瑙製品吸引了。
順著巴基斯坦JAVED貿易有限公司展位往東走,還能看到泰國祥瑞貿易有限公司等多個展位,每個展位前都站滿了前來挑選商品的市民,市民在這裡還能買到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特色產品。
特色農產品 買到就是賺到
在室外特色農產品展銷區,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農副產品和各種美味小吃,有山東產的蝦皮、帶魚等海產品,有黑龍江的木耳、銀耳、螺旋藻等乾貨,還有雲南古方黑糖、內蒙古奶片等老少皆宜的小吃。
在展區左側一排最後邊,山東榮成的供貨商劉建軍帶來了當地的帶魚罐頭,「這個帶魚是我們當地的特色,口感很好,可以嘗一嘗。」現場,他打開了10罐,專供市民品嘗。品嘗過的遊客都會立馬買幾罐。說話間,五件帶魚罐頭就被一搶而空。「來到運城果博會是通過百度網際網路查到的。這兩天賣得非常好,我們平均每天賣150餘件,一件12罐。這個果博會平台的搭建,對我們商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平台,通過這個平台,進入運城,效果特別好,我們商家真的是賺足了。」
中間展位的內蒙古特產展位上,一台奶片壓制機不停地工作,展台上擺了兩袋25公斤裝的奶粉。商家介紹說,這兩種奶粉,是內蒙古產的無添加的純牛奶奶粉和駱駝奶粉,特別適合小孩吃。採訪現場,抱著小孩的市民袁女士嘗了一個奶片,果斷地買了3盒,她說:「小孩子的東西,得保證安全,這個奶片跟我家小孩現在喝的奶粉甜度差不多,小孩能接受,而且輕輕一咬就碎,不怕他卡住,孩子吃著放心。」
雲南供貨商張先生今年是第二次來參加果博會,他帶來的古方黑糖、手工熬制的甘蔗冰糖、雲南產的三七粉等都賣得很好。張先生介紹說,雲南古方黑糖有好幾個口味,有祛濕保暖的、預防感冒的、補身健骨的,還有美容養顏、補血補氣的,老少皆宜。「每年來都賣得很好,運城人民很熱情,希望每年都能參加這樣的盛會。」張先生開心地說。
在右側展區,鄭州市麥香村食品有限公司展位上,不同價格的黑木耳、增強人體免疫力的螺旋藻、又脆又香的山藥蓮子蔬菜卷吸引了不少市民購買。「100元4斤的黑木耳,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買到就是賺到!」商家積極吆喝著,也讓遊客對比泡開的木耳,告訴他們不同價格木耳的區別,不少遊客都是大袋大袋地買。「轉了一圈,他們這個確實物有所值,那我們就『買買買』,乾貨可以放,孩子們愛吃,那就多買點。」市民陳先生提著大兜小兜的「戰利品」,匆匆忙忙地告訴記者:「果博會上的東西都讓人放心,我要去多買點。」
據了解,此次果博會特色農副產品展區吸引了全國各地40家供貨商參展。室外展區相關負責人金麗表示,室外展區每天都像集會,也希望大家多多來「趕集」,熱熱鬧鬧又收穫滿滿。
記者 王棉 趙茜
果品消費扶貧專區
為脫貧攻堅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走進農業展覽中心的大門,記者就被果品消費扶貧專區所吸引。今年果博會立足我市果業優勢,專門設立了果品消費扶貧專區,目的是要依託我市水果產業,做到精準扶貧。
市民在品嘗和購買香椿醬。記者 王棉 攝
果品消費扶貧專區展區內既有來自巴基斯坦JAVED,也有我們運城的核桃、棗饃片、果蔬苗木等,各類扶貧特色產品也得到市民的青睞。
「今年的香椿醬賣得特別好,這兩天來買的人不少,還有不少人問。」芮城縣大王鎮的村民鄭洋向記者介紹道,他們以前都是賣新鮮香椿給小商販,量少、不易保存,而且每斤價格只能賣到0.5元~1.5元,收益也特別不好。2018年,大王鎮鎮黨委書記王旭鵬、鎮長任建勇在調研中了解這一情況後,組織大家學習種植香椿,建立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製作香椿醬,幫助農民富起來。果博會上香椿醬售賣火爆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記者 陶登肖
瀏覽更多本地新聞資訊,請登錄」運城新聞「客戶端。
長按二維碼通過圖片識別下載客戶端
歡迎登錄「運城新聞」客戶端爆料
或撥打新聞熱線:0359-223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