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公子】第236篇
期待每一位讀者的關注和點贊,感恩。
01炙手可熱的男演員們
萬人矚目的金雞電影節剛剛結束,縱觀電影節揭幕時的陣容,無一不是大咖。
成龍、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陳道明、張國立、吳京、張涵予等,好像都是老導演和老演員們。
他們的平均年齡都很大,但是依然是中國電影市場的中堅力量。
這些大咖中,清一色是男性,無一位女性。
再看海南國際電影節也剛剛過去,各路大咖紛紛出現在電影節現場。
縱觀觀眾席上的大咖們,好似清一色都是中年男演員們,他們代表著中國電影的電影市場,把控著主旋律電影,炙手可熱。
這些男演員中有徐崢、吳京、黃渤、鄧超、胡歌、沈騰、王寶強、陳思誠等,好似都很有市場。
不管是在導演市場,還是電影市場,好像我們能夠記起來的大咖,確實是中年男演員偏多。
反觀中年女演員們,好似都稍遜一籌,黯然失色。
使勁兒找一找電影市場的出色女演員們,我們能夠記起來的好像還是鞏俐、章子怡、李冰冰等幾位。
近幾年,隨著這幾位的減產,好像再也找不到幾位能和男演員搶市場的人了。
2019年8月,海清更是在「FIRST青年電影展的閉幕典禮」上「祈求」青年導演們看看她們中年女演員,能給點機會拍點電影。
海清甚至拿胡歌和女演員們比較,放言「我們絕對比胡歌便宜又好用」!
海清的這番自嘲和自我剖白,不但沒有引起網友的同情,還引發了群嘲。
但是,隨著海清的發言,「中年女演員危機」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02女演員們到底怎麼了?
前幾天,老演員馮遠征接受採訪時說:「很多女演員為什麼沒戲拍?因為有很多人不願意接受演媽媽的角色,所以才失去很多角色。」
林心如在參加《親愛的客棧》時說:「如果有一天讓我演媽媽的角色,那我可能就不會演了。」
大S也曾吐槽說:「現在人家找我演的都是媽媽的角色,竟然是王大陸的媽,感覺現在沒有戲演了。」
宋丹丹也在《演員的誕生》時說:「我過了35歲之後,就基本沒有人找我拍戲了。」
在女演員們35+往後,她們好像就成了娛樂圈一個「尷尬的存在」,年齡不上不下,演奶奶不夠格,演少女已過期,演媽媽不甘心。
「無戲可拍」從表面看好像是女演員們沒有市場,但從馮遠征的話中我們知道,其實是很多女演員們在「自我欺騙」。
她們期望自己永遠可以是少女,「欺騙自己」不是中年女人,選擇自我蒙蔽雙眼是她們的通病。
但是女演員們自己願意這樣「自我欺騙」嗎?
或許這並不是她們的本意,她們只是在迎合資本市場而已。
資本市場更喜歡「少女人設」的演員,資本市場更喜歡年輕漂亮的身體,而不是一些半老徐娘。
所以,女演員們拚命做醫美,拚命整容,拚命健身,只為了從形象上看起來和「少女」無異,只為了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
這樣,才會有資本大咖更喜歡用她們。
03維持少女人設的女演員們
但是,只維持住表面就可以了嗎?
很顯然,並不是。
女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從氣質到眼神,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若是強硬維持「少女人設」,只會給人「表里不一」的感覺,只會讓人感覺很尷尬。
楊冪,在女明星中應該算是保養很好的一位,但是看看楊冪在《仙劍奇俠傳》中的表演,靈動可愛、古靈精怪,眼神中就傳達出少女感。
在看她現在的活動照和劇照,儘管容顏和身材依舊很好,但是眼神中的滄桑、疲憊和閱歷感,是掩飾不住的。
前幾天看到一條熱搜,標題為「董潔硬演少女卻滿臉滄桑」。
在這條熱搜中,董潔帶著滿是歲月痕跡的臉和滿是滄桑的眼神,再次演繹少女,但是卻讓觀眾深深的「出戲」。
甚至有網友毫不留情的吐槽:「比戲中飾演她姑媽的人更姑媽感,別裝了!」
除了資本市場更喜歡少女之外,女演員們為了維持熱度,也一直再接少女的戲。
有些女演員對自己的年齡和市場定位好像完全沒有認知,任由經紀公司決定自己的戲路,這樣只會越走越偏,直至敗光了觀眾緣。
其實,放眼望去,中年女演員們雖然在電影圈的資源比較少,但是在電視劇圈的資源卻並不少。
今年一直大熱的海清、陶虹、袁泉、姚晨、詠梅等等,都在電視劇圈非常出彩。
電影圈也並非不喜歡用她們,而是確實沒有合適的角色,放眼近幾年的爆火電影,有男性的地方就要有女性,但是他們在選擇女性角色上,也會偏向「年輕女性」。
如,吳京的《戰狼》系列,在凸顯男性英雄主義時,後面都有一個柔弱的女性,這些女性多數都是年輕女演員在擔任。
還有一個原因是,有些角色送到她們面前,或許不是一番,她們自己可能馬上就會放棄。
番位之爭在圈內也由來已久,一直是大花兒們的兵家必爭之地。
有些大花就因為自己不是一番,給的是女配角兒的戲而放棄了大好的機會,說白了,也是因為她們自己作死。
中年女演員的無戲可拍一方面是資本市場的問題,一方面是經紀公司的問題,還有一方面是女演員們對人設的「錯誤認知」,才導致了眼下的局面。
從大層面來說,或許還和社會主流發展生態有一定的關係。
04男演員們的市場
男演員們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市場?
縱觀電影市場,男性題材的電影好像更多一些,而且他們也不受人設的影響,再帥的男人也可以演爸爸、演硬漢、演慫逼、演社會小人物,而且很出彩。
從電影中出來,搖身一變,他們照樣是帥哥型男。
男人卻好像並不太在乎人設,但是女演員們卻非常在乎這些。
女演員一旦接演了媽媽的角色,就再也回不去「少女人設」,以後的戲路就被限定,就再也回不去了。
其實從大局來說,這些或許也和社會主流也有一定的關係。當下社會,男性還是社會生產的主角,圍繞在他們身上發生的事好似更有故事感。
雖然女性的地位在不斷提高,但是這並不代表著社會女性力量的崛起。各行各業中,社會高層中占主導的好像還是男性,女性的地位好像都在中下層。
這些,或許也會間接影響影視圈,以及影視圈的發展生態。
從社會層面來說,男人更容易占主導地位;從家庭層面來說,一個女人影響三代,則比男人更重要。
所以,分工不同,造就了今天社會地位的不同。
中年男演員在年輕時在表演上下功夫,隨著時間的沉澱,更多人會邊學邊演邊轉型。很多男演員會在後期選擇做幕後,導演、製片人、投資人等等,但是反觀很多女性並沒有這方面的打算。
就如徐崢和吳京,個人認為他倆是在電影市場上轉型最成功的一個,從演員到導演到製片人,有合適的角色自己就主演,自己說了算。沒有合適的就把主角讓給別人,自己演個小配角,主動權完全在自己手中。
反觀女演員,有幾個能做到如此地步的?
其實說白了,男性和女性的職業視角就不同,也就註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不同。
目前來看,中年女演員們只能暫時忍耐,還沒有很好的轉變策略,除非她們也學習男人們的發展路程,從台前轉戰幕後,換個角度想問題,未必不會有更好的機會。
期待未來,資本市場能多投資些中年女性的電影,女演員能放下「少女人設」。更重要的是,女演員要改變自身眼光,以長期發展為目標,不要只放眼當下。
—END—
原創作者:葉公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