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進入先賢祠的女性,一生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居里夫人

2019-07-20     量子科學論

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1995年4月,在民族英雄紀念堂,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把瑪麗·居里的骨灰安葬在了先賢祠先賢祠內還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等在法國歷史上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瑪麗·居里是歷史上首位因自己的成就而獲此殊榮的女性。

在先賢祠舉行的安葬儀式上,懸掛著一面巨大的法國國旗,這面國旗在很多方面都象徵著瑪麗·居里的傳奇人生。因為瑪麗·居里不僅是一名女性,還是一名移民,這面國旗更是象徵著她比20世紀初的任何一位科學家都更能提升法國在科學界的聲望。在安葬瑪麗·居里的時候,密特朗本人也身患癌症,這種折磨也奪走了瑪麗·居里的生命。

求學之路

1867年11月7日瑪麗·居里,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出生在波蘭華沙。她是鋼琴家、歌手、教師布隆西拉瓦·博古斯卡(Bronsilawa Boguska)和數學與物理教授瓦迪斯瓦夫·斯克沃多夫斯卡(Wladyslaw Sklodowski)的第五個孩子,也是最小的一個。瑪麗·居里童年的生活很艱難,家裡沒什麼錢,她的一個姐姐以及後來母親的早逝深深地影響了她,當時瑪麗只有9歲,而且哥哥也才13歲,全家人悲痛欲絕。

讓從很小的時候起,瑪麗就懷有從事科學事業的夢想,這在當時的年代對一個女性來說這個想法不可思議。當時波蘭禁止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她和姐姐布羅尼婭都有留學巴黎的想法,當時姐姐存了一部分錢,但是這些錢只夠在巴黎生活一年的。瑪麗為了完成自己和姐姐的夢想,先做了8年的家庭教師,為了讓姐姐能在巴黎學醫,等姐姐畢業後找到工作再資助她去巴黎留學,8年堅持和期盼的夢想也如願實現了。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科學上的夥伴

1891年,這位性格靦腆、心懷理想、自學成才的年輕女子在姐姐的支持下來到了巴黎。1893年,她在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y)的畢業班物理成績取得了第一名,數學成績獲得第二名。次年春天,一位波蘭朋友把瑪麗介紹給皮埃爾·居里認識。

居里是一位巴黎醫生的兒子,也是索邦大學物理學院實驗室性格內向的年輕主任,居里以其在結晶學和磁學方面的研究而聞名。和26歲的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Marya Sklodowska)一樣,居里對科學也充滿熱情。

他們對科學和社會等各種問題都很有共同語言,所以多次接觸後很快相戀,並於1895年的夏天結婚,結婚後瑪麗亞採用她丈夫的姓氏,並把她的名字改成了法語。之後,他們為深愛的事業共同奮鬥,可以稱得上是科學界的「神鵰俠侶」,戀人般的合作關係不僅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歡樂,工作上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並且建立一個新的科學分支:核物理。

1897年,居里夫人開始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師從亨利·貝克勒爾(Henri Becquerel)。當時,貝克勒爾正在研究x射線貝克勒爾偶然發現,包裹在信封里的鈾鹽在照相底片上留下了一個奇怪的印記。鈾可能會發出什麼「射線」?這成為了瑪麗博士學位研究的課題,在隨後的研究中瑪麗很快認識到這可能是一項重大的發現,於是丈夫皮埃爾很快就加入到了鈾礦的研究。他們處理了數噸的礦物,發現另一種物質也具有「放射性」,「放射性」一詞是居里夫人創造的一個術語。

皮埃爾·居里和瑪麗·居里在他們的實驗室演示用於發現鐳的實驗

他們發現並證明了放射性不是簡單的化學反應,而是元素結構的固有特性,是元素原子組成的一部分。瑪麗接著研究了瀝青鈾礦,這是一種以鈾為基礎的礦物,她在其中探測到的輻射比單獨在鈾中發現的輻射更強。她正確地推斷出瀝青鈾礦還存在其他的放射性物質,而且這些物質的放射性更強。在隨後的1898年瑪麗在鈾礦中發現了(以她的祖國波蘭命名)和。鐳的放射性比鈾高900倍

瑪麗在進行她的實驗時,丈夫皮埃爾研究了輻射的性質。雖然當時工作條件很艱苦,但對科學的熱情已經讓他們忘記了這一切,當時的實驗室是一個四面都漏風的倉庫,夏天熱冬天溫度和室外一樣接近零度。儘管如此的環境,瑪麗還是會在漆黑的夜晚走進實驗室,看到燒杯在柔和的輻射下閃閃發光時,臉上露出喜悅的表情。話說這種研究所帶來的危險在那個年代是不為人知的:當時甚至很少有人了解輻射的真正性質

儘管生活拮据,困難重重,這對夫婦拒絕為他們的發現申請專利,此舉本可以讓他們在經濟上有保障。

他們一致認為,科學屬於人類,科學發現應該被所有人使用,不論國籍或專業,應該是免費的。他們在忙碌的工作中還設法擠出時間來養育家庭,因為他們的女兒伊雷娜·居里在1897年出生了。

瑪麗·居里與她的同事和朋友建立了一個合作小組,共同擔負起對他們自己的子女進行自然科學教育的責任。其中瑪麗·居里教授物理,泡利、朗之萬講授數學,J.佩蘭講授化學。這就是科學世家的教育。哈哈!

伊雷娜·居里

瑪麗於1900年被任命為巴黎高等師範學院(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for girls)的物理學講師。大約在這個時候,在索邦實驗室工作的皮埃爾在自己身上測試鐳,並把它塗在自己的皮膚上:它引起了燒傷,後來又造成了傷痕,皮埃爾高興壞了,並根據自己的傷情連忙寫了一篇報告上交給了科學院,這說明放射性能破壞細胞,居里夫婦立刻認識到了放射性治療腫瘤的應用,於是化療(當時稱為居里療法)就此誕生了,這就是再用生命搞科研

1903年,瑪麗獲得了博士學位,同年,居里夫婦因在放射性方面的研究與貝克勒爾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於經濟拮据,這對夫婦無法出席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頒獎禮。但是他們的工作得到了國際上的充分認可。1904年,皮埃爾的另一個女兒艾芙·居里出生了。多虧了諾貝爾獎的加持,皮埃爾最終獲得了索邦大學教授的職位。瑪麗被任命為她丈夫領導的實驗室的首席助理,可以說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小家庭前途一片光明。

瑪麗·居里出席了1911年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第一次索爾維物理會議;右邊第二名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瑪麗是照片中最好辨認的,因為只有這麼一個女性。

短暫的幸福和瑪麗·居里的偉大成就

但是他們的幸福是短暫的,不到兩年後,皮埃爾因長期處於輻射下,身體減弱加之勞累過度,在一次馬車車禍中不幸被軋死。瑪麗要撫養兩個孩子,還要經營一個實驗室。一個月後,巴黎索邦大學邁出了被認為是勇敢的一步,為瑪麗·居里(Marie Curie)提供了她丈夫的工作,1908年,瑪麗成為這所著名大學的首位女教授。瑪麗致力於她和皮埃爾開創的研究,並於1910年發表了一篇關於放射性的基礎論文。(要知道當時西方跟我們一樣,女性在各個行業也是受到嚴重的歧視和不公,看下文:)

然而,瑪麗那個時代對女性的偏見仍然存在。1911年,她被提名為法國科學院院士,但由於對法國當時對外國人的蔑視和對女性的科學成就難以承認和接受,瑪麗未能進入法國科學院。儘管如此,同一年她因測定鐳的原子量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瑪麗·居里是第一個在不同領域獲得這兩項諾貝爾榮譽的人。

兩次諾貝爾獎的證書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伊雷娜·居里跟隨母親投身科學,通過在傷口中定位彈片和子彈,預見到了x射線的價值,從而使手術更快、更有效率。隨後兩家公司開發了x射線照相技術,為了不必要地移動傷員,於是又開發了移動式x光設備。瑪麗和女兒幫助醫院提供x光設備,並負責培訓了150名女性X光設備操作手。到1918年,瑪麗建立了鐳研究所,不久鐳研究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核物理和化學中心。

1922年,瑪麗·居里(Marie Curie)被邀請加入國家醫學研究院(Academie national ale de Medecine)。她帶著兩個女兒去了美國,並在比利時、巴西、西班牙和捷克斯洛伐克發表了演講。國際聯盟(聯合國的前身)任命她為國際知識合作委員會成員。居里基金會是在巴黎成立的,後來,鐳研究所在她的家鄉華沙成立,她的姐姐布羅尼婭(Bronia)成為華沙鐳研究所的首任所長。

1925年伊雷娜·居里和母親瑪麗·居里

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性科學家倒下了

1934年7月4日,瑪麗·居里(Marie Curie)在追求科學的道路上精疲力竭,幾乎失明,雙手大面積被鐳灼傷死於白血病。在她的一生中,一直暴露在令人無法想像的輻射水平下。

同年,伊雷娜·居里發現了人造放射性物質,並與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約利奧(Frederic Joliot)一起在1935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伊雷娜·居里寫道,要是她的母親當時在場就好了。最後,伊雷娜·居里並沒有沒有屈服於輻射,像她的父母一樣,伊雷娜·居里不知疲倦地為人類的利益而奮鬥,直到她不能再工作為止。伊雷娜·居里拒絕從她的工作中獲得經濟利益。她謙遜和無私的奉獻為自己的母親贏得了許多人的尊敬和欽佩,這就是為什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樣評價瑪麗·居里:「在所有著名的人物中,瑪麗·居里是一個沒有被名譽敗壞的人。」

艾芙·居里

這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作家,1954年11月19日嫁給美國駐希臘大使Henry Richardson Labouisse, Jr。

這就是居里夫婦的傳奇一生,為科學奮鬥、無私奉獻的一生,他們的每一點科學成就都是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換來的,讓人覺得心痛惋惜,不過最後也是得到了法國人民的認可,進入了象徵著一生成就的先賢祠

人類需要善於實踐的人,這種人能由他們的工作取得最大利益;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這種人醉心於一種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發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質利益。—— 居里夫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9yPPGwB8g2yegND_unM.html