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曹泳春,1965年出生,中國農科院教授,果樹專家。1990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1995年從事果樹營養學研究,一直深入到農業第一線,理論聯繫實際,在全國南北果區建立了1200多個優質高效示範園。發表論文20餘篇,著書有《曹泳春務果論》和《果樹營養循環學》。
1、思想觀念的改變。
過去,果農由兩到三次施肥變為現今的四次施肥,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2、水溶肥的出現,雖然帶動了生產方式的改變,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秋施基肥的核心地位在目前情況下依然無法撼動。
3、基肥之所以叫基肥,就在於它是奠定果樹花芽分化、越冬抗寒、貯藏營養的基礎。
4、管理果樹,如果說用肥要占到全年總投資的70%以上,那麼秋施基肥又要占到全年用肥總量的70%以上,顯然,秋施基肥無疑是果樹綜合管理的重中之重。
1、時間:晚熟富士9下10上前,而且對於早熟品種要提前20天施肥。
2、果實採摘之後施肥叫「產後營養」,採摘前施肥叫「孕期營養」,產後營養不如孕期營養。
3、早秋9月,晝夜溫差大,果樹易於積累營養,因為白天生長快,夜晚生長慢,生長意味著消耗,停長意味著積累。
4、早秋9月,地下濕度大,利於肥料的分解。
5、果樹在9下10上,根系進入第三次生長高峰期,斷根再生能力特彆強,而且是越斷越旺,權當是對果樹根系進行了一次科學地修剪。
6、10中旬,果樹進入第二次營養轉換期,即貯藏營養階段,樹上部分基本停長,吸收和轉換的營養大都貯藏在樹體,以供來年開春長根、抽枝、開花、展葉、坐果的營養需求。
7、從9月到11月15號葉片脫落,期間相差兩個月,長達兩個月的營養合成期,其所貯藏的營養完全可以維持花芽分化和提高果樹越冬抗寒能力以及供給來年開春所需營養。
8、晚熟紅富士在9月還沒有採摘,仍處於緩慢膨大著色期,這時施肥,能夠促進果實的膨大著色,賣到更多的錢,多賣的錢就相當於省下了施肥的錢,這就是所謂的「零投入」。
如果冬季施肥
大地封凍,地溫下降,不利於肥料的分解和根系的吸收;葉片脫落,果樹停長,不利於營養轉換和貯藏;施肥斷根,果樹根系不易修復;肥料營養貯存在土壤,而不能貯藏在樹體,遇到冬季極端天氣,容易造成腐爛病發生。
如果春季施肥
基肥(底肥)要求的是長效和緩釋,開春之後,果樹萌芽、長根、抽枝、展葉、開花、坐果,急需大量營養,需要速效快補,立竿見影的水溶性沖施肥。而且,底肥要求穴施或溝施,施肥必然斷根,開春傷根或斷根,等於是損傷果樹吃水吃肥的嘴巴,損失樹體的貯藏營養。
1、 貯藏營養越多,坐果率越高。
開春葉片還沒有長出,果樹的一切生長所消耗的營養都是樹體內的貯藏營養。開春,花芽分化進入花絮分離和性器官形成期,此期的花芽分化決定著坐果率的高與低。
2、貯藏營養越多,花芽越冬抗寒能力越強。
貯藏營養豐富,花芽的飽滿、充實,含糖量高,抗凍能力強,就可以轉疏果為疏花,果實可普遍達到90#以上。
3、貯藏營養越多,樹勢中庸健壯。
樹勢決定一切,樹勢中庸健壯,易於開花坐果,果實膨大;利於果實越冬抗寒;果樹不會產生干腐病。
4、貯藏營養越多,春梢越長。
果樹講究「春梢長,秋梢短」。春梢長,葉片多,樹勢強,產生和轉換的營養多,後勁足,果實大,花芽分化好。
1、有機肥不限量,能施多少施多少。
2、除山東和雲南昭通之外,果樹主產區,土壤多屬鹼性,施肥要以酸性肥料為主。
3、無機肥要用氮>鉀>磷配方,這樣的配方才適宜果樹生長的需肥習性。
4、秋施基肥要求全營養,即人工補充的14種營養元素必須齊全,缺一不可。
1、幼樹環施,成齡樹穴施或溝施,放射狀或撒施沒有科學道理。
2、由近及遠。樹冠垂直投影外圈,密閉果園要求在兩行樹正中間施肥。
3、由淺變深。吸收根分布在離地表20——40cm之間,要求施肥在35cm上下。
4、由集中到分散。集中施肥容易燒根燒苗,用土與肥攪拌均勻,然後施入溝穴。
5、固定施肥。根據果樹根系的向水性和向肥性以及毛鬚根的新陳代謝,對於成齡樹果園一直在固定的地方,也就是兩行樹中間施肥符合科學道理。
6、雨後或澆水後施肥。吸收根不會向下生長,只能向四周擴散或往上長,肥料隨水下滲到40cm以下,根系難以吸收水肥。
有機(長效)+無機(速效)+有益微生物(增效)=平衡施肥=全營養施肥
果樹不適宜平頭肥(同比肥),例如15:15:15,或18:18:1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