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兩個字,它怎麼就成了新基建風口?

2020-03-19     深視新聞

從上層部署的逐步深入,

到資本市場的資金熱捧,

再到民間巷尾的熱切關注,

新基建

無疑成為2020年最火的風口之一。

新基建」,相比於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傳統基建,更多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不過,在網紅新基建的「七子」之中,有一位似乎略顯特殊:同樣是鐵路,為何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多了「城際」二字,就被稱為新基建?

先來看二者的簡單定義:

城際高速鐵路:指在人口稠密的都市圈或者城市帶(城市群)中,規劃和修建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運輸系統。主要運營於城市群或城市帶,線路總長一般不超過200千米,允許列車行駛的最大速度在250km/h以上。城際軌道交通:指以城際運輸為主的軌道交通客運系統,相當於低速版的城際高鐵。憑藉人均能耗低、承載量大、互通互聯等諸多優點,成為助力綠色出行、創建智慧城市、緩解擁堵等的重要手段。

簡單來說,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相當於城市群的血脈,串聯起城市人流物流,運行公交化,發車密度遠高於傳統鐵路,讓人們在城市群之間實現「通勤」的作用。

以去年12月開通的穗深城際鐵路為例,往來廣州、東莞、深圳這三個城市,全長70多公里,車站多達15座。

此外,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也是新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認為,無論從動力裝置還是運行控制系統來看,它們入選新基建順理成章。

物聯網智庫創始人彭昭則指出,新基建須辯證看,與傳統基建之間並不是截然分開的,當傳統基建設施經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後,仍然可以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朝氣蓬勃的新基建。

因此,具有濃厚傳統基建色彩的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被納入到新基建行列。

深圳提速城際高鐵軌交建設

預計拉動投資千億元

今年,深圳推進建設的重點項目中,深汕高鐵、深大城際、深惠城際、穗深城際等多個高鐵城軌項目,預計拉動千億元投資。

據公開數據顯示,深惠城際預計總投資近400億元、穗深城際深圳機場至前海段預計總投資114億元、深汕高鐵預計總投資約380億元、深大城際投資預估算約526億元,其中深圳總投資約461億元。

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辛傑告訴記者,深圳地鐵集國家鐵路,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三體合一,今年計劃有兩條國家鐵路和5條城際鐵路開工:

國家鐵路 2條: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深汕鐵路

城際鐵路 5條:穗深城際深圳機場至前海段、深惠城際、深大城際、大鵬支線、穗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

辛傑提到,尤其是穗深(城際)深圳機場到前海段,預計6月30日之前要開工。他告訴記者,目前全市軌道建設已經超過5萬名建設者,324個工點全部啟動,為今年的工程提速提效做好了準備。

城鐵軌交建設為何恰逢其時?

今年受疫情影響,全年經濟增長承壓,「新基建」成為拉動投資擴大需求的方向,提振各方信心,是應對疫情、經濟下行和推動改革創新的最有效辦法。

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測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對 GDP 的直接貢獻率為 2.6,包括對上中下游產業間接帶動作用在內的綜合貢獻率為 8.2。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認為:當下包括深圳在內的多個城市,推出來了一系列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軌道交通的發展。實際上是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固定資產投資這個角度,來推動國民經濟有穩定增長的預期。

作為一項重要新基建,還要有充分的市場需求,適應城市發展的進程。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與新型城鎮化密切相關,聚焦於擴大城市圈的經濟輻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可見,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多的不只是「城際」兩個字,更是城市和城市群高層次發展的體現。

曲建表示,從目前經濟發展階段上來看,深圳正處在一個向周圍城市帶動輻射的發展階段。如果能夠在這個時期,通過城際軌道交通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可以帶動本地區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也為下一階段經濟增長奠定良好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FWC_XABrZ4kL1Vi03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