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日照訊1月1日,嵐山區財政局傳來財政收入飄紅的「春消息」,去年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再創歷史新高,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運行態勢。數據顯示:2019年,該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0.48億元,同比增長11%。 其中,稅收占比達86%,實現了高質量增長。
全區財稅數據持續飄紅絕非偶然。從生產角度看,去年前11個月,全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56.4億元,同比增長1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10.29億元,同比增長13.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703.09億元,同比增長34.2%。
從產業轉型和雙招雙引的角度分析,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和成效顯著的雙招雙引成為助推全區財稅高質量增長的戰略支點。去年,全區新培育規模以上企業20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1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20家,新建市級以上科研平台13個。全年精準招引「十強」產業內資項目28個,其中過10億元的4個,實際到位資金超過6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343萬美元,增長23.5%,總量位居全市第一。
「2019年,在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形勢下,嵐山積極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出台了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區財政拿出4.7億元『真金白銀』對企業實施激勵獎補,有力支持了全區工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區財政局局長鄭偉表示。
財政收入持續飄紅的另一個關鍵是,提高收入質量,抓好稅費征管。去年,嵐山區進一步細化分解收入目標,加強收入督導考核工作。健全綜合治稅體系,加強企業戶籍信息、發票管控、稅收監督等精細化工作,堵塞稅收征管漏洞,增加財政收入。同時,該區密切關注重點企業、重點稅種的變化趨勢,確保重點行業、重點稅源稅收穩步增長。去年前11個月,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日照鋼鐵有限公司、中糧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等12家重點企業共實現產值1306 . 9億元,增長10.4%,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0.1%。
「嵐山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培植涵養稅源,全年共減稅降費11.9億元,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領域支出占比達到82%,努力讓高質量發展的紅利惠及更多人。」鄭偉說。
據了解,去年該區累計整合區級涉農資金14893萬元,統籌用於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投入各級財政扶貧資金4794.66萬元;撥付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2633萬元,撥付各類教育工程資金近億元;撥付各類文體服務資金超千萬元。(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侯慶萍 通訊員 王田 王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FH2bm8BMH2_cNUgQF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