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學會拒絕。
如果你很胖,當別人讓你吃甜食時,你要敢於說不吃減肥。
當你快要考試時有朋友找你玩,你要學會說,不約要學習。
當別人要給你介紹對象時,你要學會說,單身勿催。
當朋友叫你一塊買一個毫無用處的東西時,你要學會說沒錢。
當別人約你去網吧打遊戲時,你學會要說丑拒。
當你一心學習準備高考時,有人追你,你要學會說我不談戀愛。
當你走在路邊遇到發小廣告或推銷產品的,你要學會說我不想聽。
別人要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最後會變成苦力。
別人需要你時就出現,不需要你時就消失,會慢慢失去自我。
「拒絕「是每個人基本權利,它甚至像你的生存權利同樣的重要。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
大多數人不去拒絕的理由基本上是為了面子,其實在我看來,不會拒絕,本質上是害怕「失去「的心理情結使然。
說白了你不拒絕是為了抗拒喪失的焦慮感,打著「為了別人「的幌子,其實本質是為了自己而非他人。
我們總是很自然的把拒絕賦予負性的意義,總是假設拒絕之後會帶來人際關係的損害,甚至是一段人際關係的結束。
回想我們的童年,你經常為了融入群體,獲得友誼,從不拒絕哪怕自己很不情願的事情,學會了用討好順從的行為換取歸屬感。
為了得到父母的愛,強迫接受父母對自己的苛刻要求。
久而久之,你生命存在的意義仿佛僅僅是為了滿足別人,讓別人高興。
逐漸忽略了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
其實許多人缺乏對「拒絕「的體驗,而總是在想像拒絕後的場景。
當拒絕發生後,ta疏遠你或不再跟你交往了,那麼這段關係其實是脆弱不堪的,就像沙灘上的建築,崩塌只是時間問題,這樣的人際關係即使失去也毫不可惜。
而正常的一段關係不會因一方拒絕另一方的要求而失去。
行走於世間,接納或拒絕,愛或不愛,放棄或執著……每個人都應有接納與寬容之心,但也要學會拒絕。
因為不懂得拒絕,吃了很多啞巴虧,而且別人並不一定會感激你。
不要成全了別人,委屈了自己。
學會拒絕別人,也尊重別人的拒絕。
什麼人應該幫?
那種請你幫忙,自己絕不撂挑子、掉鏈子的人應該幫。
因為厚道人總會記著你的好。
什麼人應該拒絕?
你幫了他,總說改日請你吃飯,但改日不知是那日的應該拒絕。
因為小氣鬼總忘不了你對他「壞」。
有求必應,凡忙必幫,是錯的。
有原則的拒絕,比無原則的幫忙,更有價值。
有時候,這種拒絕,甚至可能是更好的幫忙。
人得學會拒絕不必要的自我消耗,你完全有權利為了你的正當理由說不。
只要你不想做的,都是你拒絕的理由。
不懂拒絕,礙於情面,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先滿足自己,讓自己健康成長,你才有資格去照顧別人。
不要礙於情面,讓自己的生活淒悽慘慘。
人有面子,面子不是別人給的,人有情分,情分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創造距離,學會拒絕,懂得分寸,知道禮尚往來。
懂得拒絕的分寸,人一輩子,沒有多少話,但是情分,也會因為一句話再也不見,人生沒有多少事,也會因為一件事,關係從此疏遠。
不要立刻就拒絕,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甚至覺得你對他有成見。
幫人是情份,不幫是本分。
學會拒絕他人,拒絕不利於自己生存的因素,這是本分。
有餘力,選擇幫別人,這是情分。
幫助還是拒絕,這是我們自己的事,選擇權在我們這裡,別人無權干涉與評論。
不要以為拒絕別人,你就沒面子,你就品德不高尚了。
學會拒絕,你的生活才是你自己的。
懂得拒絕是一種處事美德!
「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孔子的話。
「有所不為」就是拒絕。
什麼樣的人有所不為?君子。
君子就是一種身份地位。
像君子一樣,對於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就有他們該做和該拒絕做的事。
如果一件事,一開始就令你不舒服,那麼,越早拒絕越好。
千萬別感覺虧欠了別人,或者讓對方覺得你虧欠了他,徒增出許多煩惱。
懂得拒絕,才能活得不糾結。
所以呢,給出合適的理由,甚至有時候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好說話。
該拒絕的時候要乾脆利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安排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