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煮茶: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2019-11-04     垚鑫淼森焱

本文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誰最中國

可圍爐而坐

也可一人獨飲

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圍爐共飲是雅聚

是久別重逢的歡喜

是飲到好茶心照不宣的默契

為你凈手焚香

採買花材

布一席案上山水

起碳煮水

壺裡的水沸了又沸

即便夜已濃

依然固執地等待

如爐膛炭火一般熱切

這便是古人對知己的心意

而獨飲是低徊沉思

是奔波勞頓後的休憩

也是一顆塵祿之心的安頓和寧靜

「人間萬事消磨盡

只有清香似舊時」

冬夜煎雪煮茶

思量之間

可抵十年塵夢

圖片 | 浮雲堂

台灣作家林清玄說,小時候父親招待客人,會在一張大桌子中間放一個碳爐,裡面是一個茶壺,兒時最開心的記憶,就是圍在父親身邊要茶喝。長大後他每天必喝茶。和他有著同樣愛好的人還有乾隆皇帝,這位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

中國人對茶的喜愛,是烙印在骨子裡的。

蘇軾深夜飲茶,不惜大動干戈,半夜去江邊取水。因為他堅信活水活火煮茶更妙。千利休也說過:「茶道無他事,只是煮水、泡茶和品嘗而已」。

圖片 | 青簡Jane

茶性潔。愛茶的人都是完美主義者。因此茶人對水、對火也有著極其嚴苛的要求。按照陸羽《茶經》的說法,煮茶的水分為三六九等,分別是山水、江水、井水。以乳泉、石池漫流的山水為上,以人跡罕至的江心水為上,以汲取人多的熱鬧之處井水為上。這樣看來,蘇軾取的江水只能算中等。

鄭板橋曾有詩,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也是用新取的江水煮茶,喝到了稱心的茶,心勁兒也起來了,氣概也上來了,好像擁有了全世界,青山盡歸。

東坡云:」活水還須活火烹。"煮水要用活火,何謂活火?就是有火焰的炭火,宜煎茶,味美而不濁。許次紓《茶疏》說:"火必以堅木炭為上,然木性未盡,沿有餘煙,煙氣入湯,湯必無用,故先燒令紅,去其餘煙,兼取性力猛熾,水乃易沸。"

陸羽認為泡茶燒水最好用木炭,其次才是硬木柴。另外不潔凈的燃料也不能用來燒水泡茶,會導致茶串味。潮州人燒水,據說用一種「絞積炭」,敲之有聲,碎之瑩黑。更有用烏欖核作炭的,火焰淺藍,焰活火勻。

古人的喝茶的講究,對今天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已經很遙遠了。其實倒也不必如此大費周章,準備好乾凈的水,一個電陶爐,收拾自家陽台,晾衣服的地方挪一挪,就可以騰出一個地方喝茶,再準備一個小小的洗杯子的地方,那麼這個陽台就是一個茶室,是你心裡安放的一個家。

萬一連陽台的角落都沒有,怎麼辦?至少還可以用一個托盤,把茶道具擺好,放在冰箱上。晚上所有人都安靜的時候,把燈熄滅,點開一個角落的電燈開始泡茶,生活中處處可以,只要你有心。

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煮。

內蘊豐富的老白茶,存放多年充分轉化的黑茶等發酵茶、老茶更適合烹煮。認真沖泡過後仍然感覺意猶未盡,這時再取出一隻煮茶壺,不用放太多水,把茶煮一煮,茶葉的內涵物質得到充分釋放。此時的茶湯糯香,悠長,層次豐富,回味無窮。

煮茶,是茶的鞠躬盡瘁。老茶在最後一刻綻放的光芒勝過以往所有年輕時刻。茶葉在水與火的催化下盡情釋放,用盡全部的生命能量,只為給茶客帶來一瞬間的感動。

圖片 | 浮雲堂

泡茶的時候,心一定要從容,慢慢來。

煮茶,用冷水緩緩加熱,在不同的溫度下萃取茶葉的精華,茶湯沸止,用心關照,反覆數次,才可成就一壺層層分明、純凈明亮、馥郁香甜的好茶。

好茶需要時間的成全,善「等」者,才有機緣品到那杯「剛剛好」的茶。

除了煮茶,對於老茶來說,要充分喝到其味,還有一種方法是「蒸」。保留原茶葉底和茶湯,將泡茶的紫砂壺上蒸鍋燉五分鐘,這樣燉過的茶,所有的回味都濃縮在最後一壺裡。

有人說,世間一切的飲料都在做加法,但只有茶在固執地做著減法。中國茶不加糖,不加奶,拒絕所有的添加材料和濃烈味覺,最終只回歸到一個「淡」字。

圖片 | 奉常茶書院

茶味淡,茶性儉,茶的樂趣在於謙卑樸素,順應自然。 渴煮茶,飢煮粥,遇著作樂且作樂,得高歌處且高歌。活在當下,是茶人的哲學。不過分執著,也不恣意放縱。在時時刻刻的自覺自檢中磨練心性,一如茶湯微微的苦澀,令人保持著良好的清醒,不致昏沉。

風來疏竹,風去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是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圖片 | 青簡Jane

吃飯的時候專心的吃飯,睡覺的時候專心的睡覺,喝茶的時候專心的喝茶,談戀愛的時候專心的談戀愛,失戀的時候專心失戀,每一刻都活得非常飽滿,有力量。每天回到家裡,端起茶來,先不要喝,而是升起一個念頭,好好的、專心來喝這杯茶吧。

圖片 |「 誰最中國」

我們需要精心準備的,或許不是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喝茶需要準備的,或許也不是昂貴的茶器,而是空杯的心態。放下所謂的判斷,走出智識的壁壘,既不抱怨過去,也不為未至的將來提前預支焦慮。

認真為眼前人奉上一杯誠意十足的茶湯,並且記得你再也不會在同樣的時空和同一個人喝到第二杯一模一樣的茶,這就是「一期一會」。

編輯丨鬆鬆

-參考資料-

《林清玄喝茶40年的感悟》

《茶緣心語:詩詞里的茶文化》

- 特別鳴謝攝影-

浮雲堂,設計目錄,freedomrs,奉常茶書院

青簡Jane、二月的簫、 | 鶴廬 | 等網絡圖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ZXLYW4BMH2_cNUgbDF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