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有不少的跑友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每次跑完步的第二天早晨,腳剛一落地,腳跟就疼痛難忍。基本上大家都會心裡一緊,生怕自己的跑步生涯就此終結了。帶著這樣的心情繼續慢慢走上幾步之後,發現疼痛緩解了一些,這才放鬆下來。也不會在意這件事了。
或許很多人認為這是巧合,或是昨晚翻身壓到了。但其實這是你的跟腱正在和你訴苦——它快要 「生病「 了。這種病就是跟腱炎。
跟腱是幹什麼用的
大家也許都知道我們長了跟腱,而且跟腱在腳後跟上方,但是卻從來不知道它有什麼用。
其實跟腱是眾多肌腱中的最大的一個。而肌腱存在的原因,則是由於肌肉和骨骼無法直接連接,中間必須要有一個 「紐帶」 來幫助它們連接到一起,肌腱就扮演了這個角色。跟腱則是幫助小腿三頭肌(比目魚肌和腓腸肌)連接到跟骨的那條「紐帶」,在跑步過程中,這條 「紐帶「 可以傳遞高達 12 倍體重的負荷。
(photo via 解剖列車)
另外,跟腱還與足底筋膜連成一體,包裹住了跟骨。這樣的組合其實很像一把弓箭,跟骨就是箭,跟腱與足底筋膜則是弓弦。跟腱的健康是維持走或跑的關鍵。因為當儲存在小腿三頭肌里的能量釋放的瞬間,跟腱必須具有可以抵抗住小腿三頭肌拉力的強大能力,這樣才能將跟骨穩穩抬起,從而支撐整個人的體重。
發生在不同位置的跟腱炎讓兩類人群受傷
容易出現跟腱炎的人群主要分為兩類:青年運動者和中老年運動者,這跟跟腱炎出現位置有很大關係。
青年人群比較容易出現 非止點型跟腱炎 ,出現此類跟腱炎的患者,通常會在跟腱止點上方 2~6 cm 的位置出現疼痛、腫脹。這主要是因為,青年運動者多數急於訓練,對疼痛不在意。有數據顯示,患上非止點跟腱炎的田徑運動員中,60%-80%採用錯誤的訓練方式—太多、太急。
非止點跟腱炎&止點型跟腱炎(photo via foot education.com)
另外,在年紀較大的運動者中,經常出現的是 止點跟腱炎。患有這種跟腱炎的運動者通常會在跟骨位置出現疼痛,並在運動後會有疼痛加重的情況。隨之而來的是,跟腱附著點炎症病變,肌腱會出現鈣化轉變為骨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刺」。
骨刺(photo via Bouldercentre for Orthopedics&Spine)
患上跟腱炎會怎麼樣
跟腱炎通常會發生在跑、跳動作頻繁的運動員身上。跟腱炎患者普遍會出現這些情況:在早上起床時患者出現跟腱或足後跟疼痛(尤其是在運動後的第二天會格外明顯)。另外還有可能出現跟腱增厚或腫脹,嚴重的則會出現跟骨與跟腱連接位置的骨質增生。
如果在發生跟腱炎後,沒有進行及時的處理,非常容易出現跟腱斷裂的情況。對運動員來說將是運動生涯的終結,對普通人來說則是影響行走等日常活動。下面這 2 個跟腱斷裂的案例相信大家也都有所耳聞:
2014 年 NBA 球星科比在對陣勇士的比賽中跟腱斷裂,傷後再次復出距離受傷用了 整整 240 天,表現也是大不如前。
2008 年我國奧運冠軍跨欄運動員劉翔,在賽場上跟腱斷裂,通過 1 年多時間的恢復才再次走入賽場,然而在復出後僅 3 年時間,跟腱再次發生了斷裂,從此終結了他的運動生涯。
當然除了科比和劉翔之外,還有非常多的運動員因此宣布了職業生涯的結束,可見跟腱炎是多麼的可怕。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跟腱炎
那麼「運動毀滅者「——跟腱炎到底是因何而來?
很抱歉的告訴大家,關於跟腱炎 確切的發病機制 暫時還沒有得出定論。但敢肯定的是,跟腱的過度使用 以及 扁平足 是一定會造成跟腱炎的!
跟腱的過度使用,通常會造成超過生理極限的超負荷作用於跟腱,從而使跟腱出現細微損傷。開始時,這些細微損傷並不會造成明顯不適。但出現損傷後的跟腱血液供應會逐漸變差,延長恢復時間,當再次訓練時又會造成二次傷害,最終轉變成嚴重損傷。其實這個過程和鐵鏽侵蝕整塊鐵非常像,開始並不起眼,但逐漸積累起來,最終卻會引發斷裂等情況。
另外,有研究提出足部過度旋前(扁平足),也會提升出現跟腱炎的風險。研究者表示,過度旋前的足部缺乏穩定性,同時足底的筋膜被拉長。當小腿三頭肌收縮完成提踵動作時,足底筋膜無法給足跟應有的穩定性。這時的跟腱兩端的受力不均(小腿三頭肌對跟腱的張力>足底筋膜對跟腱的拉力),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跟腱炎也是極容易發生的。
從過往出現跟腱炎的案例中來看,運動習慣的突然改變以及訓練強度的突然加強,也會促使跟腱炎的發生。因為突然的強度提升,會使跟腱無法適應這樣的壓力,同時也會使足部無法處於穩定狀態,最終造成跟腱受損。當然像錯誤的跑步姿勢這種,屬於萬惡之源,不僅會造成跟腱的損傷還會造成膝蓋等位置的損傷。
該如何面對跟腱炎
若你不幸患上跟腱炎,首先你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去恢復。因為本身跟腱炎的出現非一日而就,所以恢復起來也需要一段時間(最少也要 3 個月),恢復過程可能是無聊的,但你一定堅持住。
跟腱炎的恢復,相比其它部位受損,更需要及時的處理,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縮短恢復所用周期。那麼首先我們就來看下,在跟腱炎急性期,我們該怎樣處理。
▇ 冰敷
在跟腱炎急性期時,運動者通常會出現明顯的腫脹以及疼痛。所以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停止訓練,避免二次損傷。隨後使用冰水混合物對跟腱進行冰敷,以控制腫脹,但要注意每次冰敷不要超過 20 分鐘,避免對皮膚造成損傷。
(photo via InSync Physio)
▇ 肌效貼貼扎
當冰敷完成後,我們可以選用2-3條適當長度運動機能貼剪成網狀形,貼在跟腱腫脹部位,幫助消除腫脹以及避免再次受傷。
貼扎方法中的「水母貼法」是公認有效幫助淋巴系統組織液回流。一般來說,兩條「水母貼」交叉貼在腫脹部位就足以緩解肌腱的腫脹(圖中紅色貼布)。若腫脹效果較嚴重,可沿著跟腱走向再多加一條(圖中藍色貼布)。
▇ 拉伸
其實拉伸的目的就是輔助我們松解與跟腱相連的筋膜與肌肉,避免再次出現損傷,並降低跟腱的受力。但對於已經受傷的跟腱,我們所做的一切拉伸都降低幅度。
你可以緩慢地拉伸小腿三頭肌,降低小腿三頭肌的緊張度,我推薦大家其中的兩種方式:
一種是前後弓步,軀幹前傾同時雙手支撐牆面,後側腿伸直,全腳掌著地,足跟不要抬離地面。拉伸後側腿腓腸肌,注意力度一定要輕,有輕微拉伸感就足夠。
(photo via sportinjuryclinic)
另一種是是前後弓步,軀幹前傾雙手支撐牆面,後側腿彎曲,拉伸後側腿比目魚肌。
(photo via sportinjuryclinic)
此外,大家還可以使用泡沫軸或筋膜球放鬆小腿三頭肌。將小腿三頭肌壓在筋膜球上,這樣的方式相比上面的方式更加安全,且針對性會更強一些。(使用筋膜球肌肉的酸爽感更強烈)
(photo via Newhealthguide.org)
上面的兩種方法,都是自己在家中獨立完成的。但如果附近有物理治療中心,請物理治療師輔助會更好一些。他們通常會使用筋膜刀來松解肌肉筋膜的粘連,這樣更有效地恢復肌肉纖維和肌腱纖維走向排列,加快恢復過程。
當疼痛炎症十分嚴重時候,可以選擇區醫院或者物理治療中心。他們會用到衝擊波儀器來幫我們消除炎症和緩解疼痛。這種方法尤其適合已經出現跟腱鈣化症狀的患者。
(photo via Ems-dolorclast.com)
▇ 康復訓練
就像所有傷病一樣,去除疼痛並不是關鍵,而是重新建立一個正確的模式。所以我們必須進行針對跟腱炎的康復性功能訓練,其中小腿三頭肌離心收縮是目前非常有效的動作。離心收縮運動可以建立足踝的本體感覺,肌肉控制勻速發力,跟腱可以重新適應張力,恢復功能。下面是具體的訓練方法:
我們需要找一個踏板或者台階,前腳掌踩在踏板上,足跟緩慢勻速下降低於踏板平面,大概3-5秒鐘,提起足跟,再次落下足跟。1分鐘重複10次左右,每天3分鐘。膝蓋可以伸直也可以彎曲,伸直膝蓋訓練腓腸肌,彎曲膝蓋訓練比目魚肌。
注意這個動作訓練足跟下落幅度控制在無痛範圍,根據個人情況適當增減組數。
(photo via Lermagazine.com)
當然這些方法僅適用與跟腱炎,而不適合更嚴重的跟腱撕裂或斷裂。當出現了跟腱撕裂的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就醫處理。因為及時的就醫對康復時間的縮短和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
當然我最希望的還是,大家可以對跟腱時刻做好保護,避免受損。並且可以在出現異常的情況時,及時止損並調整好姿勢以及訓練強度。希望大家都可以擁有一個漫長的運動生涯,不要被跟腱所困擾。
# 今日話題 #
「這麼多年的運動生涯中,你的腳都受過哪些傷,請分享在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