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晚上,在C爸的助攻下,老母親終於可以暫停一晚「一拖二的雞飛狗跳」,CC扔給爹,我安心哄著DD早早睡下了。
好不容易得來自己獨享大好時光的機會,就因為忙裡偷閒,刷了個朋友圈,點了個贊,給「破壞」了。
大學時候的好朋友,在朋友圈發了張自己女兒張著嘴睡覺的可愛照片,結果有個朋友「不識趣」的評論了一句「你家娃怎麼張嘴睡覺,看看是不是口呼吸啊!要注意了!」
因為關係到娃,儘管僅僅只是一條評論,也讓她緊張了起來,見我點了個贊還沒睡,趕緊讓我問問C爸,有啥影響。
於是,就催了C爸這篇,也前來給各位雲閨蜜,提個醒!
一
長期口呼吸危害,是很大的!
1、長時間用口呼吸,人會慢慢變醜
很多人一聽睡覺的姿勢還能影響面容?這一定謠言,但不幸的是,大量臨床案例證明了這個事實。
來看看英國的這對親姐妹,小時候兩姐妹都喜歡用口呼吸,當時她們長這樣。
後來,妹妹7歲時聽從醫生的建議,改用鼻子呼吸了,8歲的姐姐仍然堅持之前的習慣。
3年後,出現了天差地別的變化:
妹妹明顯比姐姐顏值要高,側臉很好看,而姐姐的下巴是往後縮的,需要用力把嘴巴閉上。
再看看這組照片:
同一個人不同年齡的外貌,6歲時因為口呼吸習慣嚴重,沒有及時得到治療,9歲的她, 小小年紀就擁有一口齙牙。
還有這組照片:
小男孩因為長期張口呼吸,從10歲到17歲,7年的時間,導致他面部嚴重變形。
有多項臨床研究表明,口呼吸確實會影響人體面部的正常發育。
最常見的就是腺樣體面容:導致孩子頜骨變長,牙齒咬合不整齊,嘴巴凸起,上嘴唇變厚,顎骨弓起變高導致面容改變。
也就是說,如果長期口呼吸,基本上就是奔著丑的方向去了。
2、牙周病、口臭、蛀牙
口腔本身是消化器官,而讓它強行代理呼吸功能, 就會直接削弱甚至危害消化器官的功能。
正常情況下,睡覺的時候嘴巴是閉著的,那麼唾液就會在嘴裡滅菌,嘴巴張著的話,會造成口腔長期乾燥,空氣的細菌就會在口腔里滋生,從而帶來口臭、蛀牙等問題。
3、下呼吸道感染後更麻煩
正常的呼吸是先經過上呼吸道,再進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的鼻腔會對空氣 加溫加濕,並過濾一部分細菌、病毒、甲醛、臭氧、 空氣中的粉塵和微小顆粒。
但口呼吸,等於直接開閘放氣, 讓空氣夾帶各種「私貨」直接湧入喉嚨,等於減少了一道呼吸保護屏障,容易增加 下呼吸道的感染和炎症,治療起來也更容易反覆。
4、還可能影響生長發育
當人體進入深度睡眠時,肌肉是完全放鬆的,氣道周圍的肌肉也會放鬆。
我們都知道氣道是一個狹窄的空間,如果口呼吸是病理性(比如腺樣體肥大),那麼肥大的腺樣體就可能阻塞氣道。
一旦氣道被阻塞了,呼吸受阻、出現憋氣感, 大腦必須從深度睡眠中反彈進入一個淺睡眠階段,從而恢復呼吸。
但深度睡眠總是被這樣打斷,就會影響生長發育。
咱們之前寫過,只有深度睡眠狀態下,人體生長激素(HGH)才會釋放,一旦深度睡眠被打斷,HGH就會停止分泌。
HGH不足就會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和骨骼生長。
另外,深度睡眠不足的孩子, 因為腎上腺素的作用會極度活躍,往往會影響到學習,因為他們的大腦和身體在這種受損、深度睡眠不足的狀態下並沒有達到最佳狀態。
所以如果發現寶寶口呼吸,一定不要大意。
二
張著嘴就是口呼吸嗎?怎麼判斷?
雖然口呼吸確實是大問題,但C爸需要說明的是, 不是所有的口呼吸都預示疾病,也不是張著嘴睡覺就是口呼吸。
有些孩子可能是感冒、鼻塞等不能正常的鼻呼吸,有些可能因為睡眠姿勢不對,也有些則是因為習慣。
C媽朋友家的孩子,就是因為睡覺姿勢不對導致的張著嘴呼吸,第二天調整了睡姿就沒事了,虛驚一場。
如果你的孩子張著嘴睡覺,大家可趁著娃睡著,用下面這幾個方法判斷。
1、霧鏡測試法
可以取一面鏡子,依次放在娃的鼻子下方、嘴巴下方,看看鏡子上有沒有霧氣:
若鼻子下方產生的霧氣面積更大,則是鼻子呼吸;
若嘴巴下方產生的霧氣面積更大,則是嘴巴呼吸;
2、紙條測試法
取一段棉絮或者是衛生紙搓成細軟的紙條,依次放在嘴巴前面和鼻孔前面,儘可能貼近,看是否飄動。
若鼻孔前棉絮/紙條飄動得厲害,則是鼻子呼吸;
若嘴巴前棉絮/紙條飄動得厲害,則是嘴巴呼吸;
3、閉唇測試法
娃睡著後,可以手動將娃的嘴巴閉上,持續幾分鐘,看娃有沒有因為這一舉動掙扎。
- 若掙扎,則說明阻斷了通氣渠道,是用嘴巴呼吸的;
- 若依舊睡得平穩,則可能是鼻子呼吸,張著嘴只是暫時性的。
三
孩子為什麼口呼吸?問題嚴重嗎?怎麼糾正和治療?
當然,以上幾個建議只是簡單的家庭自測,不能因此就下定論了,如果懷疑,具體診斷和治療還需要專業醫生。
C爸就給大家說說幾種常見的原因,也讓大家有個心理方向。
口呼吸一般分為鼻源性口呼吸和習慣性口呼吸。
鼻源性口呼吸常見的原因有:
1、腺樣體肥大OR扁桃體肥大
這個是引起孩子長期口呼吸最常見的原因。
腺樣體又叫咽扁桃體,和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扁桃體,也算是難兄難弟啦。
鼻咽部炎症或鼻腔、扁桃體炎症波及鼻咽部擔負刺激腺樣體發生病理性增生肥大,並引起相應症狀的疾病,稱為腺樣體肥大。
當兒童腺樣體肥大堵塞後鼻孔上部50%時,會直接造成過鼻內瓣膜區氣流屏障破壞, 產生鼻塞而引起口呼吸。
但腺樣體肥大用肉眼很難看出來的,需要通過鼻鏡或拍X光來確診。
一般來說腺樣體肥大的孩子還有鼻塞,睡覺通氣不暢、打呼嚕、張口呼吸等症狀,而且這些症狀極易誘發鼻竇炎、中耳炎、呼吸道感染以及腺樣體面容。
一說到肥大,人們肯定就聯想到了手術,那需不需要做手術呢?
一般需要通過檢查了解一下肥厚的程度和堵塞的情況。
如果不嚴重,可以保守觀察;如果堵塞嚴重,影響睡眠,手術指征已經很明確,那除了手術沒有更好辦法的話也不用猶豫。
具體還是需要根據診療結果,與醫生進行協商,做好利弊分析。
美國兒科學會給出的以下情況要考慮手術治療的建議是:
重大的腺樣體或扁桃體引起了呼吸困難(這有可能引起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 扁桃體過於腫大而導致孩子無法正常吞咽;
- 腫大的腺樣體使孩子呼吸時非常不適,嚴重時候改變說話方式,甚至有可能影響面部的正常發育;
- 孩子每年都出現多次嚴重的咽喉疼痛;
- 下頜下淋巴結腫大,觸 痛至少持續6個月,抗生素治療後效果不明顯。
2、鼻炎、鼻竇炎
前面說了,鼻子是呼吸器官,之所以要啟動消化器官來代替呼吸。
那可能有種情況就是鼻腔堵塞了,只能依靠另一個「門口」來完成這項任務。
所以,鼻炎、鼻竇炎的問題優先解決,口呼吸才能改善。
3、過度肥胖
過於胖的娃,脂肪可不止會堆積在肚子上。寶寶氣管、舌頭周圍都會堆積脂肪, 這樣就很有可能造成氣管狹窄。
呼出的氣體,沒法從一個「出口」出,程度嚴重時會導致口呼吸。
這就需要給孩子適合當減減肥了。
這幾種是常見的引起鼻源性口呼吸的原因,怎麼進行治療就要交給專科醫生了。
習慣性口呼吸常見的原因則有:喂養不當、吮手指、含奶嘴睡覺、咬被角、托腮等。
而這些個人習慣也有可能是出現病變後逐漸養成的,也要格外注意。
如果經過治療鼻呼吸的通道打開了,順暢了,但長時間口呼吸已經成了習慣,或者本身就沒有其他病理性原因,只是習慣性口呼吸問題,一時半會兒不好改過來,這幾個方法可以試用一下。
日常生活中如何糾正口呼吸:
1、閉口呼吸訓練
在平時,白天可以讓孩子聯繫,有意識地把嘴巴閉上,嘗試用鼻子呼吸。
這樣,習慣了鼻子呼吸,晚上也就成為自然了。
2、唇肌功能訓練
對於已經適應張口呼吸的唇部肌肉,我可以通過訓練來活躍一下其他的功能。
小孩子可以進行抿嘴訓練,或者來點趣味性的,玩些吹肥皂泡、吹紙青蛙、吹海洋球等遊戲;
大點的孩子,可以學習吹口琴或管樂器等訓練。
3、把嘴巴粘住
如果平常的訓練方法不是很管用的話,還可以來點略微「暴力」的,可以用粘性比較溫和的唇貼把嘴巴黏住,這樣孩子就不得不用鼻子呼吸了。
當然這個方法適用於沒有鼻腔疾病或經過治療鼻腔恢復通暢的孩子。
C爸說:
關於口呼吸,今天就了解到這兒,還是老目的,讓各位心裡都有個底,在平常也留意些。
關於治療肯定是要專業醫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娃有這種情況的,格外注意下,沒有的就當作醫學知識儲備了,省得真遇到抓瞎,著急。
口呼吸不是什麼大事,但也不是小事,如果確診有類似的情況,請及時治療。
畢竟各家的小朋友都是小仙女、小仙男,誰還不在乎顏值呢?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兒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