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半認識200個漢字,孩子還學上癮了,方法其實so easy

2019-08-16     媽咪讀呀
媽咪讀呀

最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她嘆了一口氣,說「幼兒園是公立的,不怎麼教認字,小小年紀啥也不學習,我們家長很焦慮。」我說,可以試試自己教。她答:「孩子根本坐不住,一筆一畫,剛開始教就結束了。」在她的描述下,教孩子認字就是一個痛苦又熬人的過程,最後就禁不住放棄了。

我想起我和小小費一起學習認字的過程,很輕鬆、很有趣。以至於,這個小娃還嚷著要學習認字。我是怎樣把這件事變得有趣呢?

我的靈感來源:有趣的動畫片——《三十六個字》

《三十六個字》算是我國較早的一步識字啟蒙書了,比起傳統的識字認字而言,這部動畫片從一個父親的視角出發,將每一個字都用繪畫和故事展現,孩子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字,而是一種形象。甚至在父親的努力下,一個個漢字變成了一幅幅很有意境的畫,孩子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受學習漢字的快樂。

其實,中國的漢字本來就是象形字。而我以為,寫山、水、火,甚至寫日月的時候,並不是簡單地把漢字寫出來。最好的辦法是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沉浸在繪畫意境之中,不僅能把字意搞清楚了,也了解了漢字的演變過程。

比如,在《三十六個字》里,孩子爸爸怎麼教認識「木」字呢?首先,爸爸把以木字為形象的樹畫出來,講鳥字就把鳥畫出來。很神奇對不對,字和字之間建立了聯繫。爸爸接著說:「你看,小鳥飛進了樹林,大象去了河邊喝水……」

回憶起我們小時候在父母的監督下練習漢字的場景,真的是有點「劍拔弩張」的感覺,本來沒有學習寫字的時候,對寫字這件事充滿濃郁的興趣,可當真正的開始學習的時候,在父母的高壓下,反而對寫字這件事無比抗拒,寫一篇漢字的體驗糟糕透了,更別說多寫幾個字了。

寫字其實是一件和枯燥的事情,在孩子們正處於喜歡探索世界的年紀里,單純的寫字其實是一件與他們年齡需求非常不匹配的活動。但,如果想要讓孩子對寫字建立起濃厚的興趣,用巧妙的辦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其實很重要。

我的做法總結

get到動畫片里的精髓以後,我開始結合自己實踐,教孩子認字。我的做法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是通過動作來教學。我教小小費認識的第一個字是「人」,第二個字是「大」。為了區別兩個相似的字。在教人的時候,我站起來,雙手貼在大腿邊,兩腳分開,告訴他,「看媽媽,這就是人字」。

而教「大」字時候,我打開雙臂,同樣兩腳分開,我說觀察下,媽媽有什麼變化嗎?小小費說,媽媽伸開手。

我們倆像跳操一樣,我喊「人」,孩子就合攏手臂,我喊「大」,他就張開手臂。有趣的學習,很快讓他記住了「人」和「大」的區別。

二是以輕鬆的氛圍教學。每次我都會拿出一張宣紙,拿出毛筆和墨汁。小小費很好奇,我就以教他畫畫的方式,實則暗度陳倉,教他認識漢字。我教他認識火字,就在宣紙上畫了三條波浪線,告訴他像不像火苗啊,滋啦啦的。孩子一邊笑得捧腹,一邊說「媽媽我也要畫」。所以對他而言,學漢字就是媽媽陪他畫畫的過程,一點不枯燥。

資料圖片

三是隨時考試,通過報紙來鞏固。我有一個習慣,每次教完他認識一個新字,我就翻出一頁報紙。「來,說給媽媽聽聽,這個字是什麼?」中國常用漢字就幾百個,所以一張報紙上,一些簡單的漢字比如「上、下、左、中、右」等非常多。孩子每次都能認出來,成就感槓槓滴。越考他,他越有興趣。形成了想學漢字的內驅力。

同樣,當他認識了這些字以後,當我們來到大街上,逛商場、去超市等等,隨處可見的漢字,我們家長都會考考他:「認識這個字嗎?」每次當小小費答對了,我們都會高興地肯定他。孩子會打心眼裡覺得,「我還真不錯呢」。漸漸的,這些字、音、形,就真的入腦入心了。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漢字學習的年紀,千萬不要用過去傳統模式,讓他們感受到認字識字的壓力。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讓識字這件事事半功倍,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KvcLG0BJleJMoPMJj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