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出所是重要的基層單位,大到打擊違法犯罪,小到調節鄰里糾紛,再到戶籍、居住證的辦理,公安派出所都是當仁不讓的「排頭兵」。按照公安部創建「楓橋式派出所」的要求,上海市公安局在全市範圍內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主題,結合派出所轄區實際情況,持續推進創建工作取得成效。
上海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人流車流密集,高樓鱗次櫛比,不同地區又特點鮮明。上海各公安派出所結合自身轄區的特點來開展工作,但宗旨不變,精細化管理解決群眾身邊的「痛點」,換位思考讓服務更深入人心。
煙感報警、智能門磁、電子貓眼……上海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的居民們去年起發現,小區內越來越多的智能安防設施讓社區安全錦上添花。半淞園派出所轄區以居民小區為主,曾經這裡由於房屋設計的問題,治安狀況複雜。2018年以來,政府主導、公安融入、市場運作、多方協同的「智慧社區」建設,讓轄區內的小區居民感受到實在的變化。
高空拋物引發的鄰里糾紛曾經是居委幹部調節工作的難題,隨著智能探頭的架設,可以自動感知和保存拋物行為發生前後30秒的監控錄像,大大方便了事後尋找當事人,也對其他不道德居民形成了威懾。曾經困擾社區的「痛點」迎刃而解。
半淞園路派出所所長王毅剛表示:「有了這些敏銳智能的『神經元』,不僅讓警方的研判和指揮更有的放矢,而且高效警務也有了明確的實現途徑。」從短短2個月在一個小區就通過智能監控抓獲3名在逃人員,到3小時破獲入室盜竊案,再到解決社區周邊交通擁堵問題,智慧社區不僅讓居民更感安全,也讓公安民警的工作更有成就感。
相比半淞園所「智慧社區」的建設,以商務樓宇為主要管理對象的南京西路派出所,則是通過「靠前一步」的勤勞用心,在中心商圈裡「圈住」平安。
南京西路派出所地處上海市中心,1.62平方公里轄區內29幢商務樓宇聳立,日均在此工作學習、休閒購物的人員超過20萬人。近年來,南西派出所將樓宇管理精細化作為持續性調研課題和工作目標,通過勤走訪、勤溝通、勤串聯工作,把商務樓宇的矛盾與危機化解在最初期。
商務公司經濟矛盾多發、白領法律諮詢需求多,防範電信詐騙壓力大,怎麼辦?南西所與街道聯手,組團式服務的「法律服務中心」進駐樓宇,構建法制宣傳的「前台」,法律援助的「後台」,矛盾調解的「中台」,切實做到「矛盾不出樓」。
「我們結合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高度發達的特徵,立足經濟矛盾、債務糾紛特點,做實做細化解工作。」南京西路派出所所長陳偉告訴記者,民警不斷夯實法律知識,規範執法行為,秉持「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的社會綜治理念,在促進矛盾化解的同時築牢樓宇安全防線。
人流商家密集的城區管理講精細,郊區的綜合治理同樣凸顯上海的精細化特色。上海浦東的周浦地區素有「小上海」之稱,轄區內餐飲場所有近200家,是上海有名的「夜排檔」。隨著上海不斷打造「夜經濟」,周浦派出所也不斷創新管理辦法,從源頭強化夜市治安管理,優化市民「夜環境」,讓居民安居,讓店家樂業。
「我們落實專人進行數據匯總和警情分析,分時、分段進行預警,及時在『小上海守護神』政務微信工作群推送,多部門的管控工作立即跟進。」周浦派出所所長沈泓告訴記者,「通過綜合地域、時間、警情的評估分析,使得我們能把有限的警力投放到特定的時間、地點去,提前就預防問題的發生。」
在上海的北大門嘉定,葉城派出所則傳承秉持著「咬定小事不放鬆」的工作要求,不是以簡單平息社區、企業的矛盾糾紛為目標,而是深究背後的成因,把問題「連根拔起」。
2018年4月,葉城派出所轄區內某旅行社在收購某公司資產過程中產生合同糾紛,公司預售的儲值卡出現停用問題,不少用戶到旅行社來維權。葉城派出所幾位民警在所長喬貝的帶領下,一方面及時安撫用戶情緒,維持商務樓宇的正常工作秩序;另一方面會同司法、工商等部門一同介入,引入專業律師組織維權用戶與企業的友好協商,最終成功化解矛盾。
「作為一個連續15年被評為公安部一級派出所的所領導,我既感光榮,又深感壓力。」喬貝說,「社會矛盾無小事,處理不及時、不到位,不是『小火變大火』,就是變『牛皮癬』反覆發作。我們不僅要及時處置,及時『滅火』,更要找到糾紛根源,防微杜漸、舉一反三。」
從所領導堅持一線帶兵、主動接受民警監督,到融合社會力量,當好群防群治的組織者,再到打造「葉城微警務」,對於老百姓的問題和訴求「條條有迴音、件件有著落」,如今,嘉定工業區南片8.5平方公里轄區里老百姓安居樂業,其樂融融。葉城派出所作為守護者與服務者,將平安迎進大門,讓矛盾不出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