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整村託管」實現「三方共贏」 ——赤峰市巴林右旗益耕農牧業機械專業合作社

2020-04-29     V赤峰

益耕農牧業機械合作社成立於2014年1月,由5戶農民成立的,註冊資金150萬元,到現在已吸納到32戶,機械由十幾台套發展到七十多台套,作業服務由單一的幾項發展到對玉米、甜菜、高粱、土豆、青飼、大豆的耕種防收做到了全程機械化服務,各類農業機具齊全,機具總造價已經達到四百萬元。

針對農牧戶種植規模小且生產效率低、市場信息閉塞,種植生產標準化和專業程度低,農業先進技術接受慢,益耕農牧業機械合作社按照「加快三產融合,創新社會化服務載體」的思路,以解決農村「老齡化」和土地分散化、閒置化、細碎化造成農業收益低的問題為主攻方向,在保持現有農機土地承包關係不變的前提下,圍繞玉米、甜菜、高梁、土豆、青飼、大豆,種植全產業鏈,益耕農牧業機械合作社提供了「耕、種、防、收」全程託管服務,用規模化服務突破傳統小農戶家庭經營對地塊和家庭的限制,逐步把普通農戶引入現代化農業發展軌道,通過服務小農戶、合作社自身不斷發展壯大,2019年服務由幾千畝發展到上萬畝。

益耕農牧業機械合作社在農牧業社會化託管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託管模式上,突出區域協作,層層推進。種好每一塊託管田,通過託管和農民自種地對比算帳,吸引更多的農牧民接受託管服務,開展整村家家戶戶聯合,塊塊土地連片,先進大型機械進地,先進技術進地。

二、在託管經營模式上,突出全程服務,在保持農牧戶生產經營家庭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合作社提供農機作業,統防統治一體化服務,農牧民向合作社支付農業生產全程託管費。

三、在託管操作模式上,突出技術和科技支撐,合作社在種植過程中,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採取保護性耕作,中耕深松技術,保證了託管地塊的高效高產。

四、合作社在社會化服務中帶動結對幫扶和脫貧任務,依託自身經營技術、產業等優勢,培訓優秀拖拉機手和半價收取託管費用,有效的起到帶動脫貧,有效地破解了當地農牧民種地先進機械化的困局,獲得了規模化的效益,實現了農業增收,農牧民增收。

享受社會化服務,讓養牧大戶輕鬆種玉米,任海波養殖了五十多頭牛,每年春秋種地都犯愁,家裡還得飼喂牛,外面還得去種地,忙的不可開交,自從益耕農牧業機械合作社推出全程農業社會化託管模式,任海波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將300畝玉米種植全部給益耕農牧業機械合作社託管,在2018年底出售後每畝增產200斤,畝產達到了1900斤,任海波笑著說:「這種模式好, 既能把家裡牛能照顧好,地也增產了,雙豐收,2019年還要繼續合作。」2019年在他的帶動下我們合作的面積增加了一千多畝。

現在種地收入低、土地零散,年輕人都不種地,農村種地的基本都是六十歲左右的人在家種地,閒置土地太多,六十歲左右的人想種地卻沒有勞動能力了。農業社會化機械化服務的開展,有效的解決了難題,烏義日圖嘎查的斯琴,今年62歲了,老伴去世了,女兒、兒子全部考上大學,在城裡工作,斯琴擁有二百多畝土地,自己歲數大了,沒有能力再種那麼多地了。2018年,我們益耕農牧業機械合作社社員給老頭兒講解社會化服務的好處和優勢,斯琴老頭兒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將220畝土地委託給益耕農牧業機械合作社,一年的工作下來,老頭兒經歷了全程機械化的作業、耕種防收,秋後每畝增加收入160元,和每年累死累活的種地收入還不高相比較,斯琴老頭兒高興的說:「還是機械化好,全程機械化節省了勞力,畝產增加了,收入也增加了。60多歲的人也成為種糧大戶了。」2019年我們合作社繼續為斯琴老頭兒服務,今年玉米又是一個大豐收,玉米單重4.6兩多籽粒,我們把玉米給斯琴老頭送到家,老頭又是倒茶,又拿煙,說明年還要跟我們繼續合作。

這些成功的典範,讓更多的農戶感受到了全程社會化和機械化服務帶來的好處和便利,2020年,為了更好的推廣整村託管、三方共贏的合作社體系,振興農村,發展現代化農業,真正解決種糧累、種糧苦,沒有人願種糧的問題,益耕農牧業機械合作社將繼續誠信經營,更好的服務三農,讓社會化託管服務走進千家萬戶。

來源:巴林右旗農牧局

編輯:宋明飛

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cONw3EBnkjnB-0zVhb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