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談·致2020年 | 我手機里最不捨得刪的那張照片

2021-02-12   有染

原標題:眾人談·致2020年 | 我手機里最不捨得刪的那張照片

雅倩 編劇

先說

2020年已過,新春牛年已來,大家的生活有沒有更精彩呢?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失去了許多,也通過不同方式找到了新的樂趣。線上劇讀會、線上戲劇、以及逐漸開放但是限制人數的劇場。在這段時間裡我們通過不同的方式找樂子,留下只屬於自己的回憶。

今天我們的話題將會圍繞「你手機里有沒有2020年最捨不得刪除的照片」展開。讓我們來看看他們今年最珍惜的回憶。

祝頌皓 演員

2020年5月30號那天,上海「文化廣場」的疫情後第一次演出,半年內沒有演出,站在舞台上特別感動,雖然只有30%的觀眾,但在那一刻眼淚還是止不住流下來,謝幕之前頭還撞在了吊籠上,在全場最安靜的時候,劇場裡都能聽得見特別大的一聲巨響,就是我撞頭的聲音,哈哈這張照片頭中間那個紅點就是撞破的,右側頭頂有一個大口子,就不分享了,那次覺著很有意義,我也在告訴自己,見紅了不一定是壞事,說不定是個好兆頭!

蔣奇明 演員

我手機拍下的自己的短片作品,是自己弄的劇本,自己找朋友疫情的時候拍的,是自己很想表達的作品。

劉陽大貓 演員

這是2020年5月底文化廣場劇院重啟特別演出的排練中。

吳嵩 演員

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高原反應引起身體不適,為了保證演出正常進行,全程吸著氧氣完成;「我在《枕頭人》里除了白枕頭以外多了一個藍枕頭」 。

施哲明 演員/導演

這張照片是我的人生的里程碑,讓我終於多了一個身份,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上了一個台階,從原來一個在別人夢中出現的一個人,到變成實現自己想要的夢,我完成了一個身份上的一個進階,完成了我的第一部導演的「處女作」《了不起的爹地》。這是我的第一部導演作品,也會是我整個導演生涯的一個開端;這張照片對於我來說是非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夏振凱 演員

這是我眾多的在劇組裡「過生日」中的一個。當時在音樂劇《歡迎光臨》巡演過程中,劇組夥伴們在前一天連夜編排了舞蹈,用我在劇中的歌曲《我和我的吉他》作為伴奏音樂,當時我心都化了!劇組以開安全會議為由,把大家聚到一起,剛開始氣氛很嚴肅是真的在開會,又是整頓紀律又是關於演出的注意事項,又是疫情的嚴峻性等等,說完了突然燈一暗出現蛋糕,唱起了生日歌,緊接著就是我的歌結合著他們編排的舞蹈現場跳給我們看哈哈哈,幸福!

而且我也是在這個劇組的巡演中,學會了玩兒狼人殺,甚至還有點小小的迷上了!

劉曉邑 導演 編舞

我們嚮往著無盡的光芒 ,在藍天白雲之下,也有狂風暴雨在等待著我們,一旦起航我們只能靠著太陽和夜晚的星空和月亮來找尋內心的方向,所以我們擁抱太陽的同時也要擁抱黑暗!

丁一滕 導演/演員

2020年11月《新西廂》合成,在一個工廠,沒有暖氣,有不息的熱愛。

西溪天堂藝術中心的戴戴

丁姓知名導演、編劇、演員終於在西溪實現了跳水,並且實現了漂浮。

徒有琴 音樂人

最難忘的演出是《無法訪問》,從入圍一直到最後的彙報演出,整個過程,都覺得很不真實,最難忘的應該是和樊沖老師交流學習的每一天,讓我對音樂劇的創作又有了全新的理解,而最幸福時間仍然是在排練廳,我覺得一群人共同創作努力做好一部作品的感覺實在是令人興奮,這也是我對音樂劇創作產生興趣的最初理由。

李凱迪 演員

2020年2月1號,在Downtown的Winter Garden,這是我疫情前最後一次演出的觀眾,後來紐約的演出都叫停了,再也沒有見過這番場景…想念舞台,想念大家。

董博文 演員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沒想到我一個海外留學生還能有機會9月8日進到天橋劇場演出。很幸運,也很開心,希望2021所有的同行,所有的劇場都能越來越好。

魏驛歡 演員

2020年突如其來的困難和挑戰給了我足夠大的動力做出改變。學習與自己和解,找尋與父母相處更融洽的方式,在不確定性中尋獲人生的目標感。回望這一年走過的路,有點兒驕傲,過得還真不賴。更讓我幸福的是,我有了心愛的狗寶寶。看見時間在她身上流過的痕跡,讓我覺得能活著就很美好。

李心怡 音樂劇演員

在2020這個情況特殊的年份里,時隔8個月,重新回歸音樂劇的舞台,且有幸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新夥伴們。這是我們巡演的第一張合影,那個時候並沒有想到,後來的我們,彼此難捨難分。想念《魔女宅急便》劇組裡每一位可愛的人兒。

演員 蔡力豪

夏天,南方的景色濃郁,汗粘乎乎的。明明眼睛不住顧盼,但身體卻想溜走。

歐陽喬子 音樂劇演員

自己當時很焦慮,出國演戲雙雙泡湯。很長一段時間,自己不知道該幹嘛,只能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情緒,給自己找事情做。結果就在拍這張照片的這一天,我在樓下看書,有一句是「你是一朵插在任何花盆都會撐破的花。」我正好看到了這朵花,羨慕她的生命力,自己也感受到很多力量。就在這一刻,手機響了,我收到了魔女第二次的邀請。

胡辰 模特 劇場工作者

最好的朋友,穿著同款球鞋帶著一束黃玫瑰來77劇場捧場我演的《黑色冰山》那晚之後我們就再也沒見過面 (不是因為我演得太爛)。只是那刻有一種緣分突然盡了的感覺…人生總是比戲劇更drama。

濮陽善禾 演員

《悟空》是我回國參加的第一個商業音樂劇;在SD第一次被觀眾認出來,被誇,然後簽名;認真對待「小角色」,最後被記住的感覺。

陳喆 戲劇導演 演員 配音演員

去年6月13號,本該是我們的《郵局》在77劇場演出的日子,這也是北京劇場首次復工後我工作室的第一個戲。

一大早就接到飾演賣花女的演員胡辰的微信,就是這張照片:鮮花、紅裙、穿過樹葉間的縫隙投射在地上的陽光……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她的開心,我借她的圖發了個朋友圈:「就算這個世界再糟糕,也總有些美好是值得期待的!」可誰承想,就在我們對光的時候,突然接到通知:北京疫情復發,演出取消了!好多人當時就哭了……但還是那句話:「就算這個世界再糟糕,也總有些美好是值得期待的!」烏雲總會散去。

葉臻 演員

2020年6月13日,準備了半年多的劇場剛剛開始恢復生機,因為新發地一次爆發性疫情暫停了。記得那天我們所有演員都穿好衣服,準備熱身上場前半小時的時候,劇場臨時通知我們演出取消了.....小胡辰把她戲裡的道具,「一束鮮花」安慰的微笑著發給我們每人一枝,我的眼淚立刻就留下來了。我哭著照完了這張合影。

和英楠 演員

我舞台演出最好的一次,觀眾、搭檔、製作組同事都覺得是巡演最好的一場。

馬迅之 導演編劇

廣州空殼劇戲劇工作室創始人

2020年11月7日,我導演的作品《三室0廳》在廣州西瓜劇場首演。那一天,許多在疫情期間離開廣州的人都回來了。我最好的朋友,回廣州幫我做燈光設計。我的師弟專門從老家來廣州買票看這部劇,還有很多很多親朋好友……劇結束了,他們又要回到自己的家鄉,開始他們的生活,但至少在這一刻,我們在廣州的劇場裡相遇。疫情改變了很多人,他們有自己的方向,自己的選擇,自己的重心,也許有的人以後再也不做戲了,但是希望我們都還能記起因戲相聚的時光。

淋予的雨

一名來自警官藝術團的演員

2020年疫情以來第一次進劇場看演出,因為疫情的原因需要隔開坐,到場的觀眾不多,但是演員特別賣力,能感受到他們久違的登台演出的幸福。

馬達 導演

2020年最重要的事兒是我女兒出生了,開始慢慢了解父母的心情,理解父母的溺愛。這張照片,是她第一次「登台」,舞台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重要,但對戲劇工作者來說應該是最神聖和敬畏的地方,也是我們夢開始和延續的地方,而這一天,她走進了我的夢裡。

孫曉星/編劇 導演

2020年作為導演在北京舞蹈學院完成的教學實踐項目《犀牛》,這是演出結束後的合影。戲劇的創作過程太像做夢,我們沉湎於夢境無法自拔,但拆除舞台布景的時候,就像夢境坍塌的瞬間,不甘心我們被再次拖入現實,所以那晚和學生們在KTV包了個通宵,是為了讓夢醒的晚一點。

顧雷 編劇 導演

十月,杭州,台上《水流下來》在演出,我從觀眾席到後台要走好幾趟,看換場,看小演員。演出平穩的時候,一縷光安靜地來到了側台,下場門二樓音樂三黃老師看著台上的演出。

何雨繁 導演 演員

雖然有點奇怪,這照片是我年中電腦壞掉,沒做備份,丟了20年的資料時拍的,有一種跟上個時代說再見的意味,挺適合當下的。

蔡藝芸 /導演

2020年做的演出不多,在一個松江的古宅做了一場浸沒式《雷雨後傳》;這是開場的劇照。

李然 高校教師

今年我們上外飛那兒劇團製作演出了三部戲,各有特點。這張照片是其中之一,《山》。疫情防控考慮,校內演出都是限制觀眾人數的,於是只能把大劇場當作小劇場來布置。這次的《山》我們改變了演出形式,讓觀眾到舞台上,和演員坐在一起。效果不錯。或許這才是戲劇的本質吧,就是讓人們能夠在同一個空間,真切地分享情緒與思考。

王珩 歌劇導演

在排演歌劇三聯劇的過程中,喊壞了一個小蜜蜂,趕緊又買了一個飛利浦的小蜜蜂,看來歌劇導演更需要好嗓子。

楊楠 導演 演員

10月1號晚上,《情書》,在朗園薈讀空間。當天去之前聽替我踩點兒的人說場地里是有幾個par燈的,我尋思有幾個就湊合能行。結果到了一看,幾個燈沒走矽箱,而是直接串聯到一個插銷上,只能通過插和拔來一起亮或者一起滅,其中有一個燈還不由自主地 (壞了)不斷從白色變換成黃色再變回來。其餘就是場地里的射燈,跟普通書店的環境質感毫無區別。馬上就要演了,所有按燈光排的調度都得取消,怎麼辦?

當時我把插銷拔了,把場地里燈全都暗掉。外面廣場裡探照燈投過窗簾打進來。對,就是它了!偽開場!

於是臨時決定,開場前場地全亮,開場時順次滅掉所有光源,隨著音樂起,緩緩拉開窗簾到這樣一個角度,仿佛白色的月光打在演員身上,不多不少,恰好契合這個講述文革期間被批鬥的兩人心事的戲,原來咱也可以搞環境戲劇。

雖然對不住請來的專業燈控師和錄像師,不過我覺得值了。戲比天大,沒有什麼是不能克服的。

朱虹璇 導演/編劇

2020年9月《春逝》直播測試現場,監視器里的主演們。願此行路上,永遠擁有燦爛笑容。

陳然 戲劇導演

這是2020上半年在德國駐留時劇院給的工作室,後來我們的演出呈現也在這個空間完成。這麼大一間,在北京要多少錢啊!鋪了地膠,什麼燈,什麼設備都有,隨時可以演出。如今想想好奢侈啊。

張杭 詩人 / 劇作者 / 劇評人

照片是2020年聲囂劇讀節的「彩蛋」環節——編劇協作創作和表演。疫情期間,陳思安約8-9個戲劇作者「寫當下」,每個人都向外面邁出了一步。

楊彬 演員/製作人

這張照片是去年4月期間,澳門戲劇界人士日前召開「抗疫集戲——戲劇工作者集思會」,逾四十名戲劇工作者參加,會上通過向政府提出五點緊急措施,以及多項針對文化、教育政策之中、長期建議。

會議所在地點曉角實驗室,是全澳門第一個民間經營的黑匣子劇場。

林巧思 浙江話劇團編劇

2020年,我們為浙江蒼南赤溪縣的孩子們送上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場戲,孩子眼裡的光,是點亮疫情時期黯淡演藝之路的最亮的星星。

周蘇婕 編劇

坐咖啡館寫一整天,寫到小說最黑暗處大哭,因為擦眼淚又抬頭,恰好看到夕陽西下這一幕,原來真的是「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呂學平 編劇

剛參加完奶奶的葬禮回上海,在高鐵上處理音樂劇《小說》的工作。劇場是生命短暫無常的縮影,那時候我感覺自己好像是從一個黑盒子奔向另一個黑盒子。在2020年大家都過得比較艱難,當然我也不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只是自己會一天比一天更懂得面對。

Tina 戲劇治療師 編劇 (現居倫敦)

這是姥姥姥爺抱著剛出生的我。2020年我失去了他們。所以我總在看這張照片,想著如果我做出了不同的選擇,現在會不會少一些遺憾?

zane 編劇

時隔一年回劇場「做夢」,然後又面臨生活的選擇。希望下次進劇場時,不再是對過去說拜拜。

黃鏡璇 導演 演員

2020年6月15日《對著靜默呼吸》劇場影像化拍攝。

我想沒有什麼能難倒戲劇人繼續做戲。「靜默」原計劃赴澳門演出改成了在澳放映,於是我們製作拍攝了影像化版本,還創造了一種cue點與分鏡的有趣結合體;之後《人造孤獨》也進行了中國大戲院線上邀請展的表演片段錄製。然而,表演藝術的現場性有不可言說的魅力。終於在10月,我們有了《人造孤獨》唯一一次線下完整版演出。結束撤台時,所有人不自覺的圍在一起,認真的看著舞監封好最後一個道具箱。知道,這些道具就要在今年一直沉睡了。當天還遇到了一位邊看演出邊記筆記的特別觀眾,很清楚的記得她就坐在舞台上正中央最靠近我表演空間的位置。

感謝有你們,2020不孤獨!期待2021我們現場見!

許天宇 青年導演

這場照片拍攝於9月初,回國後第一次得到設計戶外項目的機會,拍攝於炎炎烈日下的中關村廣場。我上班的地方在蘇州街,午休的時候我不吃飯,騎上一輛共享單車奔赴中關村廣場我們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所有的駐足是為了停下來觀察城市,這可太浪漫了!騎上車出去遛達的這一圈,也是我當時生活里一抹對比強烈的亮色。那時候,真是發自內心的覺得高興!

趙陽陽 青年導演

這是2020年9月13日 《藤蔓》接近打磨的尾聲,我們一起去展示環境戲劇版《藤蔓》的片段。對於我來說作品進入演出狀態,意味著一個朝夕相處的追夢小組也即將分別。分別前大家拿最好的自己去奉獻給觀眾,奉獻給戲劇,這個片段很美。2020年我們每一次後台準備都很簡陋,演出場地也需要演員們面對不同於舞台表演的挑戰,這張預備照片應該是很有意義,需要保存的。

湯唯 青年導演 製作人

五月和上海財經大學的小夥伴們通過三地五屏隔空排練,最終用替身,技術,信念感等方法,在三個城市挑戰錄製一個「完整」的原創獨幕劇《螢火》。他們中只有一人是校劇社的,錄製當天臨時加入三位新的小夥伴來幫忙,使這個作品更像個作品。

誠然,《螢火》是一個不夠完美的作品,但是像極了我們幾人的共同寶藏,一個飽含著2020這個特殊年份,我們所有想像、激情、能動性的寶藏。

李國傑 製作人

因疫情所困,沒能返回北京。在老家的櫻桃園,和父母一起勞作,「留在老家賣櫻桃」,和鼓樓西劇場合作後,一度成為行業內熱議的事件。

郎劍飛 導演/【江湖戲班】創始人

就像小女生用美顏相機,明知道那是「美化」了的自己,但重點是「好看」,這個「好看」的背後能帶來什麼,遠未可知,這個「未可知」或許是希望,在大疫之下是一份慰藉,這慰藉遠比總在暗夜中前吶喊而無聲更令人振奮。

逍遙醉夢仙 【後浪劇場】品牌運營

【江湖戲班】讀劇沙龍第九季最終展演的其中一個作品。極短時間創作,用到了實時影像,對於經典文本的再解讀。

Lynn Fu 藝術管理從業者

這張照片一直躺在我的相冊里,那是我的手牽著病榻上外公的手。2018年夏天,外公病重住院,當時我正忙著大戲院的開幕季,一個禮拜一個戲的節奏,連軸轉著。每次抽空去醫院看外公,他總會說:你怎麼又來了,這麼忙就別來了。這句話,至今仍感覺刺痛。當時劇院裡正演著卡斯特魯奇的On the concept of the Face of God (《關於上帝之子的臉的概念》,又譯《不可自理的生活》),看過這部戲的觀眾都會記得台上那位年邁體衰滿身褶皺的老爺爺,他一次次大便失禁,兒子一次次幫他擦拭,從耐心關切到徹底崩潰... 我想,我對這部作品強烈的愛一定和外公有關。

兩個月後的國慶前夕,我正在歐洲出差,突然傳來外公病逝的消息。一個人坐在機場候機廳里大哭,傷心、想念、後悔。所以我會一直留著這張照片,提醒自己,生命中值得珍視的人和事,而其他都不重要。

夏雨塵 製作人

2020年三月初,我們製作人課的教授帶班裡大家參加了一個紀念製作人Margo Lion的百老匯內部演出,在Hadestown的劇院,整個劇院坐滿了人,隨便攔下一個都是業界大佬。台上演出的是她經手過的戲的片段,演員是她陪伴過的演員。最後一首歌是全明星大合唱,Kerr的舞台都裝不下。全場下來,聽見她的故友談到她,沒有說她的欣賞水平,沒有說她多聰明,業務多好...都沒有,就是慷慨,那種讓人害怕的慷慨,那種把自己公寓借給六七個藝術家一起住的慷慨。當時沒人會想到,不到兩周後百老匯就會面臨長達300多天的關閉。現在回想起來,我們這個團體,做戲的人,其實就是靠慷慨,靠報團取暖,靠信仰之躍,越是困難,越是如此。如果說2020教會我什麼,可能就是讓我上懂了教授帶我們參加紀念會的這堂課吧。

陳效 學生妹子 (現居日本)

2020年中,從淘寶運過來的米粉,是很久沒吃過的味道。

驍xiāo

照片攝於2020年6月1日。彼時困於紐約公寓,已仨月有餘。年初面上的三部戲,也僅剩一部中文話劇還沒取消,轉為線上排練和展演。照片里的男子抱著道具假肢,想像著活生生的人的熱乎乎的身子,和咱演員隔著螢幕想像著那頭對手的能量,其實是一回事。演員實在是神奇的物種。

Ling 燈光設計師

這是一張20年3月底洗出來的照片,當時我還不太會用相機,焦都對到了馬路對面,卻無法掩蓋它的記錄意義。疫情嚴峻的時候,小區門口逐漸搭起了許多個小帳篷,收發快遞和蔬菜食物;當時願意為我家暫存快遞的水果店老闆娘,一度是我們家的英雄 (因為年初口罩難買,踏出一次家門得精打細算)

然而前幾天,經過當時承擔採購任務、戰戰兢兢地買方便麵的貨架,看著上面紅色的紫色的康師傅,竟覺得那段記憶恍如隔世,甚至有種不真實感。

玄覽 戲劇專業研究生在讀

來滬3年第一次看sleep no more,第一次拔草了心心念念想看的沉浸式戲劇,願2021年所念皆可成!

秦聽 文學寫作小學生

10月搬家前,從陽台上往外拍了一張照片。隱約還是可以看到,一戶頂樓人家的陽台掛了小燈串。我曾為那個陽台寫過兩首詩,想像那個頂樓養花的男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在沒有戲可看的一年裡,窗外的景色就是我觀看的舞台。

10月那段時間我經歷了些大大小小的變故和告別,現在每一樣都塵埃落定,或者暫得喘息。我又回到健康快樂的狀態,希望2021年快樂的時光更多。樸素的願望。

五月初五 戲劇從業者

今年在中間劇場搬磚,抬頭拍了一張非常有意思的圖,一時間竟然覺得自己很「包浩斯」。

謝佩潼 舞評人 演出行業從業者

拍攝於2019年1月24日俄羅斯聖彼得堡,一直留在我相機里;這是疫情之前我最後一次長途出行,本來覺得這樣的風景對我來說是十分簡單平常的,現在覺得是這麼可貴。

京褲子 戲劇人

2020年10月2日mini稜鏡戲劇節《女僕》,早上4點排練結束,「我們到火候了」。

冷麵老爺 劇場工作者

2020年獨立完成了一次裝修,學會了很多妥協,這盞燈是我最後唯一的堅持。

小朱 劇院內部觀眾

這是疫後復演排練第一天的景象。現在已經有點回憶不起來,當時看到演員們陸陸續續走進排練廳時,內心不自覺翻湧起的激動了,而且除了這張照片,也沒再以個人的身份留下過其他影像。現在想來,這場復演最珍貴的地方,是在於我很久沒有如此動情地去為一個作品、為一群人日夜兼程了。

飛飛 野路子藝術家

2020第一次進劇場,已經是7月18號了,在往年大半年沒看戲根本是不可想像的,這次看的也是朋友的兒童劇,探班而已,但久違的劇場的空氣還是讓人覺得熟悉而愜意。

Memory村長 簡單單文化傳媒 製作人

北京近20年來最冷的冬天,晚上我去看個沒幾個人知道的小戲,一走進蓬蒿那個狹長、逼仄、冷清、只有些許微光的胡同里,看見劇場的燈牌,穿透黑暗。

王樂爽 劇場工作者

說起2020,總是聽到「特殊」「艱難」「黯淡」之類的字眼,我選擇了一張充滿希望的日出圖,除了懷揣著祝福外,也是對自己的總結。因為演出數量驟減,難得有機會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假期,國慶去內蒙的草原和沙漠痛快淋漓地旅了個游,拍下這張照片。

Luka Wong 藝術行政人員 (中國香港)

這個是2020 年自己有份導演的一個演出的服裝設計。這個演出本來是在劇場演出!疫情關係變成網上版,這種轉變前所未有,大家同心克服困難,同心合力完成這個網上演出,我衷心多謝台前幕後。這是我2020年最好時刻。

shuting 藝術行政人員 (中國香港)

我的2020年照片里最不捨得的,是全家人到紐西蘭探姑媽及表姐的那張;這不是很特別的話題,但是很寶貴的時光。很久不見他們,也很少一家人旅遊,特別是大家都出來工作了,時間很難湊在一起。圖片是大家在紐西蘭的山頂玩賽車。

小樹【後浪劇場】播客主播

無法進劇場的日子,我更熱愛生活,每日清晨在故鄉的林中路散步,大自然讓我忘記時間,感到平靜,用心感受冬去春來與生命復甦。

冬刀魚 劇資淺觀眾

寸土寸金的深圳寶華路,一輛三輪與品牌車行駛在同一條道路。苟活或輝煌不過是幻光,一生僅是條狹長的賽道。

shin 劇場工作者

劇場剛重新開放的時候,雖然只有30%的觀眾入場,但還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快速的入場方式,所以幾乎全員出動協助引導。明明演出入場在以前很平常,那天大家都挺興奮的,就覺得好開心啊又有演出可以忙了,就想自拍留念,結果被同事拍下來留念了嘻嘻。

高冷的逗逼 劇場工作者

劇場人最值得的等待,就是看著觀眾填滿觀眾席。即使上座率從100%到30%到50%,即使這份等待從五月延到了九月。總會等到的,觀眾席可以坐滿的那一天。

阿作 戲劇打工人

雖然不是在劇場待到最晚的一次,但可以說是最困難的一次……本來以為做不成的事情,在小夥伴的堅持下居然做完了,親身領會到什麼叫make impossible possible。

周丹 製作人

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拍全家福,然後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也是我公婆第一次穿婚紗,我媽媽第一次拍藝術照。我的狗狗今年9歲了,對於人來說已經是暮年了,它陪伴了我們9年,帶給我們很多歡樂和溫馨,它是我們的家人,所以全家福里會有它。

IYO 劇場工作者

2020年讓手上的工作停擺,隨著項目的延期和取消,突然屬於自己的時間變多了。於是,這一年到訪了森林、沙漠、大海、黃河、洱海、蒼山、西北古村落,遇見了銀河、流星雨和無數次的日出、日落……這一年,無數次接近大自然。

2020年,失去了我的一隻貓,同時又讓我遇見了另一個它。

-劇終-

圖文內容均由受邀者提供

圖片或由其拍攝或由他人拍攝

均授權使用刊發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台|藝 文|悅 音|映 像

more:

眾人談·戲劇在特殊時期的策略 | 線上和現場,挑戰或機會

聊·《斷手斯城》 | 困在自己信念感里的人是偏執狂嗎

評·專屬版《寶島一村》 | 北海的冰化了,春天來了

聊·《阿波羅尼亞》 | 是時候在小酒館來看一場酣暢淋漓的音樂劇演出了

精緻地進劇場 | 我在觀看歌劇演出前,通常會做哪些準備

年終盤點·13個熱點 | 2020年,雖已翻篇,必將永記

更多閱讀 可點擊

張艾嘉 | 桑吉加

張晉浩 | 佟欣雨 | 丁一滕 | 楊易

史依弘 | 林懷民 | 蔣瑞徵 | 黃俊達

《偽君子》 | 《安魂曲》中文版 | 《手提箱裡的死狗》

《夜半鼓聲》 | 《禿頭歌女》 | 《奧賽羅》

大劇場版《枕頭人》 | 當代劇場版《等待果陀》

- 靈 魂 編 輯 部 -

執行編輯: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責任編輯:Paula & Cheers

主編:許安琪 &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