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別人家的孩子!九江19歲男孩SAT亞洲第一、被劍橋錄取

2021-03-20     掌中九江

原標題:真·別人家的孩子!九江19歲男孩SAT亞洲第一、被劍橋錄取

2021年初,一個19歲的中國男孩收到劍橋大學offer,今年將就讀該校數學系,為成為數學家的夢想邁出第一步。這個男孩來自九江,他的名字叫周之晨。

因為牛頓選擇劍橋

和許多學霸不同,周之晨只對一所學校——劍橋提出了申請。

眾所周知,國外大學是申請制。學生在取得高考成績之後,可以向多所大學提出申請,最後根據自己得到的offer,再決定最終的選擇。 周之晨先後參加了SAT(美國高考)和A-level(英國高考),但是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劍橋大學數學系。

SAT(美國高考) 總分1600,周之晨考了1570分,總分亞洲第一。這個成績哈佛、史丹福都可以錄取,但是他連申請都沒做。接下來的A-level(英國高考),沒有分數隻評等級,周之晨被評為A。

A-level被稱為英國高考,成績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與地區得到認可,世界名校都歡迎擁有A-Level成績優秀的學生,牛津、劍橋的熱門專業甚至只收錄A-Level成績為A的學生。

這當然很難,但在周之晨看來卻很輕鬆。因為走的理工路線,周之晨需要考數學、高階數學、物理、經濟學四門科目。 考試當中他幾乎都是提前交卷,其中高階數學提前一個小時,數學提前一個半小時。

為什麼只選擇劍橋呢?「沒什麼特別的,只是我喜歡牛頓。」可牛頓是物理學家。「我當然也喜歡物理, 但是我更喜歡數學,因為數學非常美。

數學好早有端倪

周之晨的數學天賦很早就有端倪。

在他很小的時候,周爸爸看到一篇關於數學開發大腦的文章,於是就開始給周之晨數學啟蒙。慢慢的發現他對於數字非常敏感,原本的開發大腦變成了超前學習, 在上小學前,周之晨已經學完了小學四年級奧數。

但一年級的開始,卻打了周爸爸一悶棍。「三天兩頭被老師找,說他上課不聽講。」為什麼不聽講,當然是因為都會。麻煩的是,不僅數學不聽講,閱讀能力很好的他語文照樣不聽講。

漸漸的老師們了解了情況,不再糾結於上課問題,但周爸爸仍然是學校的常客。「老師找我一般兩件事,要麼是說數學競賽得獎了,要麼是告狀說成績下滑到92,一落千丈。」

周爸爸並沒有因為孩子的天賦高就提出更高的要求,反而十分放鬆,不太干涉學習。自由的狀態下周之晨進入了初中,這時他聽課嗎?「還是不太聽。」周之晨笑笑:「一般數學課我就做作業。」

事實上那個時候他已經自學了高中課程,大量的精力被用於各種愛好。他喜歡文學、喜歡歷史、喜歡音樂,甚至一度痴迷《易經》,「還在班上算卦賺了一點零花。」

這樣自由的狀態下,周之晨的數學依然一騎絕塵。「初中數學滿分120,你一般得多少?」「最多錯一題吧,」他想了想:「不行的話就錯兩題好了。」

讓人羨慕的是,除了數學,其他科目成績也非常好。歷史、地理這些沒有在課後花過時間,但幾乎都能拿滿分,「只要上課聽了,事態的發展,地理的構造,都可以按照數學的邏輯推理出來。」以至於老師們建議以後讀文科優勢巨大。

求學新加坡更要自律

2016年對於周之晨至關重要。 這年暑假,他參加江西省赴新加坡獎學金留學選拔考試,獲得全額獎學金,10月前往新加坡入讀四年制高中。

「這是個艱難的抉擇。」周爸爸內心也十分掙扎,「既希望他能到更廣闊的天地,又擔心年齡太小。」但15歲的周之晨似乎沒有太多想法,一門心思想出去飛一飛。

周之晨在新加坡給同學們上課

新加坡的學制和國內不一樣,但也並沒有想像的輕鬆。「完全靠自己,畢竟沒有家人在身邊督促和幫助了。」

首先要過的是語言關。那個時候,英語還是周之晨的弱項。「面試的時候,考官就說了一句:到了那邊可要努點力啊。」周之晨回憶道,但他沒想到考驗來的這麼快。「前往新加坡的飛機上,空姐說話我都有點聽不太懂。」

怎麼辦呢?只能下功夫。落地開始, 周之晨每天200個單詞狂背英語。不怕別人比你聰明,就怕別人比你聰明,還比你用功。第一年放假回九江時,他已攻克聽力關,上課遊刃有餘,而且還發現空姐的口語發音有點不准哦。如今的他,對於自己英語水平評價很保守,「看文獻沒問題,這是我強項,看電影的話還差一點。」

據說智商高的人記憶力都很好。周之晨能一天200個單詞,也能7天背下《現代漢語詞典》。那是在2015年漢字聽寫大賽,他參加代表九江到南昌參賽,為了獲得好成績, 他用7天時間把《現代漢語詞典》從頭到尾背了一遍,江西電視台現場直播,引起了不小轟動。

閉著眼睛學數學

人的追求往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從前的周之晨對於數學僅僅是喜歡,到了新加坡之後, 做數學家成為他的夢想。

說到數學,周之晨開始滔滔不絕。「數學有三個研究方向,一是解決難題,二是創造理論,三是應用到其他理論, 我目標是從現有的數學中提煉精粹,從精粹中抽象出另外一門別的學科。」

宏大的目標會從生活的瑣碎處落地。在周之晨的生活中處處皆數學,哪怕是回國隔離期間,他也會想出吃飯的最優化算法,基於一個點的連線方法使得每段的範數平方和最小。

老是這樣算啊算的,會累嗎?哪怕眼睛也會累吧?「做數學不需要眼睛啊。看一眼公式,然後在心裡推導就可以了。」

「你覺得自己努力嗎?」「什麼叫努力呢?努力就是因為你沒學明白。」周之晨頓了一下: 「只要學明白了,之前的努力就是今後學習的常態。」

在周之晨眼中,數學是最美妙的學科,以他的成績完全可以選擇那些畢業後馬上有經濟回報的專業,但是他依然抱著最純粹的初心選擇了數學。

任正非說,國家的發展要靠數學物理這些基礎學科,但現在中國,認認真真學習數學物理的人卻不多。

周之晨應該是其中一個。

| 來源: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陳沽玥 圖由受訪者提供

| 責任編輯:吳雪倩

網友建議在九江這幾個地方修人行天橋,官方回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_B8T3gB9wjdwRpvefY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