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糖尿病先進技術與治療大會:盤點全球血糖管理新熱點

2020-03-07     糖尿病同伴

轉自《國際糖尿病》,原標題:全球血糖管理新熱點,盡在ATTD 2020

作為全球範圍內最有學術影響力的糖尿病技術盛會,第13屆糖尿病先進技術與治療大會(ATTD 2020)近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辦。我們感動於國內臨床醫護持續奮戰在抗「疫」一線,隔離病毒不隔離關注,我們連線海外進行持續報道,以期給廣大讀者帶來全球血糖管理新熱點,了解全球學術新動態。

大會學術交流中關於新技術和新指標的熱點不斷,共計有超過40篇大會海報聚焦在血糖監測新技術——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FGM)和血糖管理新指標——葡萄糖目標範圍內時間(Time in Range,TIR),其研究熱度可見一斑。


  • 網羅過去一年,全球研究者關於持續葡萄糖監測技術有哪些奇思妙想?
    • TIR與HbA1c相關度是否被進一步驗證?
    • 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是否能帶來改善患者糖尿病併發症和社會經濟學效應的雙重獲益?
    • 掃描式葡萄糖技術在特殊人群是否帶來額外獲益?


    本篇將就這些熱點話題,給大家一一追蹤呈現。

    研究熱點速遞

    個體化的TIR帶來更精準的預估HbA1c

    • 一項國際糖尿病閉環研究試驗[1]入組168例T1DM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第3和第6個月的HbA1c,依據每日TIR對血紅蛋白的糖基化和清除建模。一半患者使用人群模型,然後對使用患者第1次HbA1c來進行個體化建模,發現使用個體化模型的糖基化的平均誤差絕對值從0.43%降至0.25%,平均相對誤差絕對值從6.1%降至3.56%,相關性R值從0.77增至0.93。研究者認為,TIR提供了高精度的HbA1c評估,因此在研究和臨床實踐中是HbA1c的可行替代選擇。



    持續葡萄糖監測技術帶來更多臨床獲益

    1

    使用掃描式葡萄糖監測系統改善患者HbA1c


    從證據走向實踐,掃描式葡萄糖監測這項新技術已在全球廣泛應用,此次大會連續發表多個國家的重磅真實世界數據,不斷堅實的驗證該項新技術的在全球的實踐使用。


    • 瑞典國家糖尿病研究中心開展了一項隊列研究[2],對39,554例18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使用瞬感前後6個月的HbA1c進行比較,使用FGM 3~9個月後HbA1c顯著下降。尤其對於首次使用的人群,T1DM患者HbA1c下降0.44%,T2DM患者下降0.67%。可見,使用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有助於改善T1DM或T2DM患者的HbA1c控制水平。



    • 德國一項回顧性真實世界研究[3]入組131例T1DM和176例T2DM成人患者,發現採用胰島素治療者初始使用FGM後的3個月出現HbA1c下降,T1DM患者平均下降-0.75%±0.15%(P<0.001),T2DM患者平均下降-0.52%±0.11%(P<0.001)。尤其對於基線HbA1c>7.5%的T1DM患者,HbA1c平均下降-1.36%±0.34%,T2DM患者則平均下降-1.16%±0.38%(P<0.001)。該研究顯示,使用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3個月後患者HbA1c明顯下降,且平穩超過12個月。



    • 無獨有偶,一項研究[4]入組101例年齡>16歲的T1DM患者,均存在低血糖風險[1周>4次低血糖事件,1次嚴重低血糖事件,1天>6次自我血糖監測(SMBG)]的研究發現:由3名糖尿病教育護士組成2組,教育患者如何使用FGM,之後分別在3、6和12月記錄其如何使用FGM和血糖數據如低血糖發生率及生活質量。結果發現,患者血糖監測滿意度提高,生活質量輕度升高。在6個月時,嚴重低血糖事件減少,HbA1c改善,TIR增加。
    • 此外,西班牙一項研究[5]結論同樣顯示,從糖尿病門診納入35例年齡>18歲的T1DM患者,65.7%為男性,平均年齡48歲,糖尿病病程23年,94.3%使用MDI,5.7%使用胰島素泵。6個月後,低血糖中位時間減少23.5%,血糖變異性下降4.1%。結論認為,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有助於T1DM患者血糖控制。

    2

    DCCT/EDIC研究數據顯示,在老年T1DM患者中需要關注並重視降低餐後高血糖和夜間低血糖


    • 765例參與DCCT/EDIC研究的患者,盲法佩戴瞬感至少6.5天(平均11.9±1.9天),這些患者平均年齡58.9歲,53%為男性患者,糖尿病病程36.8±4.9年,HbA1c 7.8%±1.2%,日間平均血糖173.1±38.6 mg/dl,CV 42.6%±7.5%,TIR 51.4%±14.8%,TBR<70 mg/dl為8.2%±7.3%,TBR<54 mg/dl為3.5%±4.6%,TAR>180 mg/dl為40.4%±18.1%;夜間平均血糖更低159.3±43.1 mg/dl,CV 43%±11.3%,TIR 51.7%±17.5%,TBR(<70 mg/dl)為13.1%±12.9%,TBR(<54 mg/dl)為7.2%±9.3%,通過換算平均HbA1c日間和夜間分別7.9%和6.9%。結論顯示,在老年T1DM患者中需要關注並重視降低餐後高血糖和夜間低血糖,而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無疑給此類人群的血糖監測帶來了便利[6]。

    3

    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可以改善T1DM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治療滿意度


    • 一項為期12周的前瞻性研究[7]納入33例年齡14~21歲的T1DM患者,其中10例使用胰島素泵治療,23例使用每日多次胰島素注射(MDI)治療,均採用傳統指血監測。基線時,所有患者都在指導下佩戴FGM。12周後對患者進行糖尿病治療滿意問卷(DTSQ)和WHO-5幸福指數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與基線相比,12周時,患者DTSQ所有項目和和WHO-5幸福指數均顯著改善(P均<0.001)。DTSQ總分從基線時的平均14.4±6.5分增至12周後的32.1±1.8分。WHO-5幸福指數從基線時的45.1%增至12周後的93.6%(P<0.001)。因此,對於使用胰島素泵或MDI的患者,與指血監測相比,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可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和幸福感。


    • 一項葡萄牙真實世界的研究[8]納入41例T1DM患者(61%女性,平均年齡42.8±12.1歲,糖尿病病程1~53年,平均HbA1c 7.6%±1.2%)和23例對照者(52%女性,平均年齡42.8±16.1歲,糖尿病病程1~40年,平均HbA1c 7.1%±0.7%)。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T1DM患者使用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 6個月後,生活質量評分EsDQUOL顯著改善。

    4

    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改善患者健康狀況,改善糖尿病併發症和社會經濟學效應


    • 一項荷蘭前瞻性全國註冊研究[9]納入1365例糖尿病患者(5%男性,平均年齡46歲,77% T1DM患者,16% T2DM患者),使用FGM 12個月後,HbA1c從8%下降到7.6%。尤其基線HbA1c>8.6%的患者HbA1c下降更明顯,達到-3%。精神評分量表——歐洲五維健康量表(EQ-5D)、EQ直觀模擬標尺(EQ-VAS)和健康調查12條簡表第2版(SF-12v2)精神評分分別平均改善0.03、4.4和3.3。絕大多數患者自我報告預後指標好轉,6個月內工作缺勤率和年度因糖尿病入院率顯著下降,分別從18.5%和13.7%降至7.7%和2.3%。
    • 更引人注意的是,今年還發布了一項回顧性觀察研究[10],發現使用持續葡萄糖監測技術可以降低患者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發生,包括那些平時監測指血糖少的患者(一天少於4次指血監測)。統計納入7648例T1DM患者,急性併發症從0.37起事件/患者-年降到0.15起事件/患者-年,其中4211例既往一天測血糖<4次的患者,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從0.43起事件/患者-年降到0.18起事件/患者-年。1129例T2DM患者急性併發症從0.23起事件/患者-年降至0.1起事件/患者-年,其中836例既往一天測血糖<4次的患者從0.22起事件/患者-年減到0.11起事件/患者-年,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01)。



    特定人群的使用經驗


    1

    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在T1DM年輕患者的經驗分享


    • 一項入組67例T1DM患者的橫斷面研究[11],患者年齡在13~19歲,至少使用FGM監測血糖6個月,結果顯示:95.5%的受試者強烈贊同FGM比指血痛感輕微;94%強烈同意FGM傳感器便於佩戴;47.8%強烈同意FGM傳感器隱蔽性好,不會引人注意;70.1%稱佩戴期間不會造成任何皮下不適;80.6%稱掃描不會被人發現;89.6%感到日常活動不受影響;91%強烈同意FGM傳感器與其生活方式非常匹配;89.6%稱讀數過程不打擾日常生活;76.1%非常想與他人分享FGM使用經驗。因此,該研究證實,T1DM年輕患者對FGM的接受度非常高。


    2

    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在T1DM患者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中的觀察研究


    • 不同運動對T1DM患者血糖穩態的影響一直缺乏量化研究。一項對6例男性(平均年齡36.7±6.1歲,BMI 25.1±1.8 kg/㎡)使用彈力帶進行每周3次HIIT研究[12]發現,在運動前2周(基線)、開始HIIT的頭2周(初期)及12周運動後(終期),患者的TIR值無顯著下降,低血糖時間無顯著變化,證實該HIIT研究的安全性。



    總結


    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作為近年來糖尿病領域的黑科技,被業內人士譽為血糖監測領域的「Game changer」。從技術的疊代,性能的提升到引發學術界關注熱潮的TIR,直至患者血糖改善、高、低血糖減少等臨床獲益的實現,一路碩果纍纍,今年的ATTD上更是呈現井噴之勢,足以見得對該項技術的認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在疫情和感染防控的雙重背景之下,醫療操作必須更加嚴格規範,最大限度的保障臨床醫護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減少交叉感染風險,掃描式葡萄糖監測技術體現出諸多優勢:降低醫護人員的血糖監測工作量,減少血液及體液暴露風險,兼顧血糖監測管理和感染防控的雙重需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QgpxHAB3uTiws8Kjy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