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走進阿右旗阿拉騰朝格蘇木查干通格嘎查,只見綠樹掩映,一條條道路平坦整潔,一排排房屋整齊劃一,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映入眼帘。
「過去的嘎查可不是這樣的,髒、亂、差現象突出,低矮的土坯房、高低不平的土窪路、參差不齊的破舊柴圈,別說外來人了,就連嘎查村民自己看著也鬧心。」該嘎查第一書記段凱凱說。
為了改變嘎查的村容村貌,近年來,該嘎查堅持「建設美麗鄉村示範點 發展特色種養業基地」的戰略,著力打造有特色、有實力、有內涵的美麗鄉村,爭取項目資金實施道路交通、水利等硬體設施建設,推進嘎查亮化、美化和環境綜合整治及文化科普惠民,面貌煥然一新。
嘎查實施了支部黨員帶頭認領環境責任區,健全農牧區環境衛生和公共設施長效管護機制,讓嘎查農牧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及幸福指數有了顯著提高。「現在嘎查建得漂亮,街道也很乾凈,房前屋後種的瓜果蔬菜,全是有機蔬菜純綠色的,城裡人來了羨慕不已。」村民單繼勇說。
「在改善嘎查村容村貌、打造美麗鄉村的同時,我們還因地制宜打造了駝產業和特色種養等產業,讓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路。」段凱凱告訴記者。
走進嘎查剛剛投入運營的駱駝養殖基地,負責人盧向軍正在和工作人員用電動擠奶器擠駝奶,白花花的駝奶流到了儲奶罐里。這個養殖基地是查干通格嘎查致富帶頭人、黨支部委員盧向軍投資300萬元新建的,占地34畝。
「現在擠駝奶的母駝有65峰,每天產奶量能有八九十公斤。按照目前駝奶1斤25元的收購價,1噸駝奶的收益可以達到5萬元。未來,合作社駱駝滿負荷養殖可達200峰。」盧向軍說。
「以機動草場入股,農牧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駱駝馴化模式、駱駝+人力模式、直接託管3種方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已託管嘎查農牧民的駱駝40餘峰,簽訂了《產業發展帶動協議書》,初步實現了帶動農牧民穩步增收。看到駝產業良好的效益,越來越多的嘎查農牧民想加入駝產業合作社。」段凱凱說。
查干通格嘎查是阿右旗較大的種植區,現有耕地2484畝,如今全部實施了標準化農田改造,田間道路寬闊平整,各種農業作業車輛都能開到田間地頭。「自實施了標準化農田改造耕地平整以後,澆水省時省力,原來澆一天一夜的水,現在一天就澆完了。」正在農田中忙碌的嘎查村民張有龍說。
為了讓有限的耕地發揮最大的效益,嘎查大力調整種植養殖結構,以駝產業帶動,採用訂單式種植模式,為駝產業基地提供飼草料,實現由傳統種植業向牧草基地轉變,形成互為補充、互為支持的特色種植養殖基地。
建設美麗鄉村,絕不能讓一個貧困戶掉隊。經營好羊場是該嘎查曾經的貧困戶王桂霞每天最上心的事。看到羊群歡快地吃著草料,王桂霞格外高興,羊場現在是她家的重要收入來源。如今王桂霞一家通過種養結合的產業發展實現了穩定脫貧。
「現在一年賣出去五六十個羊羔,就能掙3萬元左右,加上享受的退牧政策,每年收入是過去的十多倍!」王桂霞說。
通過發展特色種養業基地, 2019年嘎查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8萬元,集體經濟收入43萬元,積累達105萬元。嘎查先後榮獲自治區文明村鎮、阿拉善盟文明村鎮、阿拉善盟美麗庭院示範嘎查等榮譽稱號。
來源丨內蒙古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