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報/鳳網首席記者 李立
2月5日,武漢兒童醫院確診兩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最小的確診寶寶出生僅30小時,該新生兒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目前該新生兒生命體徵穩定。專家提示,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應引起重視。
對此,湖南省婦女兒童智庫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產科主任張衛社教授表示,根據目前公開報道的資料,該新生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僅能提示有垂直傳播方式可能性,但不能排除羊水等污染。她表示,這麼短的時間,接觸傳播的可能性比經胎盤傳播的可能性更大。
同時,張衛社提醒,孕產婦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除了做好防護外,孕產婦可能會遭遇到四種情況,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應對。
「第一類孕婦,本人沒有與新冠病人或疫區來源的人員的接觸(簡稱流行病學史陰性),自己沒有感冒相關的不適,屬於正常的孕婦。」張衛社說,在疫情期間,如果胎動等正常,可以延長孕期檢查的間隔時間,等疫情控制後再去醫院產檢。宅在家裡給寶寶做胎教、保持心情愉悅就是對寶寶和自己最好的保護。萬一有突發情況,去看急診。
張衛社告訴今日女報/風網記者,第二類孕婦是指孕婦與新冠可疑病人或疫區來源的人員有接觸史(簡稱流行病學史陽性),自己沒有感冒相關的不適。張衛社表示,這屬於潛在感染可能的孕婦,「這一類孕婦,如果距離分娩的時間比較遠,在家隔離14天以上就屬於第一類正常孕婦了。但如果距離分娩時間比較短或預產期正好在14天的隔離期內,可以提前請社區或區疾控人員,上門采二次咽拭子進行新冠病毒核酸的檢測,二次陰性基本可排除新冠肺炎,按正常孕婦分娩,產後母嬰同室。」
張衛社表示,如果孕婦在隔離期間臨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未出或未檢測,「按潛在患者進行單間隔離分娩,接觸醫務人員防護升級,新生兒出生後亦進行隔離觀察;直到二次核酸陰性,排除感染才能恢復母嬰同室」。
第三類孕婦是指本人在疫區工作或從疫區回來(簡稱流行病學史陽性)的孕婦,沒有相關的不適,也屬於潛在感染孕婦,「這一類孕婦可參考第二類孕婦進行觀察和排除。但每天要注意監測體溫、呼吸道症狀,如有上述不適可按第四類疑似患者進行處理」。
張衛社說,如果孕婦是疑似患者,流行病學史呈陽性,有新冠肺炎的表現,就需要在指定的醫療區或指定醫院接受排查,包括血常規、肺部CT及二次新冠核酸的檢測,與孕婦接觸的所有人要戴好口罩等進行防護,「如果排查後不屬於新冠肺炎,按專病流程進行治療和分娩。如果排查後確診新冠肺炎,到指定收治醫院治療及分娩。疑似患者排查期間臨產的,直接到指定收治醫院分娩,並實施母嬰隔離」。
張衛社表示,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間,不管是正常孕婦,還是有接觸史的潛在感染孕婦,只要無症狀,均首先實施居家隔離,根據距離預產期的時間,提前做好排查。
編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