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存款利率那麼高,為什麼群眾卻更願意選擇國有銀行?

2019-08-09     老龔講事

提到銀行存款,相信很多人第一想法就是存款利率較低。這確實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不少居民現在即使有錢也不怎麼願意存進銀行。從2019年各大銀行的表現來看,存款利率能夠超過5%的一般都是民營銀行。國有銀行的存款利率是達不到這樣的標準的,但是為什麼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選擇將錢放進民營銀行的人還是比較少呢?

缺少品牌認知度

與國有銀行相比,民營銀行的知名度並不高,有些民營銀行甚至連聽都沒有聽過。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這些銀行的存款利率能夠達到6%甚至更高,但是你敢將自己的錢放進一個沒聽過的銀行嗎?很多人不敢將錢放進民營銀行,其實就是因為對這些銀行不夠了解。

找不到網點

部分民營銀行的成立時間較短,因此網點相對來說也比較少。有些民營銀行甚至連網點都沒有,而且服務的群體大都偏向於小眾。和國有銀行隨處可見的網點相比,還是國有銀行更讓人放心一些。

成立時間過短,沒有保障

民營銀行是在2014年開始才逐漸出現的,有些民營銀行出現的時間更晚,在2017年才開始運營。正是因為銀行成立時間過短,沒有什麼太多的參考價值,因此將錢放進這些銀行的話,很多人都擔心。雖然國有銀行相比較而言利率比較低,但是至少有著保障,不管存多少錢心裡都放心。

有人說如果將錢存進民營銀行的話,會不會因為銀行倒閉導致錢無法取出呢?從這點來看可能性並不大,因為民營銀行的股東一般都有很強的實力背景,並且都是當地比較大型的民營企業。而且大部分民營銀行在成立的時候,註冊資金都是比較多的。

因此群眾對於民營企業也不要有太多的「偏見」,很多人認為民營銀行就相當於個人銀行,覺得民營銀行很容易出現「卷錢跑路」的情況,因此也不敢將錢放進銀行里。其實民營銀行的利率之所以要高,就是為了吸引群眾存錢的。畢竟與國有銀行相比知名度等方面都占據弱勢,如果利率也和國有銀行差不多的話,那就更加沒有優勢了。

沒想到的是本來是民營銀行為了吸引客戶提高利率,採取的方案,結果很多人卻覺得這樣風險更大。因為很多人都認為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收益越高也就代表著風險會更大。所以民營銀行的利率過高,反而讓群眾產生了擔憂。

在2018年下半年的時候,監管表示民營銀行的創新型存款有著流動性風險,於是進行了「限價限額」。之後不少民營銀行都下調了利率,不過並沒有被叫停。也就是說對於產品的安全問題不用太過擔心,只要保持在合理的存款範圍內,都是有著保障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oyhDm0BJleJMoPMIk5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