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社會治理是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基層社會治理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各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積極探索符合青海實際、體現時代特徵、順應群眾需求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子,探索形成了「三種類型、四個層級」的青海基層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西寧市城東區數字化綜合管理指揮中心。
西寧市城中區人民法院法官走村入戶為村民講解普法知識。
德令哈市火車站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為群眾答疑解惑。
玉樹藏族自治州矛盾調解中心現場。 省委政法委、城西區政法委、城東區數字化綜合管理指揮中心供圖
以人為本 基礎更加鞏固夯實
「現在真得很方便,辦事不再是去政府求人辦事,而是到中心接受服務了。」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日安秀麻村村民才吉卓瑪,對鎮上「三室三隊兩中心」的改革讚不絕口。
2014年初才吉卓瑪的大兒子出生時,她到鎮上跑了5趟,費了3天時間才給大兒子上了戶口。而去年小女兒出生,她先去衛生計生服務隊諮詢掌握了情況,再到過馬營鎮便民服務中心,用了半天時間就給女兒上好了戶口。
「三室三隊兩中心」是貴南縣委政法委為了優化基層治理體系,將原有的民政辦、綜治辦、計生辦等20多個服務職能整合到「三室三隊兩中心」當中,重新細化設置了秘書崗、信訪崗、黨建崗等涉及服務和管理類崗位42個,實行「一人多崗」和AB 崗工作制度,徹底改變了以往「一人一崗、一人一室、一人一業」的分散性服務狀況,為群眾提供一條龍,一站式,一次性模式的窗口服務。讓群眾辦事時一目了然,簡潔快速。
過馬營鎮便民服務中心是我省創新和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
2019年以來,省委政法委通過採取聽彙報、召開座談會、實地查看等多種形式,多次赴各市州對各級綜治中心建設及運營情況進行廣泛調研。並同步加強綜治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綜治信息「一總兩分」平台建設,加快推進綜治信息系統和綜治視聯網系統建設。
綜治中心與綜治信息化建設同步推進,充分發揮其在基層社會治理中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方便群眾的樞紐作用。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市(州)級綜治中心8個、縣(市、區)級45個、鄉鎮級414個、村(社區)級4486個,各級綜治中心掛牌率達100%;部分地區基本實現了綜治信息系統和綜治視聯網系統州、縣、鄉鎮、村(社區)四級縱向貫通,相關部門橫向聯通。視頻會議、視頻監控、視頻通訊、視頻培訓、視頻調解等功能正常運行,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指揮調度、分析研判、應急處置、服務管理等業務應用可視化、扁平化。
同時,我省網格化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我省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按照條塊結合、系統推進的思路,打破部門利益、條塊分割的束縛,在整合各地村警、草原管護員、護林員、生態管護員等工作力量的基礎上,統籌整合基層各類行政資源、公共服務資源、社會資源和市場資源,構建「全科網格」「全要素網格」,提供「組團式服務」,推動網格化服務管理,實現城鎮、農村、牧區全覆蓋。
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區共劃分網格22438個,組建網格員隊伍54064名,鄉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化管理覆蓋率達100%。
多元聯動 矛盾化解更加精準
雷某是一位土地承包商,常年承包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民康村100多戶村民的58.9公頃土地種植枸杞。並因為枸杞收成好、市價高,村民們提出一年每公頃7500元承包費漲到每公頃15000元。但去年,枸杞市價下跌,雷某沒及時給付村民們承包費,並希望村民們能降低承包費用,村民們不同意,雙方產生了矛盾。
民康村的人民調解員掌握了解這一情況後,立刻進行了初步調解,並在每月20日的全鎮矛盾糾紛調解聯席會上,將此事上報給鎮一級。在鎮、村兩級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多次調解下,雙方終於達成了共識。能夠及時發現這次矛盾糾紛事件並成功調解,得益於郭勒木德鎮完善、多元的矛盾調解體系。
「我們18個村還有4個學校都有調解委員會,鎮上還有一個針對正在拆遷的河灘片區存在的各種矛盾進行調解的多元調解室。我們還創新了網格化管理模式,按地域性及功能性將全鎮劃分為11個大網格,60個子網格,實行網格管理員、網絡信息員及網格巡防員等『七員』聯動,及時了解責任區各家的情況,將收集的社情民意、矛盾糾紛及時整理上報。實現了『小糾紛不出村(社區),大糾紛不出街道(鄉鎮),疑難糾紛不出行委』的調解工作目標。」郭勒木德鎮武裝部部長白瑪多傑說。
西寧市城東區也成立了由社區黨工委、區直機關職能部門、司法所、派出所、居委會等組成「2+1+N」調解網絡中心,協調處置轄區的家庭糾紛、鄰里糾紛、民族宗教糾紛和疑難案件,實現多渠道、多元化、多層次解決糾紛問題,防止矛盾糾紛激化升級;
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清水河鎮成立了「黑帳篷」流動法庭和馬背調解工作隊,深入草原牧場和牧民家中,現場調解矛盾糾紛;
我省全面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三聯調動」大調解機制,積極推進以獎代補的人民調解員保障機制建設,在西寧市、海東市、海南州等地和交通、醫療、物業、勞動保障等領域建設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做到了一般矛盾糾紛由網格員現場調解,重大矛盾糾紛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複雜矛盾糾紛由專門調解委員會以及司法所、人民法庭調解,基層化解社會矛盾的實效得到切實增強。
近五年來,我省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全省群體性事件五年下降38.8%,信訪總量五年下降50%,非正常上訪五年下降32.4%。
創新方式 群眾參與更加積極
2017年的春天,海東市樂都區城台鄉台子村黨支部書記領努義晚上巡查時,發現村民楊存福家的方向一片火光,他馬上意識到是失火了,迅速組織村民們趕往楊存福家滅火,大家齊心協力撲滅了大火。萬幸的是當晚房子裡沒有人,不幸的是因火勢太大,楊存福的房子被燒毀了。
第二天村民們不約而同來到村裡的「群眾說事點」長廊討論此事。村民們紛紛安慰、勸導楊存福,並表示願意幫助他。當場村民們自發捐款3000餘元,村「兩委」將楊存福進行了暫時安置,並將他的事情上報,城台鄉又組織捐款5000餘元,並幫楊存福申請了「危房改造」經費,幫助他重建家園。
2018年7月入汛以來,海東市樂都區瞿曇鎮連續出現大暴雨天氣,受災嚴重。當地群眾在「民情溝通日」反映擔心山體滑坡影響居住安全,各村「兩委」對此十分重視,組織黨員及時巡查村裡存在隱患的住房,並結合危房改造項目集中連片,將群眾們安置在地勢較高的保暖帳篷中,避免了人員傷亡。
海東市樂都區打造的「群眾說事點」制度和「民情溝通日」活動暢通了民意渠道,促進了基層的和諧穩定。群眾可以直接發表意見,可以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對重大事項決策部署也可以發表意見、建議。把心裡的「鬱悶」說出來,把「肚裡」的怨氣撒出來。在拉近幹部群眾距離的同時,增強了村民自治組織的自我管理意識,極大調動了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相關事宜的積極性。
自治是基層社會運行的重要方式和依託,是基層社會充滿活力的重要源頭。它不但有利於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社會認同,還有利於減少矛盾衝突、增進社會和諧。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必須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的積極作用。
近年來,我省不斷發展壯大群防群治隊伍、創新基層群防群治工作新模式,激發和調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積極性。全面開展內部防控、鄰里互助、十戶聯防、店店聯防、樓棟單元聯防等治安聯防活動,構築平安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共建立治保會6584個、專兼職治安聯防組織6042支,參與治安聯防人員超過10萬人。
新的一年,我省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制定我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將自治、法治與德治相結合,以市域社會治理不斷帶動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加快推進全省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
作者:李雪萌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