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寒冬?迪麗熱巴8個月沒戲拍,凈利3億影視公司2.7億買理財

2019-12-06     銳眼財經

近期,隨著一則「橫店開機率同比下滑45%」的消息被央視財經曝出,關於影視行業入冬的聲音再次響起。

據橫店影視城官網劇組動態公告顯示,11月21日,開機劇組21家,其中僅供劇組拍攝不對外開放的春秋唐園,零開機。而2016年-2018年同期,開機劇組分別為39家、33家、38家。換句話說,今年開機率較去年下滑近45%。

另外,有數據顯示, 2019 年以來,全國有 1884 家影視公司關停。

事實上,影視業的寒冬,在影視巨頭華誼兄弟宣布2018年業績巨虧10個多億,也就同時宣布了影視業已經進入寒冬。

因為從數據上來看,幾家主要影視上市公司業績都在2017年達到頂點,2018年就出現巨虧的情況。

橫店影視業績六連降

作為「橫店系」唯一的上市影視公司,橫店集團旗下的橫店影視的業績,到今年三季報已經連續6個季度持續下滑。

而據橫店影視近期公布的運營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新開直營影院 15 家,新增銀幕 91 塊,實現票房收入5.72億,市場占有率 3.69%,觀影人次1892 萬;加盟影城實現票房收入 8995.44 萬元,觀影人次 303.87 萬。

從目前數據來看,橫店影視今年業績繼續下滑的可能性極大,因為前三季度較去年同期就下滑了近20%,最後一個季度僅靠主營業務收入產生的利潤實現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公司對於銀行理財卻是非常熱衷的。11月8日,橫店影視發布公告,使用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到期贖回並繼續進行委託理財。

要知道,橫店影視去年全年凈利潤才3.21億,而此次用於購買理財的資金就達到2.7億。根據三季報的數據,公司前三季度委託他人投資的收益就達到2456.65萬。

不過,筆者認為,這到也不失為一種策略,在行業寒冬利潤下滑的情況下,減少主業投資,把資金放大銀行理財獲得保本收益。

影視股值得投資嗎?

如果你去問一個資深投資人「影視股值得投資嗎?」,你得到的答案大機率會是否定了,也就是說影視股本質上並不值得投資。

原因很簡單,因為影視業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影視公司在這個行業中承擔的風險最多,投入的成本最多,但拿的收益最少。

截至今年9月,國產影片票房為 284.12 億元,同比減少 11.54%。而作為行業排名第三的橫店影視,前三季度票房收入僅5.72億,占全市場份額僅2%。

所以,今年以來,看到的行業狀況就是,雖然有《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票房超過20億的作品,但影視公司最終的業績還是以降再降。

目前國內影視行業的商業模式主要是電影院+院線+發行方,這其實就是渠道,而一部影片收入有65%以上的收入被渠道拿去。

除此之外,明星的高片酬也是導致影視公司不賺錢的主要原因。

一部作品的成本大部分是明星片酬成本,在國內,由於明星片酬採用的合同制又決定了這部分成本實際上是固定成本,不管作品最後上線票房收入如何,明星片酬都得給。

這樣的模式結果是什麼呢?明星,無論作品最後結果好壞,都能拿到事前合同約定的片酬,也就導致出一部好作品並不容易。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影視公司利潤持續下滑,行業開機率下滑,大量小型影視公司關門,那些拿高片酬的明星也要面臨沒戲接的處境了。

那個片酬1個億的迪麗熱巴,不是都自曝8個月沒戲拍了嗎?

冬天來了,大家都要準備好好過冬了,橫店影視通過購買銀行理財的方式保存實力,確實也算一種應對策略。


最後,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並點贊。謝謝您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09x3W4BMH2_cNUguhy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