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後,天氣漸涼,雨水較多,各類野生菌繁殖旺盛,也是出遊的好時候,尤其是去到山上或野外,看到野生的蘑菇,總忍不住想採摘回家,然後拿來做成菜肴。
其實,野生蘑菇是不能隨便吃的,許多品種的野生蘑菇都含有足以致人死亡的劇毒,每年蘑菇生長季,全國各地都會出現採食野生蘑菇中毒的新聞報道。
據《西安日報》報道:
前幾日,家住西安藍田的周先生和妻子,上山放羊時看到了一堆蘑菇,就採回家做湯,未料夫妻倆雙雙被野蘑菇毒倒,經醫生檢查,兩人多臟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截止發稿時間,已經血液透析了5天,夫妻二人仍未脫離生命危險。
無獨有偶,據新華社長春9月10日報道:
在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小兒ICU科病床上,剛剛從死亡邊緣被救回的年僅10歲的小軍正在休息。
家住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的他,幾天前吃了從山裡採回的蘑菇,沒想到中了毒,引發急性肝衰竭,生命垂危。
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複雜,中毒後所表現的症狀、體徵多樣,發病潛伏期短則數分鐘,長則數小時或數天。
毒蘑菇的毒素按症狀可大致分為胃腸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中毒性肝炎型,此外也有部分患者同時出現多種症狀,稱為混合型。
蘑菇中毒患者發病的程度各有差異,主要有噁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症狀輕的一般在留院觀察無異常後可離院;
病情嚴重者可出現肝功能衰竭、腎功能下降等症狀,發病急,死亡率高。
那麼,食用野蘑菇後中毒了怎麼辦?
催吐,是最常用的自我急救方法,中毒者應立即進行催吐:如把鹽溶入開水,冷卻後喝下催吐,也可刺激咽喉催吐,然後立即就醫。
為防止反覆嘔吐發生的脫水,還可飲用加入少量食鹽和食用糖的「糖鹽水」,補充體液的丟失,防止休克的發生。
野蘑菇種類很多,味道鮮美,野蘑菇湯的鮮美甚至超過雞湯,所以一到雨後,很多人就喜歡上山採摘野蘑菇,但你可能不知道,全世界已知的毒蘑菇有435種,在我國就有100多種。
蘑菇的大小、形狀、顏色、花紋千變萬化,尤其是野生蘑菇,無毒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有的毒蘑菇外觀與無毒的蘑菇相似,並沒有什麼明顯區別。
普通人群很難分辨哪些蘑菇有毒,一些民間人士「引以為傲」的蘑菇辨認法,大都不科學、不準確,就算是專業人士,在面對形形色色的蘑菇時,也要經過形態觀察、基因提取、分子鑑定等多個流程才能夠識別。
在此提醒大家:到目前為止,對蘑菇中毒的治療尚無特效藥,避免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採摘野蘑菇,且不買賣、不食用。
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細菌引起的急性胃腸炎,但有毒動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除了最典型的毒蘑菇,還有4種常見食材,比較容易中毒,大家平時應多注意。
(1)豆角
看過《嚮往的生活》的朋友可能知道,宋丹丹和黃磊因為吃了沒有煮熟的老豆角發生了食物中毒。
豆角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皂甙和植物凝集素,豆角兩端、莢絲以及老扁豆含毒素最多,會對腸胃產生強烈刺激。
豆角的最好做法是:掐去兩頭再用水悶煮,並保證鍋中的水沒過豆角;烹飪時只要將豆角徹底燒熟煮透,就可以破壞其毒素。
(2)黃花菜
黃花菜多以干製品最常見,但有些人更喜歡清鮮、軟滑的新鮮黃花菜。
黃花中含有一種叫秋水仙鹼的生物鹼,本身雖無毒但被腸胃吸收後,在新陳代謝中被氧化,可轉化為二秋水仙鹼的有毒物質,食後易致中毒。
避免黃花菜中毒,儘量不要吃鮮黃花菜。如果要吃,鮮黃花菜先用清水浸泡2個小時,再用沸水汆透,可消除秋水仙鹼。
(3)發芽土豆
很多人覺得土豆耐存放,索性買菜時多買上幾個,但一放就放很久,甚至忘記吃,當你再發現時,發現土豆都發芽了,這時怎麼辦?
當然是把土豆扔掉了,千萬不要怕浪費,不要把發芽地方削掉,其他部分繼續吃,因為發芽土豆中龍葵素會導致噁心、腹痛。
(4)霉變甘蔗
發霉、發紅、有酒味的甘蔗,千萬不要吃,因其可能含有「三硝基丙酸」,輕度中毒後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重者可發生陣發性抽搐,甚至呼吸衰竭。
養生優品,點「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