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了一個釘子,壞了一個馬蹄;壞了一個馬蹄,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亡了一個騎士;亡了一個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1458年,英國國王查理三世要面臨一場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關乎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戰鬥開始之前,國王讓馬夫準備好自己最喜愛的戰馬。馬夫立即找到鐵匠,吩咐他馬上給馬掌釘上馬蹄鐵。鐵匠先釘好三個馬掌,在釘第四個的時候發現缺了一個釘子,馬掌還沒有固定牢固。馬夫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國王,眼看戰鬥即將開始,國王根本就來不及在意這第四顆馬蹄釘,就匆匆忙忙的上了戰場。戰場上,國王騎著他的馬領著他的士兵衝鋒陷陣。突然,一隻馬蹄鐵脫落了,戰馬仰身跌倒在地,國王也被重重地摔了下來。沒等到他再次抓住韁繩,那匹受驚的就馬跳起來逃跑了。一見國王倒下,士兵們就自顧自的逃命去了,整隻軍隊瞬間土崩瓦解。敵軍沉積反擊,並俘虜了國王,國王這時才意識到那顆釘子的重要性。這場戰役,查理三世丟失了整個英國。
丟了一個鐵釘看似不是很重要,但是結果卻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運。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細小的事情都會引發不可思量的後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不注重一些細節,很可能會引發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就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的薩克斯州的一場巨大的龍捲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為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錯誤和武斷的,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
對於家長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極少數的家長會對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嚴格要求,但是有些家長就會覺得孩子還小要求這麼嚴幹啥,等孩子長大了再管也不遲,實際上,這樣讓孩子從小養成散漫的性格,等後期在教育的時候就很難再糾正回來。
孩子在小的時候,對什麼都很好奇都很想嘗試一下,對孩子能力範疇之內的事情,做家長的就一定要放手大膽的讓孩子放手去做,不要擔心孩子是否做好做不好,願意去做就是好的,做不好就是因為孩子做的太少,次數多了,自然就做的好了。父母一定要堅持讓孩子自己做完,就算孩子做的不好,也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讓孩子放棄半途而廢。如果沒有第一次的失敗,哪來的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所以當孩子遇到畏難情緒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的鼓勵孩子,督促孩子繼續堅持下去。
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汪中求
不管在哪個年代,孩子的教育問題永遠沒有小問題。但是,孩子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體現的,也就是說,一個孩子怎麼樣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問題,都是從一點一滴的細小瑣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
記得原來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發現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就讓彼得把它撿起來,彼得因為懶得彎腰假裝沒有聽見,耶穌什麼也沒說就自己彎腰撿起了馬蹄鐵,用它從鐵匠那裡換了三文錢,並且用這三文錢買了十八顆櫻桃。二人出了城繼續前進,經過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穌知道彼得渴的夠嗆,就故意讓藏在袖中的櫻桃悄悄的掉出一顆,彼得一見就趕緊撿起來吃了,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的彎了十八次腰。最後耶穌笑著對彼得說「要是你剛才彎一次腰,就不會再後來沒完沒了的彎腰了。小事不幹,將來就會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勞。」
對於教育孩子這方面,也是不能忽視小事的培養。細節決定成敗,只有小事上成熟了,以後遇見大事就不會慌亂。
1. 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很多時候父母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怎麼可能會犯下什麼大錯,於是往往對孩子惹出的麻煩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得過且過。甚至有的父母把孩子犯的小錯誤當做玩笑,認為「樹大自然直」,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從小就聽家長們說過一句話「凡事要從娃娃抓起」,只有從小就把孩子教好了,孩子長大才不會吃虧,懂得容忍大度等等。
2. 孩子變得不懂事,對家長缺乏敬畏
對於孩子來說,任何事都不是小事,在細小的事情,如果引導不到位,最終就有可能會釀成大禍,會影響孩子一生。所以,當發現孩子有了小錯誤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糾正,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千萬不能把小錯誤當做兒戲,對孩子的縱容寵溺就是在害孩子,就會讓孩子對家長沒有敬畏之心。長此以往,孩子就不會對父母說的話產生重視,家長就會更加的難以管教孩子。
縱使細微如蝴蝶之鼓翼,也能造成千里外之颶風——混沌理論
在家庭環境中,如果父母把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小事,當做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覺得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也許正是因為父母對這些小事得過且過,進而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發展,以至於影響整個人生。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故事都聽說過:臨近黃河岸邊有一片村莊,為了防止水患,農民們築起了巍峨的長堤。一天,有個老農偶然發現螞蟻窩一下子猛增了許多。老農心想這些螞蟻窩會不會影響長堤的安全呢?於是,他就趕回村子裡去報告,路上遇見了他兒子,老農的兒子聽見了不以為然的說「那麼堅固的長堤,還害怕幾隻小小的螞蟻?」隨即拉著老農一起下田了。當天晚上風雨交加,黃河水暴漲。咆哮的河水從螞蟻窩開始滲透,繼而噴射,終於衝決長堤,淹沒了沿岸的大片村莊和田野。
千里的大堤,狂風巨浪都未能夠動之毫釐,可以說是牢不可破。然而螞蟻的入侵,日銷月減,大堤最終倒塌。百年的巨樹,雷擊山崩都不能毀掉它的生命,可謂頑強不屈,但是小小的甲殼蟲卻能咬破樹皮,吃空樹幹。正因為這些常常被忽略掉的螻蟻、甲蟲,才使得看似牢不可破的大堤、巨樹變得脆弱不堪,因此,細節性的問題往往會成為致命的問題,教育孩子也是一樣不能忽視細節,微小的毛病一旦被忽略就會由小引大,終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1.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為
家長要以身作則,再教育孩子之前先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同樣的問題。大多數孩子的身上的問題都是和父母有樣學樣學來的。比如,發現孩子開始撒謊,先不要忙著指責孩子,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在孩子面前說過謊,或者對孩子說過謊。家長應該時刻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學習的內容。孩子就是美麗的天使,純潔、可愛而敏感,他們始終關注父母的一言一行並加以模仿。如果家長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壞習慣就會影響孩子。
2. 留意孩子言行中的「小細節」,出現問題及時糾正
家長總會認為孩子言行中那些細節問題無傷大雅,就不會太在意,總以「孩子還小」作為藉口來為孩子逃脫譴責。孩子要從小教育,很多細節性的問題會影響孩子的發展。比如因為孩子小,所以面對孩子的暴躁就覺得可愛而不加以制止,孩子就認識不到這個行為是錯誤的,長大後稍微有點不順自己心意的事情,孩子就會開始生氣然後亂發脾氣。這對孩子日常的社交都有很嚴重的影響,所以不要忽視孩子生活中的小毛病。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應謹記,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忽視細節性問題,細節決定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