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341 篇 原 創 主 文-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大西南,有一個因印度板塊和歐亞大陸碰撞而形成的曠世奇觀,震撼的「三江併流」。
但你可能沒有留意到,我國除了這一地理上的奇觀,在公路界還有一個工程上的巧合。
「三江併流」中的怒江大峽谷
圖@《中國自駕地理》
這一巧合由三條「1」字頭國道組成,這三條國道都是從首都北京出發,連接了南方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廣州。
編號為1開頭的國道,相信不用小編多說了吧。當你走在這類道路上,說明你不是在遠離京城,就是在前往京都的路上。
這三條國道分別是G105京(北京)澳(澳門)公路、G106京(北京)廣(廣州)公路、G107京(北京)港(香港)公路(以下均簡稱為G105、G106、G107)。
而它們所形成的公路巧合,我們可以稱之為「三線並行」。
「三線並行」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中國的北方多為平原,南方則多是山地丘陵。古代歷史上建都城一般是有山有水,易守難攻,有險可守,而南方的都城僅靠江河作為屏障很難抵禦北方進攻。
所以我國歷史上建立的朝代,首都基本上都是在北方,政權由北向南統轄著南方。為了增強中央與南方地區間的聯繫,歷朝歷代統治者都會修築通往南方的路。
以當代首都的交通道路網為例,以北京為中心的12條「1」字頭交通線,聯通的都是一些重要的地方。
北京12條「1」字頭國道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然而在經濟上,情況卻恰好相反,南方多富庶,自古已然。不過南方由於開發較晚,交通不如北方便利,容易形成局部性文化,擁有多個少數民族和各種風俗習慣,就連地方方言,讓北方漢子來到南方後直呼聽不懂,大大影響了南北間的交流。
到了近代,這一切終於有了改變。清末民初,作為南方人的國父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以廣州為基地,推翻了滿清帝制,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時代。
位於南方的廣州是當代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從民國北伐開始,就證明了,它與北京的關係是多麼地重要。
屹立在新中軸線與珠江景觀軸線
交匯處的廣州塔
圖@好友Jum
所以當代中國,規劃了G105、G106、G107這三條國道,每一條線都經過廣州,突顯出中國南方的重要性。
由此我們也能看出,由南向北的這種經濟上的勃勃生機和祖國的大一統策略。
三條國道的起點都相同,終點都會經過廣州,看似沒什麼區別,但如果你從地圖上看這三條國道,你就會發現它們都各有特色。
G107可以說是三條國道中的老大,它起於北京廣安門外大街,幾乎是貼著京廣鐵路南下。
京廣鐵路,在1995年京(北京)九(九龍)鐵路建成通車之前,是縱貫中國南北最長的鐵路大動脈。
107國道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它是一條改變地緣格局的鐵路。近代以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人都是沿長江順流而下到江浙一帶,而後再順著運河北上至京城,這使得江浙地區成為南方和京師之間重要的中轉站。
到了近代,清政府修築了京(盧溝橋)漢(漢口),粵(廣州)漢(武昌)兩條鐵路,京師可以直接通過鐵路南下武漢乃至珠三角,完全繞開了江浙一帶,極大加強了對荊楚和嶺南的聯繫與控制。
有了這條京廣線,讓今天兩湖大片地區人口都往珠三角集聚,同時兩湖地區去北京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多,成為在京南方人的主要來源省份。
紅色線為京廣鐵路
這條鐵路將武漢漢口帶入了鐵路時代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如今又有了這條G107,相比較古代那種迂迴走法及近代的鐵路線,今天的這條直接北上的公路線更加便捷。
同樣是經濟大動脈的老三G105,它從永定門外出發,過河北永清縣、泊頭市、吳橋縣南下,直奔「華東六省一市」中的山東省、安徽省、江西省。
「華東六省一市」這個詞大家可能會感到陌生,在我國,華東地區一般指的是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上海六省一市。
105國道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這一片區域多年來都是我國的經濟重心,也是中國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經濟區和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匯聚了我國最強的直轄市,也匯聚了我國GDP前十中的2、3、4、10以及人均GDP的2、4、5、10,實力位居我國各區域之首。
G105把華東和華南串在一起了,帶動這兩片區的經濟發展,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物流大通道。
相對而言,中間的老二、從菜戶營南路出發的G106,基本上沒經過什麼大城市。與左右兩位兄弟比起來,它顯得更加的低調。但是,如果你仔細去留意,你就會發現它所經過的地方都擁有很美麗的風景。
從北京出發,沿著106國道南行160餘公里就到了白洋淀,相信大家對這裡並不陌生,這裡是華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143個淀泊被上千條濠溝交錯相連,形成一個巨大的水上迷宮。
106國道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接著南下湖南時,你會發現這是個被低估的高顏值省份。湖南是一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省份。它的西邊是武陵山脈、雪峰山脈,南邊是南嶺山脈,北邊臨近八百里洞庭湖,東邊則是羅霄山脈。
跨湘贛兩省,綿延300餘公里的羅霄山脈延伸向攸縣、醴陵、淥口區三地交界處,它在這裡有一個很「正義」的名字——君山(又名軍山)。
當地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君山與南嶽衡山是兩座有靈性的高山,它們同樣高又可以自行增長,為了爭奪「南嶽七十二峰首領」這一個頭銜,它們誰也不讓誰。於是,為了公平起見,雙方約定以一周之內的白天為限比賽長高。
然而,狡猾的衡山不守規矩,偷偷多長了三個夜晚,遠遠看去海拔比軍山要高得多,最終它如願以償成為了首領。失敗的軍山因為堅守諾言,風範可嘉,被人們稱為「君子山」(君山)。如今,在山頂上還屹立著佛教的君山古寺。
位於羅霄山脈中段的神農飛瀑
圖@神農谷國家森林公園
而另一稱謂「軍山」的由來,是說在古代的時候,曾有官軍駐紮在這裡,於是後人便稱之為軍山。1966年,中南第一書記陶鑄曾到軍山公社蹲點,親自帶領幹部群眾興修水利,改善了灌溉條件。
在君山還有一個成立於1958年、面積達2.22萬畝的國有林場,上世紀70年代,這裡進行過一場聲勢浩大的「牛背嶺大會戰」,萬餘名幹部群眾在此開山闢土植樹造林。至今,山上還完整保留了「大會戰」時的牛背嶺工區職工宿舍。
翻越南嶺山脈,在前往終點站廣州的路上,會先路過廣東韶關,你還會看到由於在漫長歲月中,紅色砂岩受長期風化和流水侵蝕,形成孤山峰和怪石的「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
丹霞山地貌
圖@東方IC/ 圖蟲創意
踏著紅石做的台階一步步向上走去,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照射在台階上,就像金寶石撒在上面,你會發現丹霞山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從廣袤的華北平原,到兵家必爭的中原,再到南粵丘陵。
可以說,老大G107、老三G105是經濟大動脈,而那串起看上去不引人注目的城市的老二G106,則是這三條國道中最值得自駕旅行的景觀大通道。
待全國正式開放跨省自駕游後,不妨踏上這三條國道,縱貫南北,領略祖國大美。
來源/公號:中國自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