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口碑國劇,沒有一個流量明星,卻讓觀眾們18年來念念不忘

2019-07-31     美美de娛樂

經典刑偵警匪電視劇《重案六組》,在當年播出的時候可謂是家喻戶曉,好評不斷,而且從2001年第一部開始到2010年這十年時間,《重案六組》一口氣推出四部,每一部都十分經典。

從某種程度上講,以《重案六組》為代表的刑偵劇可能是國產劇中為數不多的成熟的又有自己特色的類型劇,雖然現在已經難得一見,但無論什麼時候重看,依然值得細細品味。

其中讓人最印象深刻的還是第一部,在「六組」這個大家庭中,大家各司其職,各有特色。

大曾(李成儒 飾)幽默機智,辦案經驗豐富,一個看上去最不像警察的警察,三教九流都有接觸,所以情報很多,不過過程中經常踩界。


不得不說,最大的感受就是李成儒把大曾演活了,詼諧幽默、成熟智慧,老練精幹,身上透著一股正義,又有著老北京人特能貧的那一套。

在這幾部的男刑警中,最有神探的味道。去年在知乎上看有人問——「為什麼有人說《重案六組》太狗了」,最先浮現的就是大曾耍貧嘴的兩下子。

大曾這個角色的迷人之處就在於他自身微妙的矛盾性,看似陽光、正義,卻又和一些「灰色人物」糾纏不清。正是因為他最了解罪犯,他就更不能允許他們侮辱自己鍾愛的職業。

四部劇的絕對女一號季潔(王茜飾),只想用「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鬚眉」這樣的詞語來形容她。

大家都是在季潔姐姐的「槍下」長大的,就連想起她的臉,都有種想要「老實交代」的衝動。

她既是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幹練女刑警,同時也是細心、溫暖、寬容的姐姐。

顏值擔當白羚的死,無疑把第一部的劇情推向了高潮,也給這部劇蒙上了不少現實世界的悲愴感,警察,就是一個在懸崖邊走鋼索的職業,警察們也是肉體凡胎。

當時看到白羚犧牲的時候,阿美雖然年紀尚小,但也能感覺到季潔找回一個妹妹卻又失去一個妹妹的悲傷。

第一部的意難忘除了白羚之死以外,還有一個就是大曾和季潔怎麼還不捅破那層窗戶紙~

作為觀眾在看的時候,跟著劇情一點點往前走,就覺得大曾和季潔應該是在一起的,給人一種倆人有著相似的經歷,基本相同的生活,默契的想法,不在一起都不對勁的感覺。

劇中黃金配角們也不能忘記,飾演鄭一民的漲潮,劇中是二級警督,機制老練,擅長以柔克剛,憨憨胖胖的樣子即使嚴肅起來也讓人覺得很親切,很適合演幹部的角色。

董勇飾演江漢,可能是因為長得太正氣了,一直是警察專業戶,各種劇裡面都是演警察,曾經提名飛天獎和百花獎。

《重案六組》里最可惜的就是張博!他當時就是妥妥的小鮮肉,陽光,乾淨,朝氣蓬勃。

可惜,偏偏要去作大死,跑去幹什麼不好,非要吸毒,關鍵還容忍別人吸毒,這輩子算是徹底毀了。

「六組」既是一個團隊,也是大家的心之所歸。他們會有衝突,會有摩擦,也有推杯換盞的交心,他們總是能從險象環生的境地中突出重圍,靠的就是夥伴間的絕對信任。

有一集是季潔以自己當人質的代價引出兇手,「神槍手」江漢在後方默默瞄準,只待一槍斃命。

但是,季潔與罪犯的距離太近了,稍有差池,就會傷到季潔,沒有極好的默契和決絕的勇氣,如何能完成這樣兇險的任務?

再來說說劇情,《重案六組》的劇情核心在於案件,現在看來,貫穿全劇的每一個案件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雖然有分集編劇,但又沒有單元劇的支離破碎之感,整體感非常好。

這麼多起案子涉及到了各種領域的犯罪,通常在一集中會分組處理兩起案子。某一集中,報案人承認自己雇了個殺手去殺毀了自己兒子的毒販子。

第二案就是一名女子收到電子恐嚇,後經查明這封恐嚇信來自於她的前女友。

就一集中同時涵蓋了買兇殺人、販毒、網絡犯罪、同性戀這幾個題材,要知道當時大家都在用BP機,會用電腦的人都很少,並且百合這種題材,上次在國產劇中看到還是《紅蜘蛛》

不得不說,編輯們的想法真是很超前了。

在講述案件,編織線索和細節的基礎上,《重案六組》還比較注重每個案子的社會意義和警示作用。

有一集一個色魔溜進女生宿舍,殺了8個年輕女孩,周圍鄰居全聽見了但是沒人敢說實話,站在重案六組的角度窺探人性,底線總是能輕易被刷新。

鄰居不做證是怕「關係沒法處」

季潔說出的這句「人怎麼會變成這樣啊」,不也是觀眾心中所想的嗎?

現在再重溫這部國產劇,依然不會感到劇情有絲毫的無聊,編導掌控「案件」和「生活日常」的比例恰到好處,保證了劇情一直在快節奏運轉,案件中的各種線索環環相扣。

每到一集的結尾處總是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在這一點上,此劇比起現在的很多國產劇,已經好太多了。

大曾的好朋友胡剛在第一集中就出事故,這個事件不僅一直困擾著大曾,更讓觀眾產生好奇,想要發現事情的真相。

此劇的這些「副線」不但沒有弱化案件的節奏和線索,反而給全劇又增添了一絲暖意和人情味。案件和日常生活的結合度更高。但是兩部劇在描述警察生活方面卻異曲同工,通過對警察生活的展現,讓你由衷的對警察這一行產生敬佩之情。

辦案的不易,案件和生活之間產生的矛盾都讓觀眾真實的感知到警察工作的狀態,而對於案件的認真負責,在辦案過程中展露專業素養又讓人非常的崇敬、

從而真真正正感到警察職業的崇高,在現實生活中增強了對警察的信賴度和安全感。

對於《重案六組》系列電視劇不再續拍的原因,應該是在2002年起,廣電總局就規定涉案劇不允許在黃金時段播出,這一規定對於這類電視劇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作為製片人和編劇王茜可能說話更有權威,她曾對《重案六組》沒有繼續拍下去作出過正面解釋,「誰也不想自己的劇做出來不掙錢,投資方不會再做了,地面台播得是好,但是給我們的製片成本太低了,沒辦法再拍了。」

其實,在阿美看來《重案六組》完全可以憑藉之前的影響力,考慮再拍續集,即便電視台不給黃金時段也可以轉戰網絡走網劇的路線。

像去年大火的《白夜追兇》以及今年的《古董局中局》、《怒晴湘西》等都是走網劇路線,播放率和點擊率依然很高,口碑也是非常之好,這對於經典老劇來說,也不失為一條新出路。

《重案六組》沒有當紅的明星,當年看也純屬出於好奇和消遣,但想想也是沒有哪部別的國產電視劇可以陪伴我們十幾年的時間了

​好幾個寒暑假,好多成長的經歷都是由它而來,回憶的時候能夠感慨它是童年裡正義、快樂甚至恐懼的來源之一,這劇也就沒白追了十幾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CPXdW0BJleJMoPM1bP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