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聽風賞月,細數流年

2020-01-04   中財論壇


文/文珺;歡迎關注中財論壇

在四川綿陽,有一個姑娘。她有一個小院,院子裡,瓜果飄香,青蔬滿滿,院子外,桃紅柳綠,鳥語花香,流水潺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像古人那樣,遵循著季節的變化,勞作,生活。

三月,桃花開,來釀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去做枇杷膏;造紙,研磨,制筆,種田,砍柴,燒飯,她無一不會,無一不能。

春日賞花,夏日聽蟬,秋日賞月,冬日喜雪,過著一種詩意的田園生活。

她叫李子柒,九零後女孩,十四歲因家庭變故,輟學在家,在城市遊走打工,後因年邁的祖母無人照顧,回老家,和奶奶住一起,過起了一種田園而詩意的日子。

曾經有人說,我要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香,我要砍柴喂馬,做一個純粹的農夫。

也曾經有人說,我想要一個院子,冬暖夏涼,四季花開,我要讀書,喝茶,做一個隱逸的閒人。

但面對瑣碎,繁雜的生活,有形和無形的壓力,去過自己想過的日子,那要的多大的勇氣和力量。但李子柒做到了,她選擇離開都市,回歸田園,在大山深處,年復一年,平靜而恬淡的生活著。

清晨起來,她不用精心化妝,不用擠公交,不用在霧霾重重的街道上,睜著睡意朦朧的眼睛去上班,而是提著菜籃,在露珠晶瑩的菜園裡,摘幾個絲瓜,番茄和青椒。

將半碗小米倒進沸水裡,坐在柴火灶前,慢慢的熬一鍋粥,而後,在花香裊裊的棚架下,和奶奶慢慢喝。

而後,可能會擔著木桶,去山泉邊,用一個木瓢,把清澈的泉水,舀進桶里,再沿著崎嶇的山路,慢慢回來。

不遠處,屋頂上的炊煙,已裊裊升起,身後,跟著那隻叫花花的小狗,或許,正在捕捉一隻草叢中驚飛的鳥兒。

或是,在中途遇到了鄉親,就用家鄉話,打個招呼,像極了王維的那句詩:田夫荷鋤歸,相見語依依。

院子裡,是摘好的豆角。將清水倒進木盆里,慢慢漂洗,慢慢切,暖暖的太陽,照著低矮的屋子,一隻老貓,在屋檐下的老藤椅上打盹,或許,有一隻鳥兒飛過來,它睜開眼,斜睨一眼,又昏昏睡去。

洗好的豆角,和著腌制好的臘肉,再加上幾個紅紅的辣椒,三五瓣蒜,幾片蔥花,在濃香的油鍋里一炒,一道鮮美的菜就出爐了。

午後,在院裡的瓜架下小憩。

或,翻一會兒書,或,喝一杯自製的花茶,或,什麼也不做,就那麼靜靜躺一會兒,耳邊清風,山間鳥鳴,都是人生至高享受。正如李清照的一句詩:枕上讀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人生,最難得的,是按著自己的想法過一生。

在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裡,一個年輕的女子,在一個遠離鬧市的地方,獨守著內心的寂靜和安然,恬淡地過著一種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日子,若不是有著堅定的意志,是做不到的。

春天,她把稻穀撒在田裡;夏天收割,用石臼舂米,做荷葉米飯,造稻穀酒;她用一碗清水,攪拌麵粉,熬制面槳子,抹在白布上,做千層布鞋,再用麻繩,錐子,大號針,一針一線的納鞋底;

她用桐油點燈,各種食材煨一隻雞,之後,慢慢享用,她用一種古老而緩慢的生活方式,告訴人們,一個人,只要是願意,完全可以選擇一種適合你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下去。

她安靜的面容,處事不驚的生活態度,無不告訴我們,一個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是多麼重要啊。

有女當如李子柒,自由,自在,自然,安然,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為我們的心靈打造了一個美好的陶園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