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前段時間太忙,沒給假期做什麼長線安排,如今只能坐在家裡看電視里的車水馬龍。作為消遣,找了部綜藝消磨時間,本來打算看個開頭就扔,沒想到最後一口氣追平了。
去豆瓣看了下評分,也挺不錯。目前8.7:
雖然其中肯定有粉絲拉高平均水平的因素,但刨除這些,這部綜藝上個8分應該也不是問題。那……就順便賣個安利給各位,萬一你們和我一樣閒在家正無聊呢~
是這一部
《恰好是少年》
這是一個旅遊類綜藝。
聽了這個定義好像很容易想到《花兒與少年》以及有關它一系列怎麼分析都分析不完的衍生八卦,但實際上除了大家都是去旅行以外,兩者做的仿佛是兩檔完全不同的節目。
節目陣容上,《恰好是少年》搞懂了慢綜藝的財富密碼,找了三位原本就是朋友的嘉賓:董子健、王俊凱、劉昊然。
之後,依照他們每個人的願望,分別設計了三條線路,並送上路書和車鑰匙。再之後,節目組就啥也不管啦~
是的,他們沒再設置任務、沒再定什麼硬性目標、也不限制金額讓嘉賓窮游(反正嘉賓都是花自己的錢),簡而言之就是讓嘉賓自己玩。
其實看到這種設定,作為觀眾都要替節目組捏把汗。
雖然有時候覺得設置這些很沒必要,但不設置就意味著自己先行捨棄了一部分節目看點。
之前國內的幾乎所有慢綜藝就算再慢也會有點小目標,開店的會設置營業額,種田的會要求收成,就連《奇遇人生》這種,在第二季的時候都想著要改變點兒什麼。
不光如此,這趟旅行還是自駕游模式,這就意味著節目有一大部分時間都會在固定的、狹小的、幾乎不變的車內環境中進行。
綜上,放棄預設看點外加場景單一,真的讓人懷疑這個節目不是在拍綜藝,而是在「玩火自焚」。
不過,既然寫了安利,節目究竟有沒有玩火自焚的答案已經明擺著了。
而之所以玩這麼大膽還沒把自己折在裡面,是因為我預想到的這些無聊都被美麗的景色和幾位嘉賓之間的情感關聯所填補了。
他們的第一站是劉昊然所嚮往的川西線,一行人從海螺溝出發,途徑康定、理塘等地,達到最終目的地稻城亞丁。
這一路上,他們開著車穿過被白雪覆蓋的森林,像是誤入仙境的凡人,忍不住想要感嘆所見奇觀,但最終也只能吐出是「太美了」這樣毫無文化水平,卻又最簡單直接的詞彙;
他們停駐在星空營地,白日感受土地的遼闊和被夕陽染紅的雲彩,午夜享受星空閃耀和流星帶來的驚喜;
等到了理塘,攀上城市邊緣的山坡坡,就能俯瞰被籠罩在夕陽餘暉之下的整座城市,只要洗耳傾聽,你便能感受到風中擁裹著的神聖與純凈……
至於三位藝人,因為本來就是朋友,省去了互相試探和觸碰的環節,又因為節目組儘可能的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存在感,三位都是以一個比較放鬆的狀態出現在鏡頭裡的。他們睏了倒頭就睡、卸妝太麻煩,乾脆就都不再化妝,毫無顧忌,無需包袱,而於此作為看客也不知不覺地跟著放鬆了下來。
旅行過程當中,三個人也是非常融洽的,也算各司其職。
王俊凱,團隊大廚,調節氣氛一流,永恆的笑點擔當;劉昊然像是沒長大的頑皮小孩兒,有數不完的探索慾望,總能給節目帶來點蜜汁看點;董子健雖然看起來吊兒郎當,但實際上一直在擔當著隱形哥哥,衣食住行都會優先考慮兩個弟弟,默默地照顧他們。
以上,也完成了節目給予自己的定義和希望自己做到的事情「喚起觀眾對旅行的嚮往,懷念重拾少年之心」。
而這也是我想要安利它最大的原因吧。
在日復一日地看螢幕上跳動的黑白文字,聽新聞里平淡的頭條,走上下班毫無變化也無法變化的路程,面對數不完的煩惱和焦慮之後,再看到節目裡的景色,會不自覺地想起已經過去很久的上一次旅行。
想念當時吃到的食物,看到的景色,還有感受到的一些奇妙瞬間,並期待著下一次擺脫這困頓境遇。
還有節目嘉賓之間的一些互動,看著他們一起插科打諢、一起滿嘴跑火車,有人想要早睡,其他人故意給他搗亂;
看著他們一邊開車一邊KTV,看著他們突然聊起童年回憶,爭論卡通人物的設定、長相;偶爾也會因為自己的錯誤認知給對方挖坑,但當朋友生病也會第一時間給予關心,時刻都念著對方想著對方……種種,都讓人想到和自己一起旅行的朋友、親人。
以上,都讓人心裡感覺痒痒的。
其實,寫這篇安利的時候,我墨跡了挺長時間,因為它實在太平了,不能像之前寫綜藝或者電影一下子就拎出一些什麼吸引人眼球的點來,總有種「你覺得它好,但不知道從哪兒說起」的即視感。
個人覺得,這檔節目就像是遞給了你一面鏡子,這是這面鏡子並不是讓你來看的,而是用來感受的。它激起我想要走出家門踏上旅途的慾望,也讓我在節目緩慢的節奏里,停下來去重新審視自己目前的生活:是否錯過了一些別樣的景色;是否珍惜了身邊陪伴的人;又是否能正視那些無法避免的遺憾。
或許有安排的你也暫時無法出去走走,但至少借著機會放鬆一下,接下來請繼續好好生活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B8GMnkBrsvY2_UuUj0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