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為什麼有些人懼怕成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2020-04-22     十八點心理

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這樣美好的日子裡,總想能夠做一點什麼,或者說一點什麼?我們自己在尋找目標感的時候,在這樣的路途中也會出現一種擔心,出現一種焦慮。但是在這種擔心和焦慮過程中,卻發現了自己獨有的才華和獨有的思考力。

每一次的事件發生,在於自我的修行如何,如果修行很好,那麼就會獲得一定的成長,如果修行不好,那麼也是一種成長。最重要的是那一場經歷。不同的經歷豐富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經歷塑造了人的不同面。

有些人的工作常年出差,有些人的工作朝九晚五,有些人的工作懶懶散散。每一種工作態度都會決定自己前行的方向是如何的,而這種想法在於自我的判斷和選擇。別人無法對其指手畫腳。


為什麼我們會懼怕成功?是因為成功不好嗎?還是因為成功給自己帶來了困擾?其實都不是,關鍵點在於自己成功了,脫離了原來的那個自己,原來的那個比較保守的自己。人都是想要在舒適圈中生活,因為舒適圈可以讓自己在這裡面肆意遊蕩,毫無拘束遊蕩。但是遊蕩久了,就會出現一種畏手畏腳的心理表現,不敢去闖蕩一番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

從心理層面來說:每個人的內心都想要追求幸福的生活,都想要追求成功的人生,這種幸福的生活和成功的人生往往是需要自己不斷修煉得來的,當自己沒有修煉到那個境界,那麼也很難達到一種突破。比如說,突然讓一個毛頭小孩去管理一家企業,他能夠勝任嗎?很大程度不一定,因為他沒有學習過相應的理論,也沒有實際操作過具體的企業業務,所以很難做好。


信心是來自於對自我的肯定,而這種肯定來自於自我對自我的積極評價。同樣一件事的發生,自己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呢?笑談人生、輕鬆應對?還是愁眉苦臉、苦大仇深?每一種選擇都是來自於自己,因為自己才是那個真正的主人。

想要追求一種活法,最重要的是追求當下的感受,並且做好當下的事情。這件事很重要,對於自己、對於家人、對於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這件事就直接去干,直接去做。義無反顧去執行,而最重要的莫過於自己的選擇正確性和內心的堅定性。


​想要去做一件事,和真正執行去做一件事,是有區別的。想做,是一種自我的想法,這種想法是表層的,是內心渴望的,是心中期待的。而執行去做一件事,才是最踏實的,最可靠的。因為在執行過程中,可以將自己心中所想的事情能有一個落地。只有落地的才是最可靠的,只有落地的才是最真實的。比如,自己想要考取一個證書,那麼考取證書很多人都想去考,多一張證書多一條路,但是又有多少人說說就過去了呢?如果沒有親自報名,走進考場去考試,那麼說了也是白說,打擊自己的積極性。

我們常說,勤奮的人越來越勤奮,不是因為他喜歡勤奮,而是在勤奮的道路上,他能夠收穫很多的甜頭和很多的幸福生活體驗。每一種勤奮的背後,都有一種自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人的內心因為有了堅定的夢想,就會走得更遠,走得更踏實。我們面對自己喜歡的生活要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ApUrnEBiuFnsJQVuib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