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串聯城鄉的老式綠皮車

2020-01-14   大西北網

新華社蘭州1月14日電題:串聯城鄉的綠皮車

新華社記者張睿、馬寧

2020年的春運大幕已經拉開,上百組列車晝夜不停地在蘭州火車站內進站、出站,在這股「鋼鐵洪流」中,平均時速60公里、只有4節車廂的7505次普速列車,顯得那樣「格格不入」。這趟由蘭州開往武威南的列車是一列老式綠皮車,串聯起蘭州和武威兩座城市之間的十幾座小站,大多位於山巒溝壑中和偏僻山鄉間。

1月10日,由蘭州開往武威南的7505次列車停靠在永登站,一名旅客望向窗外。新華社記者馬寧攝

這趟列車全程運行5小時27分鐘,運行里程290公里,全程票價18.5元,最低票價僅1元。列車從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已經運行了近40載,運送旅客近千萬。在高鐵飛速發展的今天,這趟「綠皮小慢車」因為票價便宜、乘坐方便,成為沿線鄉村群眾進城購物、售賣農產品、探親訪友、外出打工、求學的首選交通工具。在今年的春運中,這趟連接城鄉的「綠皮小慢車」依然慢悠悠地行駛在蘭新線上,講述著時光的故事。

來自蘭州市永登縣紅城鎮寧朔村的華光俊說,他經常坐這趟列車,有時遇到極端天氣,不能乘坐大巴車的時候,就會選擇這趟列車,「不管天氣多糟,坐火車回家總不會誤事兒。」

帶著孫子孫女回家過年的把蘭儒是永登縣武勝驛鎮旅順村人,她乘坐7505次列車已經有5年了,知道這趟車只有硬座和無座,因此早早就買好了坐票。把蘭儒向記者展示了她的車票,從蘭州站到永登站,票價僅為7.5元。「這個車價格實惠,要是坐汽車的話要27元,而且我孫女也暈車,回家坐這個挺方便。」她說。

1月10日,在由蘭州開往武威南的7505次列車上,從蘭州探親歸來的把蘭儒(右)和一歲半的小孫子乘車,準備返回永登縣。新華社記者馬寧攝

據7505次列車列車員鄭德輝介紹,由於停靠的站點大多都是一些偏遠小站,因此這趟列車有一個特殊的「福利」,就是可以像班車一樣,上車再買票,且不需要任何手續費,大大方便了當地群眾。

7505次列車的列車長陳曦說,列車票價最低的一站僅為1元錢,最高是18.5元,這個價格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再也沒有調整過。

這輛穿梭在大山間的慢火車也變成了一輛「扶貧班車」。「我們車上有一群『常客』,她們是一群老奶奶,從龍泉鎮上車,再到蘭州市的西固區下車,車票3元,每次每人都會提一筐香菜到市裡去賣。」陳曦說,在西北的偏遠山區,來回幾十元的大巴車費對於有些貧困老人是一筆不小的負擔,7505次列車讓他們自己種的菜有了換成現金的可能。

66歲的李天德是武威市古浪縣人,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早已和周圍的旅客熟悉起來。他說:「我算是這個車的『老牌乘客』了,已經坐了12年啦。」因為要照看孫子,從蘭州市西固區站到武威市古浪站這條線路上最多時一年要乘坐數十次。

一列慢火車,串起散珠般的村村寨寨,給許多大山深處的村民出行帶來更大的方便。來自武威市古浪縣東灘村的張學平和妻子以及他們一個月大的孩子都在這趟列車上,他說,他們從村中出來,就是為了到蘭州市給小孩看病,這趟車是最方便也最實惠的選擇。「現在孩子已經沒啥問題了,醫生讓我們兩周後再去複查,那時候還得坐這趟車。」

儘管在大城市有各次高速便捷的列車,但對有些人來說,這些速度並不快的「慢火車」卻是他們回家的唯一選擇,因此只要有這些人在,「慢火車」就絕對不會消失。「慢一點沒有關係,但是能到家。」陳曦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