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都破3了,你跑了多少?
撰文 / 小葉
編輯 / 橙橙
出品 / 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2小時54分50秒!
平均配速4分08秒!
68歲中國大爺!
01
今天7點半鳴槍的北京馬拉松,現在還在進行中。然而,跑得快的人已經跑完。比如,這個68歲的東北老大爺。他就是張民毅。
我們國內有很多跑得快的老爺子,馬拉松助手也採訪過很多位,比如黃財富,關景學等。但要說到張民毅,可能很多人就不是很熟悉了。因為這位老爺子非常低調,很少接受採訪。但接觸過他之後,你就會知道:這位真的是大爺中的大爺!
賽前的時候,張民毅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刷新pb。他之前的最好成績是今年無錫馬拉松跑出來的2小時59分。為此,他給自己制定了比賽策略:5公里20分以內,10公里39分多,然後中間配速平穩點,35公里之後快點,「中間慢,兩頭快,這是我覺得比較好的馬拉松配速。」
而北京馬拉松賽中,他還是比比賽戰略慢了點:5公里用時20分31秒,階段配速4分07秒;10公里用時41分45秒,階段配速4分15秒;15公里用時1小時02分25秒,階段配速4分08秒;20公里用時1小時23分10秒,階段配速4分09秒;25公里用時1小時43分48秒,階段配速4分08秒;30公里用時2小時04分29秒,階段配速4分09秒;35公里用時2小時24分29秒,階段配速4分06秒;40公里用時2小時45分44秒,階段配速4分10秒。
最終,張老爺子用時2小時54分50秒跑完了此次北馬,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年齡組第一了。
你可能會說,老爺子這麼能跑,年輕的時候,一定練過吧?其實不是,他可以說是個徹頭徹尾的業餘馬拉松跑者,而且重新跑步也不過2年時間。
1951年11月11日,張民毅出生於瀋陽。小的時候,他並沒發現自己有所謂的跑步天賦。下鄉回來之後,他被分配到學校當司機,就開始頻繁參加單位的運動會。當時,在學校,他幾乎壟斷了800米、1500米、3000米的金牌,「次次都拿第一,那時候才發現自己跑得挺快的。」
不過,1976年之後,他就有了新的愛好:踢足球、打冰球、滑雪。再沒參加過單位的運動會,也再沒跑過步。
1999年,48歲的張民毅中年發福,168的個兒,體重達到了160斤。為了減肥,他又重新跑了起來。但這時候的他,已經不復往年的少年風采。跑個3公里,就喘得不行,只能慢慢跑。「我就是從1999年5月1日開始,一天跑3公里,開始減肥。」通過跑步,他把體重穩定在了120斤以內。
而後,他並沒有把跑步當成一個習慣去堅持,只是偶爾跑一跑。反而對輪滑、踢鍵子格外感興趣,玩得也特別好。
2015年,張民毅稀里糊塗地跟別人一起報名了瀋陽馬拉松的半程項目,當時他都沒跑過10公里以上的距離。然而,就是這樣,64歲的他還是跑出了1小時32分的成績。
隨便一跑就是1小時32分,這位大爺真是有天賦。但這次之後,他並沒喜歡上馬拉松,因為他跑完之後吐了,「應該是補給不到位吧,那時候就啥也不知道。」
02
說起正經跑馬拉松,那還是近2年的事情。
2017年,兩場大病侵襲了張民毅。前後一個月的時間,他先後做了胃部腫瘤手術和腎上腺手術,身體極度虛弱。「當時覺得再這樣下去,身體肯定就完蛋了,所以我又把跑步拾起來了。」
2017年6月,張民毅正式開始系統跑步。雖然是東北人,但唯一的女兒長居上海,所以他基本上也呆在上海,所以就跟著一幫年輕人開始訓練,「基本上都是在莘體、華理體育場訓練。」
當時60多歲的老張,畢竟歲數還是大,恢復起來還是慢,而且做過手術,跑得快點就身體發虛,所以起步的時候都是走,「走1公里、2公里,慢慢加到4、5公里。到11月份,就能跑長點的距離了。」
2017年末,他跟著其他跑友,報名了無錫馬拉松半程。「當時就是報著玩的,沒想到還中籤了。」更令他沒想到的是,他居然還跑出了1小時27分的成績,直接破了130,「當時大家都對我說,我非常有潛力。」
從無錫回來之後,他打算報名秦皇島馬拉松,「秦皇島老將多,而且有年齡組獎金,很適合我們老年人跑。」遺憾的是,秦皇島沒有半程,老張一咬牙,算了報個全程吧。
報名之後,整個4月,他就開始加量,開始跑長距離,他的長距離都是40公里。「第一次跑長距離,是去外灘,到36公里就跑不動了,走下來的。下來之後,整個人累慘了。」
雖然很累,但老張不想放棄。他只休息了一天,就又去跑40公里了。「還是累。但我就這麼堅持了半個月,過了疲勞期,就好了。」就這樣,三天一個長距離,每次長距離都是40公里,老張4月份的跑量居然一下子達到了600公里。「就這樣把我的耐力整上來了。」
雖然半馬成績那麼好,練得也這麼刻苦,但老張還是很保守的。「我覺得破330,就滿意了。」但他在瀋陽的跑友,卻比較看好他。他們之前互相打賭,說看老張能不能破320。「就為我,還打賭呢,我當時不知道,跑完之後才知道的。」
結果,秦皇島馬拉松當天,老張一下子跑進了320,跑出了319的好成績。「跑進了320之後,我一看,我咋還這麼厲害呢?之後就練得更猛了。」
說到做到。從去年夏天開始,老張就跟著一幫年輕人練了起來:
周一:休息;
周二:間歇跑,倒金字塔——54321,對應配速分別是355-350-345-340-335;
周三:節奏跑,華東理工大學,14-18公里,配速410-420;
周四:有氧跑,看具體情況;
周五:放鬆跑;
周六:小強度跑,12-14公里,配速415;
周日:長距離35公里以上,配速520。
這樣練下來,老張進步也是飛快。
2018年北京馬拉松,3小時13分,年齡組第一;
2019無錫馬拉松,破3,2小時59分;
2019上海半程馬拉松,1小時24分34分,半程pb;
2019梅河口半程馬拉松,1小時24分23秒,兩次半程馬拉松都跑進125,堪稱年齡組第一人。
而這次北京馬拉松,老張再次刷新pb,全馬成績提高到了2小時54分。不得不說,真是潛力無限啊。
每次都能大幅pb,老張的秘訣是什麼呢?「我參加比賽非常少,全程基本上一年2個。比賽太多,訓練不到位,成績就容易不穩定,就容易跑崩。」老張覺得,應該多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訓練上,而不是舟車勞頓去比賽。
雖然練得狠,但最主要的是,老張真的是非常有天賦,「大家都說我是奇人,都說我是特殊材質造成的,就沒遇見過我這樣的人。」
確實如此,在某些程度上來看,老張確實是奇人。他在做完兩次手術之後,就決定不再吃藥,「我這個人比較剛,我就不相信藥,就不吃藥。」
他都是通過規律作息、堅持運動來調整自己的身體,「我感覺自己現在的身體機能特別好,從來不感冒。一般我這樣的情況很少,醫生和病友都說我比較神奇。」
03
很多人也許會說,都這麼老了,不幹點正經事,一天天跑這麼快,拚命幹嘛呢?
老張也經常聽到這種問題,他說:「人與人是不一樣的。有些老人慢走腳也疼,有些老人跑得飛快也沒事,比如我。每個人身體條件不一樣,不能一刀切去類比。比如我買那個耐克小粉鞋,你沒那個速度,你就駕馭不了。不要模仿我,也別勸我,我也不和你們玩,我和年輕人玩,人家都不拿我當老爺子看。」
老張覺得,自己有條件有實力,為啥不練呢?「人老了,就圖個高興,圖個酣暢淋漓!」
老張之所以這麼堅持跑步,是因為不管是身體還是心靈,他從跑步中得到了好處。
跑步讓他的身體一級棒。
早上心跳還是43下(很多年輕人都沒這樣的心肺水平),好久沒生過病,狀態特別好,「有這樣的身體,我就不會給孩子們拖後腿,自己就可以照顧自己。」
跑步讓他的靈魂很充實。
老張表示,人一老,就特別容易感到孤獨,所以有自己的愛好很重要,不管那個愛好是跑步還是踢鍵子,抑或是廣場舞。「我現在每天早上4點半開始跑步,一個人跑挺孤獨的。但這種孤獨讓我覺得充實、幸福,因為到我這個年紀,還為了一個目標而奮鬥,而不是一個廢人。」
確實,和老張聊天,小編也感覺到他鬥志昂揚,身上沒有老年人的暮氣沉沉。在小編身邊,很多老人給予的愛都太苦了,整天圍著孩子、圍著孫子轉,眼巴巴地等著兒女來看望自己。渴望得到愛,這當然沒錯。但最主要的是,老人也應該有自己的娛樂和愛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孩子來看我我開心,不來看我我自己也過得很充實。這才是正常的生活。
「跑步就是我的愛好,讓我感到充實,不用整天圍在孩子身邊添堵,我很舒服。」老張的思想還是很超前的。他有一個女兒,在上海工作,看他平時跑步這麼開心,也很支持他。
事實上,不僅是老人,作為愛人,朋友,孩子,不管是哪種角色,哪種人,都應該是獨立健康的,有自己的事做,有自己的愛好要堅持。人需要別人的愛,更需要自己給自己的愛。愛別人之前,先學會愛自己。
「跑步,就是自己愛自己的一個過程,對我們老年人來說,尤其如此。」老張由衷地感嘆。
在老張身邊,有這麼一大波老年人。不管是黃財富,還是關景學,都是這樣「廉頗不老」的典範。
去年,在山東泰安舉辦的第18屆全國老將運動會上,老張報名了1500米、5000米和萬米,和黃財富、關景學等同場競技。最終,他以1500米5分08秒、5000米19分17秒以及10000米39分20秒,拿到了三個65歲以上年齡組第一。
今年,11月22日至24日,江蘇省如皋市,這批萬米能跑進40分鐘的老將又要來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互動:你今年多少歲?今天北京馬拉松或者其他馬拉松跑了多少?歡迎留言,留言最勵志的那位,我們將送一件跑步裝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