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白雞峰,海拔1318米,是通化市郊的最高峰,新的一年從登頂通化市郊最高峰開啟。
最高峰位於通化白雞峰森林公園內,冬季是公園的淡季,遊客稀少,超歷年平均值的降雪量更加大了登頂的難度。有時候我會問自己,到底為了什麼努力,贏得什麼才叫勝利,你曾否問自己?希望家鄉的美景被更多人了解到是通化周邊游努力的動力,攀登吧,最高峰!
步入景區,路兩旁插滿了東北抗聯的軍旗,楊靖宇將軍領導的東北抗聯曾經以此地為基地打擊日寇,現為通化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鐵血少年營所在地。
軍旗迎風招展,讓人渾身充滿力量,即刻出發。
銀裝素裹下的映山湖,巨大的網紅腳印圖520讓孩子們踩在湖中央。喜歡畫雪地圖的也可以來嘗試一下。
冬季登白雞峰應該選擇愛情谷方向,老嶺抗日根據地一側的路段登山。而我們選擇了楓葉谷一側的主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季節從主路登山是不被推薦的。
開始的路況非常好,沒想到冬季的深山裡也是有色彩的。
抵達第一個停車場,欄杆擋住了上山的主路,再往上只有稀稀拉拉的腳印,沿著路走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吧。
很快就抵達了一號亭,積雪厚度不大,一切順利,感覺非常好。
山上的楓葉竟然還沒有完全脫離樹幹,很驚奇這冬季里的那一抹紅。
轉過幾道彎,來到了二號亭,為了保持這寧靜的雪地,沒有進入亭子裡休息。
從二號亭開始,前面的路積雪開始變厚,人類腳印也不見了蹤影,只有小動物的足跡時不時出現在路上。
向下一亭子進發,第一次在冬季登白雞峰,路上有的只是平靜,寥廓,寬廣和靜謐。
在接近三號亭的陰坡,路上的積雪異常的厚,已達膝蓋,氣喘吁吁的老佟終於到了三號亭,在路邊休整。
失去陽光照射的路段,深及膝蓋的積雪,完全是趟雪行進,然而這才僅僅是困難路段的開始。
隨著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白雞峰園區內野生動物逐漸多了起來,一路上數不清的各類動物腳印留在了雪地上,野豬、鹿、兔子、松鼠?抑或是熊、狼?很遺憾沒有親眼見到。
四號亭很快也到了,這裡開始連向陽路面的積雪也變得很深。開啟登頂最難走的一段路。
轉過一個又一個彎,望著一眼望不到頭的路,頭皮發麻,這輩子都不想在冬季爬山了,太耗費體力了。
每每到了絕望的時候,總是瞧見希望,山裡的天氣非常通透,這個彎道可以遠遠瞧見白雞峰。
連續趟雪行進了1個多小時,說實話真的想放棄,想返程。
回望一下趟上來的路,真的沒有勇氣再原路返回。
咬咬牙繼續上,準備登頂後從小路下山,一轉彎,二峰停車場到了。
一陣風帶來了一片楓葉,正好插在我腳下的雪地上,陽光下雪地閃閃發亮,真漂亮。
好傢夥,這停車場連個腳印都沒有,被一尺深的積雪覆蓋。
踏上天石之路,很快就與登山小路匯合,可以沿著足跡行進了。
天石之路上,滿腦袋想的是如何下山,小路是否也是這樣難走。
陡坡到了。厚厚的積雪甚至埋沒了部分護欄。台階完全踩不住,只能靠手腳並用往上爬了。
兩步一停,六步一歇,下面應該是棒槌峰,好矮。
勝利就在眼前,加油!
只有到了山頂的那一刻,你才會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縱山小」之感。才會擁有一種悠然自得的心境。
更重要的是一種自我挑戰。登上山頂,你就成功地贏了自己。
前白雞峰,通化市郊的最高峰,新年第一天,我們來了。
天氣晴朗,山頂的風景是真的美,人生也如此次登山一樣,只有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到達最美的地方,觀賞到最美的景色。
從天石峰滑下來,馬不停蹄沿著小路下山,令人欣慰的是從二峰停車場往下的小路路況很好,免受了趟雪之苦。
一頓林間漫步來到小路入口——老嶺抗日根據地遺址,最近的登山路是將車開到這裡,由此登山。
在將軍樹下,把鞋裡的雪清理完畢,整裝下山。
路過幾處抗聯營地,到「司令部」里報個到,順便坐炕上暖和一下。
再路過公園的彩虹滑梯,結束本次登山之旅。
本次登山去程用時4小時,返程1小時30分,如果從小路登山將節約1小時。
通化白雞峰森林公園地址:龍頭十二隊方向一直走,走到頭。
公共運輸:104路新站—富民,終點站富民下車繼續步行3.5公里。
新站發往富民的發車時間:5:20、6:00、7:20、8:00、9:00、11:00、13:30、14:30、15:00、16:30。
返程富民發往新站的發車時間:6:30、7:00、8:20、9:00、10:00、12:00、14:30、15:30、16:00、17:30。
園區門票:成人票20元。未成年人、現役軍人、殘疾人士、宗教人士、學生半價。70歲以上老人、1.2米以下兒童、記者、導遊免票。汽車入園費每輛20元(最終解釋權歸景區所有)。
營業時間:全年。每天8:00—17:00。
遊覽時間:2-4小時,如冬季徒步登頂往返需6小時,冬季半程登頂往返需要4小時。
為什麼要在冬季爬白雞峰。因為山就在那兒。就好像為什麼要讀書,因為世界都在書中一樣。周邊游帶您游遍通化春、夏、秋、冬。
來源:通化周邊游
圖片:TJJ 文字:老佟 主編:漁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v58rm8BUQOea5OwpQ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