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圖片來源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顧曉虹
01
家庭教育的負面清單
小編和大家聊過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並且用了很多案例和數據來論證。
有些觀點引起了家長的共鳴,有些方法被吐槽缺乏實操性。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育兒方法能夠幫助孩子走向成功,獲得人生的幸福。
但在現實中,大部分父母雖然聽取了專家的指導,參照了科學的方法,可他們的家庭教育終究失敗了: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對作業不上心,總和家長對著干,他們甚至養成了愛撒謊、講髒話的壞習慣,這些痛點一直纏繞著父母,仿佛永恆地無法解脫。
所以,今天想和家長聊一聊家庭教育的負面清單,聊一聊那些社會新聞里那疑似由於家庭教育導致的悲劇案例。
圖片來源網絡
為什麼需要列舉負面案例呢?
家庭教育的道理很簡單,簡單到大家都拿它當「大道理」、「空道理」,就是因為少了具體例子的支撐,而負面的例子會更易引起重視。
我的目的不是博人眼球或是製造焦慮,我希望通過對這些事件的復盤、分析和研究,通過對導致家庭教育失敗的諸多原因進行分類、歸納和排列,通過逆向地分析與思考,讓家長更清楚地對照自己的育兒理念,更明確地檢查自己的育兒方式。
當我向你們描述了什麼是失敗的家庭教育,你才能慢慢發現它成功的樣子。
就像有句諺語說的: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什麼地方,那我就不去那裡了。
02
失敗的情感教育
行為主義創始人華生有句名言:「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不用考慮他們的天賦、能力、傾向和種族,我可以把他們訓練成任何一種類型的人——醫生、律師、商人、乞丐或是小偷。」
由他的環境決定論所衍生的哭聲免疫訓練法、延遲滿足訓練法曾經風靡一時,但結果這一代的美國孩子成年後,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包括華生自己的兒子也在三十多歲時自殺身亡。
孩子在童年缺乏情感的依賴,會導致他成年後無法與人正常的情緒溝通,或建立長期穩定的情感連接,而這些恰恰是融入社會所需要的情感基礎。
父母的疏遠,讓孩子學會冷漠;
父母的挑剔,讓孩子學會刻薄;
父母的打罵,讓孩子變得暴躁;
父母的諷刺,讓孩子變得自卑;
03
失敗的品格教育
美國有個連續研究了200年的教育案例。追蹤兩個家族8代人的教育對比:
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學家嘉納塞·愛德華。在他的八代子孫中共出了1位副總統、1位外交官、13位大學院長、103位大學教授、60位醫生、20多個議員…….在長達兩個世紀中,競沒有一人被關、被捕、被判刑的。
另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紐約州的馬克斯·菜克,他是個臭名昭著的賭棍加酒鬼,開設賭館。在他們八代子孫中有7個殺人犯、65個盜竊犯、324個乞丐、因飲酒導致殘疾的多達400多人。
馬克斯·菜克的家庭教育錯在哪裡?
他錯在言傳身教地傳遞給他的孩子一種危險的價值觀:
暴怒、暴飲、暴食、偷懶、貪婪、自私都是被允許的。
什麼是非對錯,什麼紀律原則,都是可以突破底線的。
他的孩子從小沒有接受過那些普世的價值觀:感恩、誠信、負責,所以也就無從分辨是非對錯,什麼是紀律、原則和底限。
圖片來源網絡
04
失敗的認知教育
一份美國常青藤盟校的數據顯示,進入哈佛、耶魯、哥倫比亞等14所名牌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輟學率為25%。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托福100多分的學生,根本沒有能力接受全英文的授課。
村上村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里描述他學英文的情形:
我高中念到一半時,開始閱讀英文原版小說。倒不是特別擅長英語,只是一心想通過原文閱讀小說,或者是想讀尚未譯成日文的小說,於是跑到神戶港旁邊的舊書店裡,把按堆論價的英文簡裝本小說買回來,也不管看不看得懂,一本又一本貪得無厭地亂讀一通。大概最初是始於好奇心,然後就慢慢「習以為常」了,或者說對閱讀外文書不再有牴觸了。
然而要問英語考試成績是否有所提高,那倒沒有,英語成績照舊不見起色。
怎麼回事呢?我當時曾經冥思苦想過。英語成績比我好的同學要多少有多少,可是在我看來,他們當中大概沒有人能把一本英文書從頭讀到尾。然而我卻能順順噹噹開開心心地讀完它。為什麼我的英語成績依舊還是不怎麼樣呢?左思右想,我終於找到了獨家答案:日本的高中英語課程,並不以教學生掌握靈活實用的英語為目的。
那又是以什麼為目的呢?在大學的入學考試中英語拿個高分,差不多就是唯一的目的。能夠看英文書,可以跟外國人進行日常會話,至少對我就讀的那所公立學校的英語老師來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瑣事——即便不說是「多餘的閒事」。
被詬病的應試教育,錯不在於灌輸知識和技能,它最大的失敗在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居然直接放棄孩子的認知思維教育。
如果知識點在考試中出現了,那麼它就是有用的。如果不在考試的範圍,那麼就沒有學習這個知識的必要。
在面臨升學考試時,藝術和體育項目總是最先被家長拋棄的,因為他們害怕這些活動耽誤孩子的正經學習(語數外)。
心理學裡有元認知的概念,即思考思考的過程。
那麼學習這麼重要的事,是不是也應該搞清楚為什麼學,怎麼學,最後在選擇學習些什麼呢?
要知道只有那些有自學能力的孩子,才能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的成長與進步。
如果你對這些案例有共鳴,不妨拿它們當做你家庭教育的檢查清單。
育兒先育己,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