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巨虧到巨賺:我走了十年彎路,為你寫的建議(此文無價 很短很深)

2019-09-19     主題獵手鴻飛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李玲瓏(k63078)每日更新大盤熱點,行情研判、龍頭戰法,遊資戰法,解套戰法和操盤策略 乾貨源源不斷。

炒股十幾年 ,如何從虧損慢慢走向盈利的?

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時間和學費一樣也逃不了,該交的全部都要上交。量變到質變有個過程,和書法、美術等等行業全部是一樣的。痛苦的時候太痛苦,絕望的時候太絕望。最早虧地和自己說,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可是時間一年一年過去,看不到盡頭。實際最絕望的時候反而不是虧得最慘的時候,是好幾年後自己的資金曲線寬幅震盪的時候,賺了還,賺了還,一直處在過山車的狀態,明明覺得自己應該是該賺錢了,感覺自己和盈利是隔了一層紙的狀態,但是就是賺不了錢。時間過了好幾年了,但就是不盈利。朋友、親戚對我說,這種打賭的行業不能碰,你這個人就是太理想化了,那麼倔, 誰的話也不聽。晚上會對自己說:是不是真的錯了,別人說的也很有道理,算了吧,人生那麼長,不要把自己的路走的那麼窄。還好,我第二天又恢復戰鬥狀態。

穩定盈利後感覺這一切痛苦的感覺都消失了。

其實交易也是你的另一份工作。不是突然暴富,是每天一步一步的工作,不要想今天賺多少,這個月要賺多少,今年要賺多少。每天工作,有機會的時候作一下,沒機會的時候空倉。該止損的時候毫不猶豫。

人這種物種,是和絕大多數物種不同的,人類許多許多東西,不是靠天生的,是要靠後天習得的,比如吃飯,不太需要靠學習,但是,做飯,就要靠後天的學習;奔跑,不要學習,小孩子生下來就會,但是,騎車開車,就要靠後天學習。

那麼人類的職業,事業,也同樣如此。

有部分職業,學習的比例就很小,比如說,流水線工人,一天即可上崗,環衛工人,半天即可上崗。複雜一點的,司機,考完駕照,就可以上崗。這個都好理解。

但是有些工作、職業,卻相當之複雜,比如,律師,終身需要學習,因為,這套法律體系,很可能終身都在變化,比如,醫生,終身都需要學習,因為,疾病的發展,是沒有盡頭的。

投資這條路,也是一樣的。

這裡的危險之處在於投資理財這件事,有極大的迷惑性,我這些年來,觀察到,這種迷惑性,讓許許多多人吃了大虧。明明投資理財這件事,像律師,醫生一樣複雜,可是,門檻卻比流水線工人和環衛工人還要低,並且,低得多。

你看,沒有人一上來,就要去當律師的,他知道,要當律師,就要專業去學習,各種大專院校,各種律師行,都要紮實的走一遍,然後才能當律師,也沒有人,一上來就要當醫生的,醫生的專業,是要學習5-7年的,而且,是所有科室全部要學習的,不能說,你只想學習耳鼻喉,其他的,都不學,就學耳鼻喉,然後出來就當耳鼻喉的醫生,這樣是不可能的……一定是需要全科學習的,學完了,還不能馬上當醫生,還有漫長的實習,在職學習過程。

似乎,這已經深入人心,任何正常的人,都能夠理解,我要當律師,當醫生,是需要長時間學習,甚至,終身學習的。可是,許多許多人,認為,投資理財是不用這樣子的……這很奇怪,也很有趣。

你只需要一點點的錢,就可以開戶,參與到證券投資的世界裡面來,這個錢,少到令人髮指,一台手機,一點點的錢,可能總的門檻,幾千塊就夠了。真的比流水線和環衛工還要低,至少,你都不用出門,都不用面試,讓人非常輕易的就能夠瞬間和金融和世界聯繫到了一起。

這種感覺,實在很棒,至少在一開始的時候。加上各種網絡的資訊,一下子就能讓你有一種,手機在手,天下我有的錯覺。瞬間就能夠開始了解,參與,點評世界金融局勢,美金兌人民幣的漲跌,各種收購案的來龍去脈,各種期貨的風雲變幻,100塊資本也可以參與,100萬資本也可以參與,這種看上去的公平,民主,是及其令人容易著道的。

讓我們把思維拉到真實的世界。

我說說幾個情況,各位想想看。

第一:你是怎麼學習游泳的?

我反正是這樣學習的。當年,我爸爸教我游泳,首先是在家裡學習,在床上,四肢不停的劃阿劃,每天都劃,劃很久,然後再練習憋氣,一開始,是自己坐著憋氣,憋到一分鐘左右,就用臉盆,把臉埋進去,再憋,這樣子,在完全安全的情況下,在陸地上,練習了好久的時間,練習到肌肉記憶形成了,才開始下水。當年,沒有那麼多的游泳池,我爸爸就帶我去河邊,去淺灘上,就是那種站起來到腰左右的淺灘,把我帶到距離岸邊十多米的位置,放手,跟著我,一起游到岸邊。這樣又經歷了好幾周,差不多會了,才開始到深水區,陪著我一起游。至始至終,都伴隨左右。

再來說騎自行車。

這個基本上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過程。我們是不是這樣學習的?首先,看大人騎車,看到一定程度,最好有一個老式的那種28單車,就是腳撐撐起來之後,後輪可以空轉,車子卻在原地的那種,騎上去,然後,空踩,找找感覺,體會一下在自行車上的感覺,平衡,力度,高度之類的,或者有那種三輪車,騎上去,體會一下。再然後,騎上二輪自行車,後面跟著人,扶著,慢慢騎,確保不摔倒,慢慢的,慢慢的,往前騎,前面會摔幾次,然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騎著騎著,還不忘喊:扶著啊,扶著啊,我快摔倒了,艾瑪,我要倒了~~吧唧,真的倒了,可以爬起來一看,後面早就放手了,自己已經獨立騎了上百米了,這之後,就慢慢會了。再然後,就開始正式上馬路騎了。

是不是,騎自行車,也是這樣來的。

開車呢?

是不是也是這樣,駕校學習的過程也是一樣的。老師坐副駕駛,副駕駛還有一個聯動的剎車,你就開,開著開著,前面一個人出現了,巨慌,一腳剎車踩下去,媽呀,是油門,這時候,副駕駛的老師趕緊把他的剎車踩下去。

對吧?以上場景,各位是否都經歷過?

這些小事情,全人類幾乎都這樣來的。可是,到了投資理財這件事,就莫名的變得不一樣了。我已經看過身邊無數人,從來不學習投資的,但是,他就是敢投。這真的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可能有80%以上的人理解錯了

投資市場上流傳下來了許多經典的名句。

比如,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等等。

但有兩句話,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這兩句話是:寧可錯過,也不做錯寧可做錯,也不錯過

思考一下,你覺得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哪句正確?

有人說,這兩句話是對立的,只能擇其一。還有人說,這兩句話適用於不同的方法。

但實際上,它倆不但不對立,說的還是同一件事情。

寧可錯過,也不做錯。

很多期貨股票投資人非常喜歡這句話,每一次讀完,心裡都浮現出一些相應的意境,比如,冷靜,精準,一擊必中,例無虛發,不出手則以,一出生驚天動地等。然後審視內心,鼓勵自己要堅持學習,努力提高分析研發能力,早日登峰造極,成為一代宗師。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很多人誤解了這句話。

寧可錯過,也不做錯中的錯過,指的是錯過行情,錯過盈利機,這基本毫無疑義。

但是做錯呢?

很多人理解做錯是指單子做錯方向了。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句話的意思變成了寧願錯過行情,也不要把單子做錯。

這樣理解就掉入了天坑。

因為任何人都無法精準的預測行情。想要把握住趨勢,靠的也不是精準的判斷,完美的預測。靠的就是承擔風險,去嘗試獲取收益。也就是說,任何一筆交易都有風險,單子不可能不錯。

如果這樣理解,基本上就會一直迷失在追求完美交易的幻境里。

實際上,寧可錯過,也不做錯中的做錯,指的是交易者沒有按照自己的交易邏輯進行交易。也就是說,交易者被貪婪恐懼所擊敗導致的失控交易。

比如,某人的交易規則是虧損1%的資金就停止交易,但是某一次,他虧損超過10%依然在紅著雙眼死扛到底。

可能這一次他真的能抗回來,並且實現了盈利,但是,這種盈利會帶來錯誤的反饋。讓他對自己的交易規則產生懷疑,他那1%止損的規則將失去意義。所以說,這種盈利,寧可錯過。

也就是說,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

交易者必須按照自己的交易邏輯一致性來進行交易,不符合交易系統的交易動作不應該出現,即使錯誤的動作最後帶來了收益,那也應該維持交易規則,將其放棄。

規則之外的交易,根本就不應該出現。

寧可做錯,也不錯過。

這句話有很多人對其嗤之以鼻。

有人說,只在正確的時候下單,錯過就錯過,機會天天有,既然相信自己的能力,還擔心盈利的早晚嗎?

還有人說,謀定而後動,方能百戰百勝,這句話是賭博。

這樣說的人,他們可能還在第一句的陷阱里,主攻方向是預測的精準,追求絕對的勝率。他們可能不知道,交易的本質是試錯。

這句話理解起來很容易。意思是,我寧願我的單子錯了,虧損了,我也要做,因為我不想錯過大行情。這是很多系統化交易者的核心思路。

這句話有很多隱藏含義,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承認自己無法預測行情,承認未來是不確定的。交易的本質是一個試錯的過程,盈利來源靠的就是相應周期內為數不多的大波動大行情。如果因為害怕虧損而不去交易,畏首畏尾,最後導致錯過了那波可以實現巨大盈利的行情,那盈利預期將大幅度降低。相反,我們不停的試錯,控制每一次試錯的成本,將其控制在風控範圍之內,直到我們所等待的大行情出現即可。

也就是說,這句話的核心點在於,承認決定最終盈虧結果的不是勝率,而是勝率*盈虧比。認可這句話的人,基本上放棄了盲目的提高勝率,專注於獲取穩定的勝率*盈虧比,這才是持續穩定盈利的關鍵。

說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寧可錯過,也不做錯和寧可做錯,也不錯這兩句表面看起來截然相反的兩句話,其實毫不衝突,它們說的其實是一套交易規則的兩個方面:

第一句說的是脫離規則之外的交易,對了也是錯的。第二句說的是任何一筆規則之內的交易,錯了也是對的,因為交易的本質就是有邏輯的試錯。

我很喜歡這兩句話。

喜歡寧可錯過也不做錯中的耐心,對規則之外未知的敬畏,承擔自己無法掌控未來的豁達。也喜歡寧可做錯也不錯過中的果決,在規則內無所畏懼,擁有敢於面對一切挫折與苦難的決心,面臨千難萬阻勇往無前的霸氣。

這都是一個合格交易員應有的品種和精神。

兩句簡單的話語,隱藏著無盡的深意,交易的世界裡,認知就是絕對的差距。


對於投機者的幾點建議

冷眼看盤

我們必須用挑剔的眼光看盤,並非對市場永遠悲觀絕望,而應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不帶任何成見。那種固執己見、冥頑不靈,要麼堅持看漲,要麼堅持看跌的投資者,很難在交易市場獲得成功。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他們總喜歡做多,如果持有的時間足夠長,他們總還能安全出局。但是,投機散戶就不能盲目效仿了。投資者首先要有懷疑一切的態度,再去求證,得出結論。要知道,你參與的是世界上最冷酷、最痛苦的遊戲。

股票市場,一切如此公平合理。你必須比別人更加聰明睿智。大機構同散戶對壘,如同玩跳棋比賽一樣,他們故弄玄虛,然後設法吃掉我們的王棋。大眾通常是錯的,莊家對這一點心知肚明,這是他們的優勢。他們也不容易,必須投入巨額資金,以財富為賭注,判斷未來形勢。我們的買賣手數並不大,只需學會踏准這些內幕人士的節拍操作就行了:他們買進、推高股價的時候,我們也跟進做多;他們賣出股票的時候,我們也必須快速出局。我們需要不懈地學習、大膽地實踐,還要甘心接受虧損,否則無法成功。

動紙動筆

投資者如果希望眼前能夠「展現」市場行情,我建議他們動紙動筆。我們做事時,往往三心二意;如果無法聚精會神,我知道自己在股票市場常常會錯過一些重要細節。嘗試做筆記,跟蹤記錄某隻股票每一筆交易,分欄記錄幾隻股票成交價格和成交量。股票成交頻繁的時候,詳細記錄它們的成交情況,然後仔細分析,尤其注意大單交易,觀察大單成交之後的市場變化,留意大單出處。

保持這樣的習慣,投資者可以有效提高市場洞察力。我發現,經常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觀察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對市場走勢可謂心有靈犀,以前很少有這種感覺。此外,我敢肯定,如果不這樣實踐,投資者很難確切記起行情運行過程中,成交量何時潛入。

獨自交易

獨自交易——這或許是我能夠提供的最佳忠告。不要理會別人的觀點,戒除外界影響。

報告、傳聞、交易大廳里的閒言碎語,一概置之不理。你如果希望按照自己的判斷去操作,交易做得更順暢些,那麼,求求你,無論成敗,要獨立自主,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如果你想跟著別人做,沒問題,這樣的話,你要完全依仗他,不要摻雜任何自己的想法。要想調動起投資者的激情和靈感,就必須讓他自由無礙,充分發揮。你按照自己的想法交易的時候,也應該這樣。

或許你注意到股票市場中一些苗頭,其他人根本沒有感覺到。你依據自己的研究,發現一些機會,準備行動,別人卻熟視無睹,怎麼指望他來幫忙?周圍的人躍躍欲試,都想讓你免費提供建議。只要你朝他們那裡瞅一眼,抬抬眉毛,不用說話,他們就會爭先恐後、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觀點。遠離人群,安安靜靜,冷眼向市,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別人向你討教市場觀點的時候,你最好三絨其口;反過來,也不必向別人打聽什麼。如果你喜歡發表自己的觀點,即刻就會引來別人的聒噪。或許,你講的觀點沒錯,然而,市場能否應驗?你為此憂慮重重,惴惴不安。你害怕自己的觀點出錯,思想激烈交鋒,心亂如麻,自己也沒有了方向。如果自己失去了準星,怎麼能在投資市場中賺到錢?還有,大家七嘴八舌地談論經紀公司借貸影響、小麥市場、印度白銀行情、拉斯科布先生和杜蘭特先生看多市場的依據,你四處招架,哪還有時間分析盤面變化?

市場清淡的時候,投資者感到十分無聊。盤面交投淡靜,投資者根本沒有興趣盯盤。如果你對盤面實在提不起精神,不看就是了,出去玩玩飛行棋,隨便找些活兒做,也比坐在交易大廳東拉西扯,閒聊些雞毛蒜皮強。

與大眾逆向而行

什麼時候同大眾逆向而行,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歷史關鍵時刻,大眾總是站在錯誤的一面——大多數投資者,我想這樣講沒錯。正如我在前面談到的,1930年11月,我運用這個理論,判斷市場經過大幅下跌之後,將會出現階段性底部。股市跌了那麼久,最後,大家達成共識,只有拋空才能賺錢。然而,當每個人都想買,或者每個人都想賣的時候,要當心了!

我不知道是否解釋清楚了。也許,我需要再多舉幾個例子,幫助讀者明白這一道理。我知道,自己經常違背第一感覺,盲目逆市而為。過後發覺,應該沿著最初的感覺走,順應大眾半途然後在戰略轉折時刻,與他們「劃清界限」,我感覺這一點非常重要。


不論何時,只要耐心等待市場到達我所說的「關鍵點」後才動手,我就總能從交易中獲利。

為什麼?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選擇的正是標誌著行情啟動的心理時機。我永遠用不著為虧損而焦慮,原因很簡單,我恰好在準則發出信號時果斷行動,並根據準則發出的信號逐步積累頭寸。之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任由市場自動展開行情演變的過程,我知道,只需如此,市場自身就會在合適的時機發出信號,讓我了結獲利。任何時候,只要鼓起勇氣和耐心等待這樣的信號,我就能按部就班,從不例外。我的經驗始終如一地表明,如果沒有在行情開始後不久就入市,我就從來不會從這輪行情中獲得太大的收益。原因可能是,如果沒有及時入市,就喪失了一大段利潤儲備,而在後來行情演變過程中,直至行情終了,這段利潤儲備都是勇氣和耐心的可靠保障,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行情演變過程中,直至行情結束,市場必定會不時出現各種各樣的小規模回落行情或者小規模回升行情,這段利潤儲備正是我不為之所動、順利通過的可靠保障。

正如市場在適當時機會向你發出正面的入市信號一樣,同樣肯定,市場也會向你發出負面的出市信號——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沒有哪個重大市場運動會在一天或一周內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逐步完成發生、發展、終結的整個過程。在一輪行情中,大部分市場運動發生在整個過程的最後四十八小時內,這是最重要的持有頭寸的時間,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一定要持有頭寸、處身場內。這一點很重要。

舉個例子。假定某隻股票已經在下降趨勢中運行了相當長時間,達到了40的低位。隨後,市場形成了一輪快速的回升行情,幾天之內便上漲到45。接下來,股價回落,幾周時間之內始終在幾個點的範圍內橫向波動。此後,它又開始延續前一段上漲行情,直至49.5的高度。隨後市場變得很沉悶,幾天之內都不活躍。終於有一天,它再度活躍起來,起先下跌了3到4個點,後來繼續下滑,直到抵達接近其關鍵點40的某個價位為止。正是此時此地,需要特別小心地觀察市場,因為如果市場要確定無疑地恢復原有的下降趨勢,就應當首先下跌到比關鍵點40低3到4點的位置,然後才能形成另一輪明顯的回升行情。如果市場未能向下跌破40,這就是一個信號,一旦市場從當前向下回撤的低點開始上沖3點,就應該買進。如果市場雖然向下跌穿了40的點位,但是跌下去的幅度沒有達到3點左右,那麼一旦市場上漲至43點,也應該買進。

如果出現了上述二種情形中的任何一種,你就會發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標誌著一輪新趨勢的揭幕,如果市場以明確方式來驗證新趨勢的誕生,就將持續上漲,一直上升到另一個關鍵點49.5以上,而且比這個關鍵點高出3點或更多。

在闡述市場趨勢的時候,我沒有使用「牛」和「熊」兩個詞,因為我覺得,一旦在市場行情方面聽到「牛」或「熊」的說法,太多的人就會立即聯想到市場將在一段非常長的時間裡一直按照「牛市」或「熊市」方式運行。

問題是,那種特色鮮明的趨勢並不經常發生,大約每4到5年僅有一回,還好,在沒有發生此類行情的時候,還有很多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但輪廓分明的趨勢。因此,我寧願使用「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這兩個詞,它們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市場在一定時間內即將發生的情形。更進一步地,如果你認為市場即將步入上升趨勢因而入市買進,幾個星期之後,經過再次研究得出結論,市場將轉向下降趨勢,你會發現,很容易就能接受趨勢逆轉的事實。反過來,如果當初持有市場處於明確「牛市」或「熊市」的觀點,而你的觀點又被市場證實,現在要轉變思路就難得多了。


交易是一項事業 堅持不懈 不屈不撓

很顯然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一個明星交易員。

然而大多數人能發現他們的潛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堅持不懈,不屈不撓。

一些最出色的交易明星員都有一個好鬥的性格像鬥牛犬。他們承受巨大的財務損失和成為一個真正的輸家在市場中。知道他們掌握了選擇職業。和難以置信的財務損失,他們還從極大的因損失而拉緊的精神和情感中站了起來。看起來,只有一條路能通往交易之顛就是堅持不懈,不屈不撓。

每次你被擊倒。你站起身來再試一次。只有這次,試著從上次你擊中畫布中學到一些什麼。

我假設在大多數人頭腦中,真正衡量成功與否的是賺錢與否。在某種程度上那是不幸的。我認為如果某人認識到交易不適合他,承認了。然後從事其他事情我也認為是在市場中成功了!

也許那聽起來很愚蠢,但是讓我提醒你,這裡有一堆這樣的人出局了。舉例來說,這些放棄交易的人變成了調查員,經紀人,圖表提供商,寫關於交易的書的人,提供法律服務的人。給他們心理幫助。教他們交易課程。提供建議。寫程序軟體。

這些人熱愛交易領域。他們沒有成為成功的交易員,但是他們仍舊鍥而不捨,他們發現了另外一片領域,屬於他們的領域,他們熱愛的領域。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李玲瓏(k63078)每日更新大盤熱點,行情研判、龍頭戰法,遊資戰法,解套戰法和操盤策略 乾貨源源不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tZqS20BJleJMoPMGIT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