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非僑胞疫情下的冷暖生活:盡微薄之力,援助當地花農

2020-03-30     美國僑報網

【訊】「任何沒能殺死我們的都將讓我們變得更強大。」現居肯亞的中國姑娘夏天(化名)在豆瓣日記中如是寫道。

衣索比亞的斯亞貝巴博萊機場。(圖片來源:中新網)

從內羅畢城外花場採購的鮮花。(圖片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29日報道,夏天在內羅畢一家建築公司已工作三年多,隨著肯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多,她開始在社交媒體上記錄起當地疫情之下的生活。

肯亞從27日進入全國宵禁,25日已停飛全部國際航班。夏天介紹,按計劃自己原本是這段日子休假的,但由於停航已無法回中國,家裡人肯定是擔心的。

「今天跟爸媽通話的時候,媽媽說她不敢看新聞。我知道她害怕什麼。那一個個確診的、死亡的數字,都是一條生命,是某一對父母的女兒、兒子或者是某一個孩子的爸爸、媽媽。」夏天在幾天前的日記中寫道。

「最近小區門前的路上看不到幾輛車了,去年一到上下班可以堵得一動不動的。」夏天說,距家100米的藥店現在還可以買到口罩,只不過價格一直有所上漲,「上周一去的時候差不多1美元一個」。

肯亞是著名的鮮花出口國,內羅畢更被譽為「陽光下的花城」。然而,受歐洲疫情衝擊,大量本該出口的鮮花如今只能一車車被白白銷毀,很多花場面臨倒閉,員工面臨失業。夏天從當地華僑華人微信群中得知有人組織買花幫助當地花農,立馬就下單訂了四束花。「再後來,越來越多的鮮花援助群建了起來。」

「這周我們又組了一個團,今天晚上花場就會送花過來。」不過,夏天也有些擔心地表示,由於花場在城外的納瓦沙,如果內羅畢未來封城的話,花就進不來了。

援助花農的組織者表示:「不想要多大的影響力,我們的初衷就是想儘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幫點是點,也能讓華僑華人的隔離生活稍微多點色彩,僅此而已。」

「做這些努力的人,都是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不動聲色地做著一件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一個個努力又有愛的普通人,就使我們所在的這座城變得更美好了一些。」夏天寫道。

生意同樣受疫情影響的,還有祝小紅的中餐館。已在查德首都恩賈梅納生活14年的祝小紅告訴記者,為了大家的健康,自己的餐廳在乍政府正式要求前就主動安排了停業,目前只對預訂的客戶提供無接觸送餐服務。「現在不營業,房租、工人工資還是需要付的,外賣也是非常有限,損失還是挺大的。」

祝小紅同時表示,「現在是特殊時期,有損失也不可避免。健康大於效益!」

被問及是否有回中國打算時,祝小紅直言,「沒有回中國的計劃,現在中國海外輸入病例比較多,也不想給國家和家鄉添麻煩。」她表示,雖然查德醫療條件有限,但是自己都會控制人員外出、減少接觸,對廚房和餐廳每日定時消毒防護,「還是有成效的」。

祝小紅說,首都大街上人員有明顯減少,大概有一半的當地人出門會帶口罩。「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一周前市場上已經買不到了。」

供職於衣索比亞一家中資企業的林先生也表示,當地市面上已經買不到口罩了。「有同事戴口罩走在大街上曾遇到過被路人大喊『新冠病毒』或是立馬捂起鼻子迅速逃離的情況。我因為不常出門,還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林先生說,其實大家對疫情的反應都差不多,只不過在經濟、宗教和觀念等因素影響下,讓一些當地民眾看起來顯得不夠重視。

「雖然沒有口罩,但埃塞人會購買很多消毒液。因為埃塞人平常都是用手吃飯,所以他們都會用消毒洗手液或肥皂在就餐前後把手洗得很乾凈。我覺得這種習慣可能會幫助他們在此次疫情中降低很多風險。」林先生說。

林先生還分享了幾個暖心瞬間:被許久未見面的埃塞朋友致電問候、在機場戴著口罩原本擔心會被敵視反而被工作人員主動關心……「這種沒想到的關心和問候真的挺暖的,埃塞人還是特別淳樸善良的。」

目前肯亞、衣索比亞和查德分別累計確診31例、16例和5例,其中絕大多數都為境外輸入確診病例。三位受訪者都表示當地政府均已出台嚴格的防控舉措,自己也都在遵守相應規定進行隔離防護。

「希望全球都能順利度過這個疫情的特殊時期,大家都平平安安就好。」祝小紅說。(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HGbKXEBrZ4kL1ViAn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