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這麼多年企業採購,你真的懂企業採購嗎?

2019-07-18   採購從業者



經濟全球化使採購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讓採購從傳統的後勤角色脫胎換骨,走到了令人注目的前台。而越來越重要的採購部門,在企業的弊病也愈發凸顯。

筆者採訪了幾位世界500強企業的管理層,他們對企業採購的看法各不相同。

某零售品牌運營副總裁:行業不景氣,競爭加大,各種材料和人工成本持續上漲,導致企業採購成本越來越高,要節省成本,質量又跟不上,成本和質量中間的平衡點很難把握。

某奢侈品牌採購部負責人:企業採購最看重的是持續供應和成本控制,持續供應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持續供應,也體現在服務的持續供應,而成本又是直接影響企業利潤的關鍵因素,是貫穿整個企業採購過程的主線。

某印刷行業間接物料採購負責人:企業間接物料採購品類多,市場複雜、供應商良莠不齊,企業管理者們總是以表面上的價格和短期預算為主導,在實際採購過程中普遍忽視用戶體驗,盲目追求最低價又導致質量的缺失和服務的不到位。更別說,很多的企業老闆,甚至內部員工,對採購人員持有色眼鏡看待,總覺得採購貓膩多。


企業採購難嗎?

難!

真難

企業採購不同於生活採購,企業採購專業性,持續性、CQDST(成本、質量、交付、服務、技術)的平衡把握等特點,要求採購經理人,不僅僅要具備專業的採購技能,更要有洞察行業的前瞻力和決斷力。尤其是涉及到服務行業的間接採購,由於涉及的行業廣、品類多、品種繁複、金額小、採買頻率高、需求分散、主觀性強、供應商良莠不齊等特點,更需要採購經理人懂得分析行業和組織內部的具體情況,平衡各方需要,從而制定相應的有效流程,幫助企業獲取更好的資源和產品。

那麼什麼是好的資源和產品?要如何才能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找到一個好的資源和產品呢?企業採購管理者需要把握好採購的六大原則:

1. 內部用戶在不同辦公場景下的需求分析;

2. CQDST的平衡把握,避免一刀切;

3. 關注生命周期總成本概念,清楚價格≠成本;

4. 大品牌的優先選擇;

5. 關注持續服務的重要性,產品要匹配全生命周期服務,以降低產品維護和使用成本;

6. 運用戰略採購新思維,把握優秀的採購時機,在價格優惠期間買入,幫助企業節省成本,優化預算。


以間接採購中的辦公設備—商用電腦來說,企業採購要求多、需求不斷變化、差異化的內部用戶,要找到一個能匹配的產品,極其不容易。下面我們基於以上六個原則來分析下,如何才能找到好的商用電腦產品:

1. 針對企業用戶的多元化辦公需求,比如行政人員和研發人員,就有很明顯的區別,企業採購不能用單一的型號來統一化企業的終端設備,而要採購多元化配置、能滿足不同辦公場景下的設備。

2. 企業採購要從CQDST中找到一個平衡點,通常情況下,大品牌擁有良好的供應鏈條、服務體系和質量保證,在CQDST原則下綜合優勢更明顯。

3. 成本是企業採購的痛點。根據Gartner Group的調查,五年內電腦及伺服器的軟硬體採購成本僅占所有成本的12%,那麼其他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呢?17%是管理監督的花費,14%花在技術支持上,57%則是花在用戶端操作。所有這些成本加起來才是「總成本(TCO)」。一個高效率、質量穩定、低維修率,全生命周期服務的終端設備,才能有效地減少企業總成本和避免人力、時間等無形成本的浪費。

4. 基於行業口碑、資質等方面的考慮,大品牌的產品會更有保障,企業採購應該跟行業內一線品牌的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避免供應和服務風險。

5. 從服務的及時性和持續性來看,企業採購管理者應該從服務體系完善、服務效率、網絡覆蓋等多維度,全面衡量品牌的服務能力。

6. 運用戰略採購思維,合理利用採購時機,是企業有效控制採購成本的手段。年底正是各種廠家和商品做促銷的關鍵時期,是各個企業節省成本、消耗預算、最大化採購槓桿效應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