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以身作則」,更能感染、教育孩子

2020-02-15     教育思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並伴隨孩子一生。

劉國梁的女兒曾獲得「世界之星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發表獲獎感言時用英語發言,非常流利,她說:「爸爸在1996年就獲得奧運冠軍,他是我的偶像。」然後她自豪地說,「今天我想告訴他,我才7歲,就得了世界冠軍。」

其實,教育孩子不需要有多少語言,父母的以身作則和實際行動,更能感染、教育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都特別寵愛孩子,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言聽計從,給孩子提供華衣錦食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一味地用物質來滿足孩子,卻忽略了對孩子精神和道德上的教育。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父母的殷切期望,而面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恐慌,大多數父母都選擇了給孩子報考各種培訓班和補習班,花費時間和精力,就是為了不讓孩子在教育和學習上落後。

讓孩子學習當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犧牲掉自己的休息和娛樂時間去上那些沒完沒了的補習班,實在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而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是嚴於律人、寬以待己,缺乏以身作則的自覺和素質。

這些父母一方面強硬地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讓孩子拚命學習,要求孩子將來必須考上名牌大學然後出人頭地,而自己呢,不管是對待家庭還是對待工作都是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整天就知道埋怨別人和數落孩子,這樣的生活狀態,怎能讓孩子信服呢?

在家庭教育中,「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言傳」就是父母將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感悟思考到的經驗,教給孩子。「言傳」的關鍵是以理服人,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還應該讓孩子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此在和孩子溝通時,父母不能只知道站在家長的立場上,用批判和埋怨的語氣來指責孩子,即便是孩子犯了錯,我們也要在讓孩子明確錯誤以後,給孩子講述道理,不能總是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理解父母批評教育的目的。

「身教」,是因為孩子在成長中,非常善於學習周圍的父母和長輩,而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被孩子銘記在心裡,對孩子的性格行為產生顯著影響。

科學的教育觀,要對孩子有一個合理的預期。也就是說,要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長首先不做;家長做不到的,絕不強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長理性地引導孩子。教育孩子,是一件長久的事情。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需要先做好自己,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如何要求孩子必須做到呢?

「以身作則」,不是父母在孩子面前說說大道理就可以,而是要父母從生活工作中的細枝末節開始兢兢業業、努力奮鬥,為孩子做出模範和表率。

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McdSnAB3uTiws8Kyi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