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話為什麼越說越糟糕?

2019-10-18     悠貝親子圖書館

作者:Annie,3歲女寶媽媽。青島悠貝親子圖書館館長、親子閱讀推廣人、閱讀規劃師、閱美講師、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手繪達人、公眾號育心育己作者。

怎麼說話別人才會聽?

前一段時間聽的一個TED演講,好像把我之前零零星星反思到的東西突然串了起來,就特別想分享給大家。

演講里提到了一個問題:我們每天都要說很多話,也要接收很多話,有些話聽進去了,有些話卻被當成耳旁風,到底要怎麼說,別人才會聽?

演講者發現了生活中我們常犯的7個說話上的錯誤,分別是:

看到這7個錯誤的時候,我很容易就想到了以下幾個場景:

1)婆婆帶孩子的時候常常說媳婦的壞話,然後孩子會學話了,就說給媽媽聽,結果兩個人就鬧得不愉快,甚至還要怪到孩子頭上,指責孩子不該傳話,孩子感覺很冤,也很痛苦。

2)孩子放了學想跟媽媽說一說在學校里發生的事,剛一開口:「媽媽,我今天跟明明打架了。」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你怎麼回事,不是告訴你不能打架嗎,你能不能別再給我惹事了。」孩子只好默默回了房間。

3)過母親節,孩子興高采烈準備好了禮物,送給媽媽,結果媽媽來了一句:「這個一點也不好看,你好好學習就行了,別弄這些有的沒的。」孩子的熱情一下子被澆滅了。

4)一起出去玩,結果遇到下雨,沒帶傘,媽媽就不停得抱怨:「今天就不該出來玩的,真是倒霉… …」,孩子的心情一下子糟糕透了。

5)孩子想出去玩,媽媽覺得麻煩,就說外面很冷,會凍感冒的,其實孩子知道這是藉口,所以孩子就不再說什麼了。

上面這5個場景裡面就包含了這7大錯誤的說話方式,真的是很常見而且很影響親子關係。

仔細想一下,我們每天要說那麼多話,怎麼可能每一句都經過仔細斟酌,反覆推敲呢?

那我們自動蹦出來的話是不是真的會影響到孩子?

說個我之前經歷的事吧。我跟糖豆在滑梯那裡玩,等著爸爸下班,結果爸爸回來了糖豆還是不肯回家,依然要繼續玩滑梯,我和她爸就只好在旁邊陪著。

突然糖豆爸爸很認真得跟我說:「你有沒有注意到糖豆最近特別喜歡去指揮別人?」

我:「是嗎?」

糖豆爸:「對啊,你看那個小朋友在那邊玩得好好的,糖豆過去說你不要這樣,這樣很危險。」

我:「這麼說起來,好像真的是。」

糖豆爸:「就是啊,而且我發現你就是這樣說她的。」

我:「啊,是嗎?」

糖豆爸:「是啊,糖豆剛才站在滑梯那邊,你就說不要站在那裡,那裡很危險,你要滑就滑下來,不滑就下來。」

我:「真的啊,我的確那麼說的,我怎麼沒意識到這些。可是站在那裡真的很危險啊。」

糖豆爸:「我覺得孩子可以自己解決,只要不是真的碰到危險或者必須干預的場景,我覺得我們可以不干預。」

那個瞬間,我覺得自己落敗了,是的,我下意識得干預了,而且糖豆真的學著我的語氣去訓其他的小朋友。

說這個例子,其實是想說明,很多時候,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在實際說話的時候,又沒有一個把門的一直管著我們的嘴,無形中就影響了孩子。

而孩子又像一面鏡子,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孩子的問題就開始想怎麼糾正孩子,卻沒有意識到是我們的說話方式在影響著他。

TED的演講者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可以讓言語變得有力,讓別人真正聽得進去。

那就是HAIL原則

H : Honesty,說真話,講清楚。

A : Authenticity,真實,做一個自然而然的自己。

I : Integrity,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成為別人信任的人。

L : Love,對別人抱有良好的祝願,希望別人好。

這四個詞也讓我重新思考了我的說話方式。

上面那個例子裡面,看似是我在擔心糖豆,一直不斷得叮囑和嘮叨,其實卻是在給糖豆設立一堆限制和規則,而這些規則未必真的是對她好,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妨礙她的正常社交。

看了這個HAIL原則,我決定作出改變,我仔細想了下,其實我那麼說無非就是擔心她的安全,我完全可以在她上滑梯之前坦誠得告訴她:「你已經是大寶寶了,媽媽相信你可以保護好自己,你可以站在滑梯口,但媽媽希望你不要妨礙到其他小朋友通行,如果你們因為這個起衝突,媽媽希望你可以自己解決,可以嗎?」

這就把我的擔心說得非常清楚了,那麼具體糖豆會怎麼做就是她的事情了,反正我之前不停得提醒也沒用啊,反而會打斷孩子們正常的社交,畢竟換位思考的話,我跟我的朋友玩,我媽要是一直在旁邊說個不停,我也會覺得很討厭的。

這麼一想我就釋然了,所謂大道至簡,就是回歸初心,我是希望她好的,我希望她能夠自己解決衝突,能夠交到好朋友,那麼我就做好我該做的,言行一致,其他的不過多干預,畢竟我不可能一直盯著她呀,還是要她自己去體驗衝突和挫折。

另外我發現,很多爸爸雖然陪娃的時間不多,挑起媽媽的毛病來是一挑一個準。我想替媽媽們說一句:「整天陪著娃的我,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如果只是每天陪娃玩一會,不用管吃喝拉撒睡,我也可以做到不干預不嘮叨。」

如果明天我又繼續干預了,我也不會責備我自己,我的目的不是做一個完美的育兒者,我更想做一個快樂的媽媽,快樂的媽媽對孩子來說更重要,不然這邊做對了,情緒崩潰了又吼一頓孩子,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有句話說的也不錯,誰改變誰受益,我願意改變是因為我想變得更好,我想擁有更好的親密關係。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育兒路上有大家的陪伴,就不再孤單。

童書通APP現已上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9qH9W0BMH2_cNUg2c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