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課堂筆記 | 新經濟中,為什麼要發展資本市場?

2020-05-26     造就

原標題:雲課堂筆記 | 新經濟中,為什麼要發展資本市場?

疫情的出現,對A股乃至全球金融市場而言,無疑是2020年開年最大的黑天鵝。相較今年和2003年SARS的經濟環境,疫情對資本市場產生了哪些短期或長期影響?

股票市場經過春節後開市初期的波動,之後市場企穩回彈,人民幣匯率呈現有升有貶、雙向小幅波動的趨勢,疫情衝擊下的資本市場會化危為機,逐步走向成熟嗎?

對A股乃至全球金融市場而言,疫情無疑是2020年開年最大的黑天鵝

疫情對資本市場產生了哪些短期或長期影響?

疫情後,資本市場會有哪些變化?

資本市場如何助力新經濟?

費一文,交大安泰EMBA《公司金融》課程教授,第一財經《解碼財商》主講嘉賓

新冠病毒對中國社會造成了幾乎是全方面的影響,但是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可能不僅僅是這幾個月的時間。

我們將共同探討三個問題:第一個,我們要搞清楚新冠病毒到底已經在市場上形成了什麼樣的影響;第二個,今後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第三個,未來在新經濟到來的情況之下,我們的資本市場會發生哪些變化。

直播思維導圖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裡,疫情對資本市場已經開始形成很大的影響,就整個全球市場來看,幾乎所有市場都受到了這場疫情的影響。另一方面,所有國債利率開始下降,而黃金價格開始上漲,所以這是蔓延全球的一場影響。

但是中國的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又跟國外有一個巨大的差別,2月3號當股市觸底之後,馬上就開始了反彈,而且反彈的力度絕對不低,到了2月20號以後,幾乎就恢復到股票下跌前的水平。

疫情之後的證券市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大家都說買股票是買未來,而不是在買當下。

疫情將給股票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

我認為疫情之後的股票市場會受到三大因素的影響,第一個就是局部地區跟行業的經濟走勢變化,第二個是政策變化,第三個是投資人偏好變化。

首先,來看疫情發生之後,地區經濟會發生什麼變化?

現在主流的觀點是,我們國家2020年GDP的增長速度會降低到5.5%左右,但是既然這是一場危機,有危必然也有機。在這場疫情風波中,我們看到的是什麼?是無接觸行業迎來了重大的發展契機。但興起的並不僅僅是這些行業,因為這些行業是要有基礎的,它們的基礎是網絡、雲、人工智慧、5G,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新商機。所以我們要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應該看到,雖然短期之內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了衝擊,但長期來說,卻使得整個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產業結構調整。

第二,再來看看政策層面發生的變化。我們現在的財政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緊張的狀態,所以我們用了一個新的名詞叫緊平衡。央行一定會吸收過去的經驗進行定向寬鬆,但是總體來說,貨幣的規模肯定會上升。

第三個影響資本市場發展的因素就是投資人。因為我們都是說投資人叫有限理性,他不掌握宏觀經濟的政策數據,只憑對風險的態度來確定,所以我們看到,這一系列的風險態度直接決定市場走勢。1月20號股票開始暴跌,而同時在百度上搜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次數逐步增加,暴跌那天恰恰是搜索次數最多的。這說明人們處於一種極度恐慌的狀態,開始放棄在資本市場的風險投資,而轉向更加保險的黃金投資,以及更加保險的國債投資。所以投資人的態度會決定未來的資本市場的變化。

同樣的,我們看到並不是我們國家的經濟是這樣,全球的經濟都是這樣,因此要指望2020年通過出口拉動來彌補消費損失,我覺得很困難。而2020年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2020年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以在這麼一個大背景下,我們來看我們的資本市場會怎麼走。

2019年我們的人均GDP達到了一萬美金,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它標誌著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但人均一萬美金,它又是一個坎,意味著我們在這個時候就面臨一個問題,是繼續發展,還是要平衡,或者是調整?

所以我們有一個詞叫做中等收入陷阱,指很多國家發展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後,沒有方向了,因為再往前走,它的經濟發展秩序和結構就要做出重大調整,所以並不是每個國家能夠跨過這個坎。

中國應如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

我們國家在今後20年可能都面臨這樣一個挑戰,那麼如何來面對這樣的挑戰?大家可以看到,在過去近40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靠的是投資拉動,靠的是外向型經濟,靠的是全球化使我們的傳統產業得到了充分發展,形成了最強大的生產基礎和最完善的產業鏈。

但是這些在我們新經濟發展過程中都不會成為優勢。我們的新經濟要靠技術,要靠消費來拉動,所以我們開始了服務業、智慧產業的發展,這就是我們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但是我們現在的企業結構、經濟結構並不適合。

在新經濟當中為什麼要發展資本市場?為什麼要發展直接經濟?因為銀行體系跟資本市場解決了兩個問題,銀行體系是屬於數量手段,它改變了整個貨幣系統數量,但是它不能改變系統里的風險匹配問題。所以我們說,銀行幫助我們做大,但是並不能幫助我們做強。而資本市場解決了一個風險匹配的問題,因為資本市場是敏感的,它直接告訴你哪邊最有效,我的資金就去哪裡,所以它調整了貨幣的分配問題。當我們解決了大的問題,要去做強的時候,要靠什麼?不會再靠銀行體系,而是要靠資本市場,只有在資本市場裡邊才能解決風險匹配問題,才能提高企業的資本運作的效率。

資本市場是一面鏡子,它照出了在經濟當中的潮流情況,實際上是反映出了資金的有效分配問題,所以資本市場會對今後的經濟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這場疫情的到來,使得短期之內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進入了停滯狀態。但是我們說,疫情是擋不住科技周期的,我們的科技周期十分明顯,正在從4G過渡到5G,正在從研究得到的運用,所以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科技的弱周期過程,2020年即將迎來一個科技的強周期。科技強周期的基礎是5G。

資本市場是一面鏡子

所以我們說,2020年將是一個新的科技周期的元年,今後五年左右將會產生一個巨大的科技革命。我們一定要抓住契機,發展新經濟。就現在來說,整個資本市場裡,我們新經濟企業的比重還不高,在未來的幾年裡,這個比例一定會大大提高。同時,我們也需要提高那些新經濟企業的勞動生產率。

另外,大家也非常關心未來是不是有嚴重的通貨膨脹。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來看,通貨膨脹是應該存在的,事實上這不是我們中國的問題,全球的國家都存在通貨膨脹的問題。以美國來說,1913年到2019年,100多年來它的年通貨膨脹率是3.4%,我們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大概是5%左右。

所以我們必須直面通貨膨脹的產生,這也是經濟發展必然伴隨的現象。那麼面對未來的通貨膨脹,我們該怎麼辦?我們買什麼?我很誠實地告訴大家我的研究結論:大部分的工業品、大宗商品、債券,包括理財產品,它們的收益率都是小於通貨膨脹率的,都跑不贏通貨膨脹率。那什麼東西能夠戰勝通貨膨脹?大家都說21世紀人才最珍貴,而21世紀人才最需要的是腦子跟身子,腦子體現出來就是要不斷地接受教育,身子是要保持健康。

我們必須直面通貨膨脹的產生

美國人就做了一個很好的統計,在過去20年里,什麼東西戰勝了通貨膨脹率?一個是醫療服務費用,第二個是學費的費用。所以如果你要投資的話,應該在這兩個行業里進行選擇。

總結一下:

與2003年相比,這次疫情的衝擊力是比較大的,不僅衝擊了中國的資本市場,而且也衝擊了全球市場。積極的財政政策會使得整個社會的收益率基準開始下降,一方面使得企業的生產成本開始下降,融資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們的債券價格上升。從整體來說,我們的融資結構里,直接融資的比例會逐步提高,資本市場會在未來的新經濟發展中起更大的作用。

(本文未經造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EeYT3IBiuFnsJQVEKk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