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已初冬,耒陽市餘慶街道辦事處同仁村一個蔬菜大棚里,綠油油的草莓長勢喜人,盛開著白色的花朵,偶爾還能見到幾顆早熟的草莓,像紅寶石鑲嵌其中。
大棚的主人叫鍾智慧,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說起她的大棚、她的草莓,鍾智慧的眼裡就放出光芒。她說,能有今天,要感謝省紀委脫貧攻堅常態化聯點督查組。
鍾智慧為什麼要感謝省紀委脫貧攻堅常態化聯點督查組呢?故事還要從今年6月12日的一次督查說起。
那天11點多,耒陽市財政局駐同仁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章華正在村委會開會,突然接到一個村民電話,說有幾個幹部模樣的人正在村裡走訪調查貧困戶。
章華有點納悶,臨近中午,三十多度的高溫,事先又沒接到通知,會是哪裡的督查組呢?放下電話,章華就趕了過去。
一見面,章華才知來的是省紀委脫貧攻堅聯點督查組的一個小分隊。對於省紀委這個督查組,章華並不陌生,今年4月就來耒陽督查過一次,那次共查出33個問題。反饋會議上,督查組通報問題不留絲毫情面,並且限期整改,問題一個不能落,時間一天不能拖。全市各個扶貧工作隊都感到壓力山大。私下裡,扶貧工作隊都把這個督查組稱之為「鐵包公」。現在「鐵包公」來了,章華的心不禁懸了起來。
看到隊員們汗流浹背,章華邀請隊員們先到村部休息下。朱耀清說:「不休息了,我們到貧困戶鍾智慧家再看看。」
來的路上,督查組在查看貧困戶名冊時,就有了疑問:37歲的年紀,四肢健全,怎麼就成了貧困戶呢?是村幹部優親厚友?還是弄虛作假?抑或是另有隱情?
帶著這些疑問來到鍾智慧家,當看到破舊的房子、簡陋的擺設,特別是鍾智慧那因常年患病而烏黑的面孔,督查組同志心裡有些沉重。
一聊,才知道鍾智慧20多歲就患上尿毒症,至今沒有嫁人,十多年來治病花了家裡好幾十萬。現在每個禮拜還要到縣城醫院做兩到三次血透。
聊及收入來源,鍾智慧說,因為經常要血透,也不敢到外地打工,只能在家裡弄了個簡單的大棚,種點蔬菜和糧食換點錢,一年收入非常有限。不過,自己正準備增加一個大棚,種植草莓,這樣收益更高些。
看到這個被病魔折磨了十多年的女人並沒有消沉,還有勞動致富的鬥志。督查組的同志眼前一亮,連說幾個好字。
督查組人員悄悄地對章華說:「鍾智慧是個很有志氣的女人,我們要精準幫扶,資金上你們想辦法,技術上我來想辦法。」
「到她的大棚看看吧。」督查組還要眼見為實。
來到她的大棚,裡面的菜苗嬌嫩欲滴,讓人眼前一亮。章華指著不遠處的冬瓜說,「智慧的冬瓜是在大棚里培育的苗,比別人的要早半個月。」
督查組隨後來到冬瓜地,看到一個個胖墩墩的冬瓜快有十來斤了,而隔壁地里的冬瓜才拳頭大。
「搶在時令之前上市,就能多賺幾角錢一斤。」鍾智慧憨笑著說。
臨走時,聯點督察組成員朱耀清又把章華叫到一邊說:「今天晚上就和村幹部商量,如何幫助鍾智慧把草莓大棚建起來,今年冬天一定要吃上她種的草莓。」
幾天之後,鍾智慧收到一個來自長沙的快遞,拆開一看,裡面是四本關於草莓種植的書籍。
原來朱耀清回到長沙之後,馬上聯繫了湖南農業大學的專家,諮詢種植草莓的相關事宜,專家給他開了書單。他跑了三個書店把書買齊,用快遞把書寄了出去。
撫摸著這幾本沉甸甸的書,鍾智慧內心升起一股暖流,眼眶濕潤起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竟然還記掛自己的事。
在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的幫助下,一個月之後,一個面積近一畝的大棚順利建好,鍾智慧還可拿到一萬元獎補資金。大棚建好之後,鍾智慧白天撲在大棚里,按照書上的指導播種、施肥、除草、殺蟲,晚上就繼續看書學習。
如今,鍾智慧已順利脫貧,她有一個心愿:一個多月之後,草莓成熟上市之時,那位遠在長沙的「親人」能夠來嘗嘗自己的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